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螺絲刀,一雙巧手,百次重復,千次攻堅,他們用專業、敬業為每一次消防救援行動提供堅強的守護,他們是每一次消防救援行動的堅強后盾,他們就是“消防裝備維護員”。
“這個崗位對大多數人來說比較陌生,簡單解釋就是對消防裝備進行日常的管理、維修、保養,確保消防裝備正常使用的后勤保障人員。”曾哲南介紹道。
曾哲南是婺城區消防救援大隊滅火救援班副班長,也是一名消防裝備維護員。2000年出生的他,已經是一名“老消防”了。
曾哲南是云南人,2018年,剛滿18歲的他離開家鄉,來到婺城區消防救援大隊成為一名專職消防員。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職業和高強度的訓練,曾哲南快速適應、快速成長。通過努力,2021年曾哲南成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消防員,完成了職業蛻變。他的動手能力很強,在訓練之余,總愛圍著當時的消防裝備維護員轉,看他們如何拆卸消防設備,如何修理裝備,有時還能搭把手,深受大家的喜愛。2023年,憑借出色的動手能力和責任心,曾哲南正式成為了一名消防裝備維護員。
“成為一名真正的消防裝備維護員后,我發現這份工作并不簡單,不是只靠喜歡就能做好的,更要有很強的責任心。”跟隨曾哲南,記者來到他訓練外的“主戰場”,消防執勤器材庫。面積不大的倉庫被隔成了兩層,一排排貨架上整整齊齊地擺放著各類消防裝備,從滅火救援頭盔到專業破拆工具,井然有序。
“倉庫里一共有消防裝備6321件,僅這套救援服,涉及的消防裝備就有11件。”曾哲南如數家珍,“這里相當于我們消防救援大隊的裝備補給站,我們要定期進行盤點檢查,確保裝備庫存充足,每件裝備隨時處于最佳狀態。”
另一個讓曾哲南大展拳腳的地方是消防裝備維修間。步入維修間,一張操作臺擺在正中間,工具墻上,每件器械都擺在最趁手的位置。“大部分裝備維修都是在這里進行的。”現場,曾哲南向記者展示了更換一臺雙輪異向切割機的鋸片總成、空氣濾芯、火花塞的過程。擰螺絲,拆外殼,取出舊部件,安裝新部件,重新組裝,他一氣呵成,用時不到兩分鐘。
兩分鐘完成拆裝不是炫技,曾哲南整理著工具說:“維修速度關系著救援速度。”2024年,在金華市消防裝備維護員技能比武中,成為消防裝備維護員不久的曾哲南獲得了單項第三和個人第六的好成績。
一開始,曾哲南以為裝備維護員只是管理器材的普通崗位,但在日復一日的學習、磨煉和實戰中,他的認識逐漸發生了變化。“裝備器材是消防救援隊伍的‘第二生命’,消防裝備的可靠性就是生命的保障。”曾哲南深知,一顆松動的螺絲可能釀成大禍,一次保養不及時或將貽誤戰機。如今,他不僅守護著這些“無聲的戰友”,更將經驗傳授給兩名新人。
在消防救援的戰場上,前方有沖鋒陷陣的勇士,后方有像曾哲南這樣的守護者。他們用千萬次的重復打磨專業,以精益求精的態度捍衛安全,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不平凡的消防人生。
(記者徐樂)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