記者王靜姝、攝影田雙雙
近幾年,走在婺城的大街小巷,你有沒有發現,一切都是那么引人注目……青山綠水更加明秀,城市環境整潔而干凈,腳下道路越發平坦,街道路口行人車輛互相禮讓,目光所及的亂象日益減少,家家戶戶和諧友愛。一連串的新變化,讓生活在婺城的百姓們驚喜不斷,不少人驚嘆,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已給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環境更整潔了
“奶奶,等紅燈的時候靠里站些,這樣安全些。”“小朋友,早飯的包裝記得丟進邊上的垃圾箱。”一早,城中街道明月樓社區里就熱鬧起來,社區干部、黨員志愿者和區委辦的志愿者們拿著工具,深入大街小巷開展衛生整改、安全巡邏、文明勸導等工作。
在中心醫院附近,志愿者李招英拿著簸箕掃把,仔細清理地面的落葉和雜物,她說:“現在街上都挺干凈的,大家都不會亂丟垃圾,我的簸箕里基本上都是樹葉和樹枝。”
在城東街道桃園社區,社區干部們和來自區紀委的志愿者們忙得不亦樂乎,他們仔細按照網格劃分,清理綠化帶內的細小雜物,開展房前屋后問題排查整治工作。
“我每天都要出門走走。看到干部們忙前忙后,就來幫點小忙。”郭師傅是桃園社區的老居民,這次他也自愿參與了小區的整治工作。他告訴記者,雖然天氣炎熱,但如果一直呆在空調房里,反而不利于健康,能為婺城的創建工作添把力,他感到十分高興:“我是社區居民,維護社區環境,我也有責任。這兩年環境越來越好,大家住得也更開心了。”
走進竹馬鄉竹馬館村,古色古香的鄉村建筑、平整干凈的鄉野小道、清澈干凈的水渠荷塘映入眼簾,秀美整潔的景色與近年來鄉鎮干部積極投身文明創建工作是分不開的。美麗精致的村容村貌,也推動了村民、游客文明素養的提升。“以往村民、游客亂扔垃圾的現象時有發生,現在村里這么整潔,大家會互相監督,把村莊美麗的樣子保持下去,還會主動提醒游客注意保護環境。”村民李大爺表示。
服務更貼心了
每到午飯時間,年逾八旬的程卸清老人都要和老伙伴一道來到白龍橋鎮桃源村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一邊閑聊一邊等待開飯。
桃源村人口2800多人,全村80周歲以上老人有99人。為了有效解決高齡留守、空巢老人的日常照料問題,2016年,村里利用辦公樓建成了現在的照料中心,設立了餐廳、食堂、娛樂室、日托室等場所。除了就餐,老人還可以在這里娛樂、健身,享受居家養老服務。“這里環境好,飯菜新鮮又好吃,還每天變換菜品。”老人說,自從有了照料中心,每天可以吃到可口的飯菜,還可以和老朋友們下下棋,日子過的很快活。
據了解,截至目前,我區已建成243個村居養老照料服務中心,服務近7200名老人,養老服務體系不斷鞏固提升。
這天上午,家住城北街道的居民李女士提著環保購物袋,前往曙光菜場買菜。去年菜場改造完成后,菜場內生鮮類、蔬果類、肉類、輔料類、熟食類等菜品分區清晰,經營品種一應俱全。整個菜場內燈火通明,環境整潔干凈。
前來買菜的樊先生笑著說:“現在菜市場也都在搞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商戶們文明經營,消費者文明購買,沒有缺斤少兩,沒有吵架拌嘴,處處文明啊。”
此外,婺城的“格姐”們也在以自己的方式,為百姓們的幸福生活添上暖心色彩。前段時間,為助力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婺城各個社區的“格姐”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新獅街道玫瑰園社區的“格姐”們在門前屋后開展集中整治,并發放創建宣傳單;城北街道鳳凰山、軍民等社區集中清理綠化帶,在花壇死角拾撿垃圾;白龍橋鎮則擦洗公益廣告牌、清除蜘蛛網,營造干凈整潔生活環境……
