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徐美琴
舊樓穿上了“新衣”,路面平整干凈,小花園里花木錯落有致,停車位規劃有序,活動廣場上運動器材齊備,環境衛生狀況明顯改善……日前,記者在采訪婺城區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作時,每到一處,都能感受到新的變化。
對于生活在這些老舊小區的居民而言,小區環境處處新顏新貌,生活多了份獲得感和幸福感。而這還得益于近些年婺城區開展的老舊小區改造,截污納管工程、沿街建筑立面粉刷、植入海綿城市理念……一項項實實在在的工程得到了廣大居民的擁護和支持。
植入海綿城市理念
提升生活品質
秋風送爽,桂花飄香。走進婺城區城北街道祝豐亭社區的曙光花園小區,只見小區居民三三兩兩地圍坐在一起,或聊天或下棋或健身,聽聞記者的來意,居民們的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紛紛點贊道:“老舊小區改造真的是一項民心工程!”
曙光花園始建于本世紀初,共有樓房18棟,涉及住戶570戶,常住人口達1000多人。這里原先也有基礎設施老舊、雨污混流、綠化缺失、停車位緊張等老舊小區的“通病”。2019年5月,小區實施了雨污分流改造、新增立面落水管、新建化糞池、增設停車位等改造工程,使小區的顏值和品質都得到很大的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也日益增加。
“我現在每天都會來樓下走走,鍛煉身體,小區改造以后路好多了。”88歲的居民方春環樂呵呵地說道!霸鹊臎鐾ぷ黄茡p,道路黃泥裸露,一到下雨天便泥濘不堪,出行很不方便!痹跊鐾づ耘銓O女玩耍的老住戶李岳云說道。
以前,小區因為路面破損,一旦下雨,小區內部分地面就會形成積水洼。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區“五改”工作指揮部在保留小區場地原功能布局的基礎上對曙光花園進行了截污納管改造,植入了“海綿城市”理念,通過植草溝、蓄水池、鋪設植草磚實施海綿化改造,充分利用“滲、滯、蓄、凈、用、排”的環保理念,將“海綿城市”理念引入老舊小區有機更新中,解決了小區“小雨不濕鞋、大雨不內澇”目標。
“你可別小看小區里的每一個綠化帶,下面可都暗藏‘玄機’呢!”老住戶李岳云告訴記者,小區每個花壇下都建有一處蓄水池,它是小區最主要的海綿設施——雨水調蓄池及回用系統,透過綠化帶、植草溝、雨水井、雨水截留溝等“海綿體”,通過主管網最終匯集至地下的蓄水池。儲存的雨水可回用于綠化灌溉、沖洗路面及車輛等,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實現良性水循環。讓居民實實在在體會到了海綿城市建設的優越性,感受到了綠色生態環境帶來的幸福升級。如今的曙光花園小區,路寬、景美、人和,一幅和諧畫卷正徐徐打開。
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居民幸福感
走進北苑小區,記者不禁被這里愜意的景象所吸引。粉刷一新的居民樓外墻、生機盎然的綠化帶,公共休息區里,孩子和老人們在這里鍛煉身體,生活的節奏仿佛一下子慢了下來。對于家門口發生的變化,居住二十幾年的老住戶徐金鳳十分欣喜。
“這里的變化非常大!過去這里路面不平,下雨天坑坑洼洼的,我們年紀大的很難走。綠化環境也不好,很多人都不愿意生活在這里。經過這次改造,路平了,環境變美了,大家伙心情都很舒暢!
北苑小區始建于上世紀90年代,由于建筑年代較早,設施老化、配套缺失,導致管道堵塞、綠化雜亂、環境臟差,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品質和城區面貌形象。
但現在這樣的情況已經不存在了。通過老舊小區改造,對小區的路面、墻面、管道、管線等進行修繕、更新,特別是雨污分流、管網線下沉、停車難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整治之后,昔日的大雜院蝶變為“美麗家園”,可謂是“脫胎換骨”展新顏。
“以前看到別人居住的漂亮小區,心里總不是滋味。如今,我們也可以在小區公園里聊天、健身、跳舞,以前不敢想的好日子就在眼前!本用窈G說道。
除了硬件上的“改造更新”,北苑小區在細節上更是精心打磨!拔覀儸F在每棟樓的樓道墻面都很漂亮,創意彩繪將電表箱、樓道里的暖氣管道等都融入了畫中,以前小廣告的痕跡也都不見了,大伙兒都很滿意。”83歲的老住戶周順良如是說。
在此基礎上,為進一步推進和諧小區建設,全面提高居民文明素質,北苑小區每年舉行衛生樓道、文明樓道、文明家庭戶、優秀業主等評選活動,促使大家共同做好樓道、小區的環境衛生工作,不亂拋、亂貼、亂畫、亂堆放、亂停放,促進鄰里之間和睦相處、互幫互愛,在居民中形成人人愛衛生、人人講文明的良好氛圍。
“過去是大家各掃門前雪,現在是把小區當成了自己的家!本用裰茉鎏镎f,從樓道燈如何收取電費到公共環境維護,從垃圾箱如何擺放到停車線劃分,小區定期召開居民代表議事會,切實維護居民利益,不僅增強了凝聚力和向心力,也讓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大大提升。
做好民生工程服務百姓千萬家
老舊小區改造涉及千家萬戶,直接關系群眾的切身利益,為做好這項民生工程,前期,婺城區組織開展了全方位的調查摸底。據不完全統計,婺城區1999年12月31日以前建設的老舊小區達303個,涉及居民27571戶。2016年,婺城區啟動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五年來,婺城區已累計投入8.95億元對229個老舊小區進行了改造,各類改造建筑面積達471.3萬平方米。
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婺城區結合“五水共治”、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海綿城市”建設、智慧小區建設、城市治堵工作,圍繞基礎設施改造、小區環境優化及服務功能提升等方面方面展開。
通過不斷探索,婺城區在實踐中完善新機制、探索新舉措、打造新亮點。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堅持以雨污分流、陽臺含磷廢水治理為重點,管網建設、立管改造、外立面改造逐一落實的原則開展工作,確保老舊小區改造到位。同時,為確保居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在改造前,區五改辦會發征求意見書,讓居民為改造工程建言獻策,并在改造設計方案初步完成后,在各個區塊進行公示。
經過五年的改造,一個個小區發生了大變樣,擴充植草磚停車位、打造休息涼亭、健身中心……通過對硬環境的改造帶動了軟服務完善,全面提升了小區品位、不斷激發社區活力,推動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建設。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婺城區將繼續加大對老舊小區的改造力度,預計今年將投入2.3億元,計劃對城北、城西、城中等區域內的105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提升。
“我們期望通過不斷的努力,‘改’出城市新面貌,‘造’出宜居新環境,真正打造婺城“美好幸福城”!區五改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