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徐樂)又是一年采茶季。近日,“我在南山有畝茶園”公益認養活動在箬陽鄉茶園村啟動。由區政協委員、浙師大EDP教育中心歷屆學員等組成的愛心人士,與箬陽鄉簽下了“一畝茶園”認養項目合作協議,成為了箬陽鄉高山有機茶園首批“新主人”。
在箬陽鄉的高山有機茶園,蟄伏數月的茶樹吐出新綠。茶農們身背竹簍,雙手翻飛,采摘鮮嫩的茶青。簽訂認養協議后,茶園“新主人”深度體驗了采茶、喊山等茶俗活動。
高山云霧出好茶,箬陽鄉平均海拔600多米,山高林密、云霧繚繞、雨量充沛,土壤有機質含量高,造就了其高山茶葉的獨特品質。茶葉是箬陽鄉的主導產業,全鄉約有4500畝茶葉種植面積,2020年,箬陽龍珍獲評婺城區首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雖然茶葉品質好、口感鮮,但交通、地理位置等諸多客觀因素制約著箬陽鄉茶產業的發展。這場帶著溫度的認養行動,為箬陽鄉茶產業的發展打開了新思路。
參與者通過“我在南山有畝茶園”公益認養活動,以一年3000元認養一畝高山茶園,由茶農負責茶園管理、茶葉采摘,由村集體回收茶青統一制茶。在認購期間,每位認養人可獲得價值3000元的茶葉回饋,同時還可享受箬陽鄉長期提供茶旅的專屬服務以及專有茶園養護管理。這樣的認養模式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茶葉銷售問題,提高茶農積極性。“我們村的茶葉以前都是賣茶青的,通過這個認養活動,我們可以賣成品茶葉,這樣每畝茶葉可以直接增加兩到三千元經濟效益。”箬陽鄉茶園村黨支部書記伍良清說。
除了直接提高茶葉畝產經濟效益,原產地認養茶園也成為社會各界走進箬陽的一個新渠道。通過認養一畝茶園,讓愛茶人實地體驗茶文化,用茶旅串起茶產業的生態鏈。“我小時候也經常采茶葉,對茶山有不一樣的情懷,看到這個認養活動,就毫不猶豫參加了。認養一畝茶,不僅有茶喝,更關鍵的是以后會牽掛這片茶園,也會時常來箬陽看看。”認養者傅筱芳說。
近年來,區政協不斷創新方式方法,探索助農共富新模式。此次“我在南山有畝茶園”共富項目由區政協與浙師大EDP教育中心聯合金華市小星球公益協會、婺城民建基層委等單位共同發起,該項目以“助農增收+茶旅融合”為核心,通過創新認養模式推動箬陽茶農增收、村集體消薄,為參與者提供沉浸式茶旅文化體驗,打造城鄉互動新場景,助力鄉村振興。首批共有56名政協委員和浙師大EDP教育中心校友參與認養。
“今天的認養活動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我們會動員更多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參與其中,讓更多人來到箬陽,了解箬陽的高山茶葉,助推箬陽茶產業的發展。”區政協委員、浙師大EDP教育中心主任徐曙說。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