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馬曉芬)“從鄉村到大學,沉浸式聆聽專家教授的理論講解;從大學到鄉村,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制瓷實踐中。這樣的培訓,讓人受益匪淺。”日前,“窯望未來”婺州鐵店窯青年人才培訓班學員龍威一邊學習制瓷技藝,一邊告訴記者,此次培訓班,讓學員們對鐵店窯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進一步增強了大家復興千年窯火的信心和決心。
“95后”龍威是瑯琊鎮泉口村的鄉村推薦官,以視頻為媒介宣傳鐵店窯瓷器、文化,使泉口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他口中的培訓班,是一場以“非遺傳承+人才孵化+產業振興”為核心的創新實踐,除了3天的鄉村實踐課,還有2天的大學理論課,匯聚了40余名婺城青年共學鐵店窯文化及制作技藝,點燃了鐵店窯千年窯火的復興之光。為這場實踐活動忙前忙后的,正是金華市級文化特派員張賽。
作為婺州窯系代表性窯址之一,泉口鐵店窯以“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乳濁釉聞名于世,曾沿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海外。2001年,鐵店窯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2014年,“婺州窯傳統燒制技藝”入選國家級非遺。
為了讓鐵店窯文化“活起來、動起來、年輕起來”,2024年,張賽駐村后,經過詳細了解泉口村莊風貌、產業布局和群眾需求,充分發揮自己所在單位金華職業技術大學的資源,形成了“窯望未來”青年師生服務泉口未來鄉村計劃。半年來,他完成了鄉村文創設計、博物館標識設計與展廳規劃,并啟動紀錄片《窯望未來》的拍攝。
“自己琢磨總歸有欠缺,是不是可以去大學里系統學習?”在泉口村有一支民間陶瓷匠人隊伍,大家迫切想提升燒制技藝。張賽就與婺城區委宣傳部充分溝通,精準對接,組建了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陳新華、中國美院教授王其全領銜的“三代師徒”教學團隊,構建了產教融合模式,通過金華職業技術大學理論課堂與瑯琊鎮泉口村鐵店窯實踐創作基地聯動,碰撞出技藝傳承創新的火花。
“走進大學聽教授講課,真是開了眼界!比诖宕迕耜愡B華,自學鐵店窯技藝5年。他說,沒想到,鐵店窯保護與發展背后有這么多學問,鐵店窯文化在歷史上的影響這么大,以后制作鐵店窯瓷器時,心里更有底氣了。
“婺州鐵店窯青年人才培訓班,打通了村民陶藝愛好者走進大學校園系統學習,然后回到鄉村實踐創作的路徑。而學員走進鄉村,傳承、傳播婺州鐵店窯技藝和文化,也是文化與鄉村的‘雙向奔赴’。”張賽說,背靠著金華職業技術大學豐富的資源,這是他做好文化特派員工作的堅強后盾和有力保障。接下來,他將繼續帶領“窯望未來”師生服務團隊,助力泉口鄉村文化振興。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