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孫武斌、月映紅、攝影吳潮宏、陳俊、鄭睿
今年是金華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決戰決勝之年。為全力以赴打好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榮譽戰,婺城全區上下持續掀起創建熱潮,戰高溫、冒酷暑,對標對表找差距、抓落實,真抓實干鞏固創建成效,用心播撒創建之種,讓文明之花開遍婺城。
如今的婺城,漫步瑯琊山、白沙溪、十里長湖、婺州公園、婺江兩岸……山、水、湖、城風光融為一體,如詩如畫靚的美,伴隨著撲面而來的文明之風,讓人倍感溫馨與愜意。
婺城,這座宜居宜業透著“靈氣”的城市,以自身的獨特的魅力再次呈現了“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的豪邁,展現一座千年“幸福城”的魅力。
1、全區總動員吹響文明“集結號”
文明者,美而有序。創建文明城市,建設幸福美麗家園,是婺城人民的美好心愿。
婺城是金華市的核心區,按照金華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總體部署,吹響了全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集結號”。
近日,婺城再次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決戰決勝攻堅推進會,貫徹落實全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決戰決勝動員大會精神,部署下一階段創建工作。會議號召全區上下振奮精神、攻堅沖刺、決戰決勝,以“高質量、走前列、答高分”的奮斗姿態,為建設“重要窗口”和奮力奪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全面勝利貢獻婺城力量。
據悉,自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以來,婺城區四套班子主要領導率先垂范,多次到一線督查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婺城區委書記蔡艷在督查時要求全區鼓足干勁、堅定信心,全面開啟文明創建雙月沖刺行動,更廣泛地動員廣大黨員干部帶頭爭當志愿者、帶頭參與文明創建、帶頭文明勸導,帶動群眾共同參與到文明創建工作中來,堅決打贏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榮譽戰。
婺城區委副書記、區長黃國鈞在督查時提出,要深入推進“體系機制、人文基礎、硬件設施、城鄉環境、示范亮點、文明素養”等各方面工作,不斷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形象、提高群眾幸福感,切實扛起核心之責,為金華高水平創成全國文明城市作出婺城貢獻。
婺城區人大、政協等也分別組織到創建一線開展視察活動。在各級領導的示范帶動下,婺城區形成了各鄉鎮(街道)主要領導親自抓,副書記具體抓,班子成員共同抓的工作格局,全區社區網格創建力量進一步充實,網格觸角延伸到每棟樓、每個樓道,全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決戰意識與決戰氛圍明顯提升,決戰攻堅的舉措與力度明顯大幅提高。
婺城區始終把群眾作為城市的主人和文明創建的主體,圍繞群眾最關注焦點和難點問題,全面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區在創項目共169個全面得以推進。其中,金華火車站站前區塊商務樓溫州商城沿街立面改造項目、西市街社區老舊社區改造項目、柳湖花園社區垃圾分類項目等3個項目成為市級標桿。還打造了紅軍巷、馬路里、明月街、飄萍路等142個示范項目點位,基本達成連點成片、精品區域示范帶布局,使文明“盆景”變成風景。
2 、全民齊參與唱響文明“主旋律”
“現在是紅燈,請您稍等”“您好,請后退,斑馬線上不能停車”……夏日炎炎,在高溫天氣下,婺城卻有一群“紅馬甲”們戰高溫、斗酷暑,走進各個社區、村居,在滾滾熱浪中細心勸導、廣泛宣傳,為營造婺城濃厚創建氛圍、打贏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榮譽戰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們這些“志愿者”成為文明城市創建里最美的風景線,服務著你我,傳遞著文明。
“你好,阿姨,這是一份‘信義居’平臺的宣傳冊子,你可以關注下這個微信公眾號……”連日來,婺城區組織各個機關支部的黨員志愿者走進社區,開展文明城市創建志愿服務活動。
“作為一名黨員,理應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把身份亮出來,以實際行動去影響和帶動周邊居民共同參與進來。”日前,城中楊思嶺社區黨員舒子劍利用周末時間,走進居民家中,耐心地向居民推廣“信義居”智慧物業系統。