同時,像指導居民使用APP、幫助獨居老人購買生活用品這些日常問題,“格姐”們也會幫忙做好服務,復雜一些的,則會及時與社區對接。居民劉阿姨為格姐們豎起了大拇指:“點贊!格姐態度好,來得也勤快,有事找格姐,我放心。”
出行更文明了
如今的婺城,市民走出家門就可以感受到出行的環境更加順暢了,這是“禮讓斑馬線”給這座城市帶來的改變。
李師傅是一名出租車駕駛員,有著快二十年駕齡的他是一名真正的“老司機”。“出租車嘛,總趕時間,開得比較快,想多掙點錢。”李師傅直言,他以前為了多接幾個客人,也做過一些不文明的駕駛行為。“現在肯定不會了,文明出行,大家和我都更安全。”
斑馬線前“車讓人”,不僅僅是交通安全問題,更是對生命的尊重,體現著城市的溫度和文明程度。李師傅說,自從婺城深化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號召公交車、出租車駕駛員要作“禮讓斑馬線”的表率以來,他就按要求把工作落實到位,但他沒想到,有一回一名拄著拐杖的老奶奶過斑馬線時連連向他豎起了大拇指。
再后來,他在行駛途中遇見抱著小孩過馬路的年輕母親,結伴的中學生,腿腳不便的殘疾人,他都會主動停車等候,現在這已經成了一種習慣,而他也收獲了一次又一次的感謝。也有很多時候,市民們沒有停下來表達“謝意”,卻稍稍加快了前行的腳步……
看著行人們安全地穿過馬路,李師傅的心里也暖暖的。他說:“大家都遵守交通規則,出行就會更順暢。現在司機禮讓行人,行人快速通過,已經是很普遍的出行準則了,我是一名駕駛員,但我也是一名普通市民,今天我開車禮讓了別人,改天我步行時別人也會為我禮讓。”
感動更多了
走進婺城這座城市,總有一種感動的力量,默默溫暖你我。
“我這有雜草!”“我這也有,我們把它拔了吧!”近日,在城中街道西市街社區一覽亭小區,兩個小小的身影在花壇前忙前忙后,拔雜草、撿垃圾,干得熱火朝天。
記者了解到,這兩個孩子是金師附小二年級的學生,一位叫張恩碩,一位叫張芮碩,放暑假在家的他們利用閑暇時間,來到社區做起了小小志愿者,助力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雖然我們年紀小,但也可以用我們的方式讓家鄉變得更美好。”兩位小朋友認真地說。
在城東街道旌孝街社區東市尚品小區,一名居民扶著行動不便坐著輪椅的家屬,準備乘坐車輛,正在一旁清理雜物的志愿者見狀連忙上前幫忙打開車門、抬起輪椅,讓行動不便的居民安全地上了車。志愿者的暖心之舉獲得了當事人的連聲稱贊。
記者手記
“我們的城市變化很大,比以前更好了。”這是記者在采訪時聽到最多的話語,語言簡潔,卻真實地反映了市民的心聲。
在婺城文明創建的過程中,有各級各部門的強力推動,也有無數志愿者的辛勤勸導和宣傳,還有廣大市民的積極支持和參與,在市民的一聲聲稱贊中,所有的努力都顯得十分值得。
城市整潔了、住在城市里的人文明了,我們生活的城市才更有魅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不僅提升了城市的公共秩序,也讓百姓的生活品質有了明顯提高。營造優美的市容環境是大家共同的需求,也是共同的義務和責任。
希望更多的市民能夠主動參與到創建文明城市中來,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愛護公共設施,堅持垃圾入箱、分類放置,能夠及時勸阻和制止有損社會秩序的不良行為,讓婺城遍地綻放絢爛的“文明之花”,讓每一位生活在婺城的市民都能感受滿滿幸福感。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