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盧曉飛)“找準土層表面冒頭的筍尖,順著方向下鋤才能挖出完整的筍。”近日,在婺城區沙畈鄉遼頭村夏聊生態露營基地的竹林深處,村黨支部書記曹正躍手握鋤頭向記者展示挖筍技藝。隨著鋤頭輕巧起落,一株足有手臂粗的春筍應聲出土。
作為金華市生態屏障,沙畈鄉坐擁28萬畝山林資源,其中2000余公頃竹林孕育著獨特的“三時珍味”。曹正躍介紹,當下正值春筍脆嫩時節,五月可采鮮甜筍鞭,寒冬則能收獲醇厚冬筍。特別是春筍纖維細膩如絹,油燜、腌篤鮮等傳統做法最能激發其本味。
位于白沙溪畔的遼頭村是傳統竹筍產地。近年來,該村創新推行“竹筍兩用”模式,統籌培育冬筍、春筍、鞭筍三季產品,通過流轉村民竹林實施集約化管理,全村已整合竹林300余畝,帶動40多戶村民年均增收1.2萬元。“我家14畝竹林交給集體經營后,每畝增收250元,還能騰出精力發展其他產業。”村民曹虎根算起經濟賬時笑意盈盈。
在夯實產業基礎的同時,遼頭村依托竹林資源延伸文旅產業鏈。夏聊露營基地內,竹林戲臺、秋千沙坑等設施錯落有致,挖筍體驗項目更讓游客深度親近自然。“帶著家人挖筍露營,既能享受野趣又能品嘗時鮮,體驗非常特別。”游客李女士分享感受。
“下山筍,出水魚”,挖好筍下山,曹正躍進入后廚,起灶燒火,切好五花肉片以及筍片,而后將其倒入鍋中,佐以料酒鹽巴,待湯汁收至琥珀色時撒入些許酸菜。夾起一塊品嘗,鮮嫩口感裹挾著山野清氣在唇齒間流轉,令人回味無窮。
竹林不僅為當地農戶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而且成為了集挖筍體驗、休閑旅游為一體的熱門打卡地,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游玩。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