其實,舒子劍只是婺城黨員帶頭參與文明創建的一個縮影。據悉,自開展文明創建雙月沖刺行動以來,婺城區共有40余個部門、2000余名黨員身穿紅馬甲,分組行動,以信義居推廣、非機動車規范停泊、文明養犬、垃圾分類,樓道環境衛生整治等為著力點,從小處著眼、從細節入手,入戶發放宣傳冊、開展衛生清理、文明勸導等,用實際行動亮身份、盡義務、作奉獻、樹形象,營造了“黨員帶頭、全民共創”的濃厚氛圍。
在城東街道桃園社區,婺城區紀委組織黨員60余人在轄區4個小區內開展宣傳,除了挨家挨戶對居民宣傳信義居微信公眾號之外,看到樓道中的堆積物和不文明行為也會進行清理和制止。“我們單位每周都會有工作人員輪流到社區進行創建工作,除此之外,只要社區有需求,我們肯定都是全力支持幫助他們。”婺城區紀委相關工作人員說。
主題黨日進社區活動,不僅豐富了支部主題黨日活動的內涵,也增強了黨員服務群眾的意識,推動了廣大黨員在思想上達成共識,在行動上自覺參與,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中作表率、當先鋒;另一方面也引領廣大市民主動參與到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中,形成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強大合力。
3 、全方位打造煥發城市新顏值
“以前這里幾面墻上都是牛皮癬小廣告,很難看。”近日,在婺城區新獅街道十里牌樓社區,居民楊慧敏對幾面墻繪作品贊不絕口。她指著一幅墻繪作品說,“我還經常和女兒講發豆芽的故事哩。”
原來,前幾年,十里牌樓社區每家每戶都會在家里備上幾口缸用于發豆芽,街道在設計墻繪作品的時候,除了考慮到作品觀賞性,還考慮到了墻繪的故事性和內涵,因此特意選擇把發豆芽的故事畫到墻上,從而喚起社區居民共同記憶,傳承吃苦耐勞的精神,號召每個人都自覺參與到社區文明創建中來。
在城中街道楊思嶺社區的青春路上,一段以“城市記憶”為主題的特色文化墻,用影像的形式展現了上世紀50年代至今的城市發展印記,讓來往行人眼前一亮的同時,又提升了城市文化內涵,彰顯了城市文明素養。明月樓社區的文昌巷用一幅幅水墨畫,一個個植栽盆景讓小巷更具文化韻味。
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婺城區各鄉鎮(街道),因地制宜,積極挖掘特色資源,對轄區內的小街小巷進行綜合整治,打造出了具有歷史印記和老街記憶的文昌巷等12條“婺韻街巷”,展示出了獨特城市風情。
在此基礎上,婺城區變單兵作戰為集團化作戰,建立“三改一拆”辦、“五水共治”辦、垃圾分類辦、小城鎮綜合整治辦、五改指揮部等“六辦一部”聯動機制,創建中集成發力,打造最強婺城“創建軍團”。據統計,今年以來,婺城區已完成13個停車場(1028個泊位)建設工作、補種綠植近2萬平方米、修補路面0.65萬平方米。西市街首支女子巡邏隊亮相商圈,以溫情服務引領文明風尚;雅畈、羅店、白龍橋、安地等示范鄉鎮全面啟動,還先后召開了示范校園推進會、文明示范市場現場推進會,以點帶面,全面提升城市品質。
4 、全域強治理文明創建入腦入心
“先生,您的車擋住了小區的消防通道,請盡快把車子挪走。”不久前,在婺城區城東街道青春路社區保險街31號,社區工作人員正在處理小區內車輛亂停放問題。
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高溫與雨水交替的梅雨季節,有不少車主為了防曬避雨,把車停到有棚頂遮蓋的小區院子里,對住戶日常出行造成很大的困擾。社區工作人員在接到居民的反饋后,第一時間加強安全巡邏,通過執法部門找到亂停放車輛的車主,并對其進行文明勸導。
青春路社區地處江北老城區,由原人民東路社區和原青春路社區合并而成,現有住戶5000余戶,轄區內老舊小區很多。“老舊小區多是開放式小區,管理難度大,很少有物業公司接管,以小區業委會自主管理為主,居民生活中碰到問題,我們都會盡力解決。”青春路社區黨委書記陳建新說,開放式老舊小區的治理,更加需要社區關注日常生活的細枝末節,居民事無小事,要從日常點滴做起,用“繡花”功夫做到零距離服務。
為此,該社區始終堅持以貼近居民需求為出發點,以居民滿意為落腳點,通過定期開展“你好,鄰居”居民議事會,動員社區黨員、熱心居民建言獻策,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梁,聽取居民內心的聲音,解決居民反映的實際問題,讓社區服務工作更走心;不斷深化茶花姐妹“一格一姐”巾幗志愿服務工作,“格姐”隊伍利用周末等閑暇時間,開展每周半天、每次三小時以上的志愿服務,助力社區文明城市創建、樓道管理、文明督查、鄰里矛盾糾紛化解等工作。
作為文明城市創建的一份子,婺城不少退休老黨員也積極加入創建隊伍,發揮自己的余熱,以實際行動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加碼助力。
說起家住勞動路保養廠宿舍的老黨員葉卸和,城北街道鳳凰山社區的工作人員都紛紛豎起了大拇指。今年87歲的他,不管刮風下雨,還是烈日炎炎,只要他身體吃得消,每天都主動找到社區,積極參與文明創建。這段時間,他幾乎每天都在轄區內巡查、撿煙頭、掃落葉。
“文明創建,人人有責,人人參與,久久為功,堅決打贏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攻堅戰。”婺城區創建辦負責人信心滿滿地說。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