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ecicy"><acronym id="ecicy"></acronym></nav>
  • <pre id="ecicy"><cite id="ecicy"></cite></pre>
    <center id="ecicy"></center><s id="ecicy"><kbd id="ecicy"></kbd></s>
    <s id="ecicy"><em id="ecicy"></em></s>
    • <sup id="ecicy"></sup>
        <option id="ecicy"><small id="ecicy"></small></option>
        網站首頁新聞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網視圖庫中心新聞專題婺城政務金華新聞連線浙江國內新聞國際新聞外媒婺城
        您當前的位置 :     婺城新聞網 > 新聞中心 > 今日婺城 > 關注

        赤眉白沙覓圣隱

          ——“白沙老爺”盧文臺與“赤眉軍”首領樊崇

        2020-10-16 10:27:39  來源:  婺城新聞網  作者: 李英昌 本版攝影:王劍波

          2020年1月20日,中國國家灌溉排水委員會公布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候選名單,福建天寶陂灌溉工程、陜西龍首渠引洛古灌區、金華白沙溪三十六堰、廣東佛山桑園圍等4處,被列入候選名單。白沙堰始建于東漢建武三年(公元27年),是浙江省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點綴在青山綠水間,如同一枚枚珍珠,擦去千年的塵埃,依然熠熠生輝。

          隨著白沙溪三十六堰入圍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候選名單,首筑白沙堰的“白沙老爺”盧文臺再次引發大家的關注?梢哉f,盧文臺是白沙文化的魂魄所在,對盧文臺的認知,直接決定了白沙文化的深度與廣度。然而盧文臺“生前勛業無人識,歿后王侯累代褒”,在史書上幾乎找不到他的痕跡。相關記錄最早只能追溯到唐廣明元年(公元880年),進士唐巖作《唐武威侯廟碑記》(唐碑);宋慶元六年(公元1200年)的《宋昭利廟碑記》(宋碑)。此后的族譜、詩文、碑銘關于盧文臺的敘述都是來源于唐碑與宋碑。兩碑的內容也非常簡略,有用的信息不多,而且有些觀點互相矛盾。

          “白沙老爺”盧文臺是誰?我認為需要跳開現有的可信度并不高的那些記載,從更大的時空跨度,從文化史的高度,充分利用各種史料,去考察各種可能,來豐富白沙文化的內涵,推動白沙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通過一些歷史線索的梳理,我發現了“白沙老爺”盧文臺與“赤眉軍”首領樊崇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

          是歸隱還是避禍?

          綜合宋碑、清代《昭利廟志》、民國《湯溪縣志》、民國《龍游縣志》《金華縣志》的記載以及相關的民間傳說,我們得到了一個基本的故事梗概:東漢“驃騎將軍”盧文臺,字高明,幽州范陽人(河北涿州),討赤眉有功,東漢建武三年(公元27年)劉秀論功行賞,盧文臺選擇歸隱,率領三十六騎,歸隱金華南山輔倉,墾田盧畈,當時白沙溪水流急、落差大,兩岸農田晴旱雨澇,天災連年。盧文臺帶領鄉民首筑白沙溪堰,“以潭筑堰蓄水,開瀆引水灌田”,筑起三十六堰,沿岸百二十余村受益,鄉民尊其為“白沙老爺”(又稱“白砂神”、“白砂王”、“白砂候”),并且修廟祭祀。三國吳黃武四年(公元225年),“白沙老爺”信仰從山里傳到山外,三國吳赤烏二年(公元239年)興建白沙昭利廟。此后,歷代皇帝不斷加封,從武威侯至忠列王。歷代也有眾多文人題詩作文,紀念盧文臺。南宋丞相王淮親題七律詩《白沙遺興》:“白沙三十又六堰,春水平分夜長流。每歲禾田無旱日,此鄉農事有余秋。功馳漢室為名將,澤被吳邦賜列侯。千古威靈遺廟在,至今血食偏遐陬!薄鞍咨忱蠣敗北R文臺在民間所受的愛戴,完全不輸于一般的帝王。

          兩漢時期,隱士文化比較興盛。《后漢書》光是卷八十三《逸民列傳第七十三》中就記載了野王二老、向長、禽慶等25位隱士,其它文章中涉及的隱士又有閔仲叔、荀恁、魏桓等31位,總數有近60位,可見當時隱士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盧文臺若是東漢開國功臣,又有修筑三十六堰的功績,不可能在相關史書上毫無記載。就連幽州范陽盧氏的宗譜、河北定興(古幽州范陽)的方志中也不見盧文臺的蹤跡。

          還有,盧文臺是河北人,為何要隱居到偏遠的婺南山區?而不是選擇到交通方便、風景秀美,離故鄉比較近的地方隱居。劉秀統一天下之后,在對待功臣方面非!昂竦馈。首先,他給功臣們豐厚的待遇,讓他們能夠安享太平富貴。其次,為了避免功臣權力過大帶來的問題,也為了當年漢高祖劉邦誅殺功臣的那一幕不再發生,他不讓功臣掌握實際的權力,而是“退功臣,進文臣”,把治理國家的事交給了文臣。第三,他對功臣的日常起居非常關心,經常和這些功臣見面,表達對他們的關愛之情。東漢的開國功臣們除了馮異、岑彭、祭遵、劉植此四人或病死或戰亡外,其余的功臣都能安度晚年,善始善終。盧文臺作為東漢開國功臣,根本沒有理由隱居到偏遠的山區“墾田以居”。

          沙畈停久村現在還留存有盧文臺的墓,人們稱之為“隱圣丘”。原本在“隱圣丘”的前面,還有祭祀盧文臺的祖廟,名叫“隱真祠”。這里面關鍵字就是“隱”。盧文臺或許不是本名,“討赤眉有功”可能也是假的履歷。盧文臺從洛陽到金華,千里迢迢,也許不是為了歸隱這么簡單,更有可能是隱姓埋名,在深山野地避禍。

          赤眉遇見白沙

          東漢建武三年(公元27年)是個特別的年頭。這一年,赤眉軍被劉秀打敗,首領樊崇率部投降。據《漢書》記載,劉秀下令將樊崇、徐宣、逄安、楊音、謝祿等三十余位赤眉首領之罪全部赦免,賞賜給他們每人一處宅院,良田二頃,將他們安置在洛陽定居。據《后漢書》記載,這年夏天,樊崇、逄安密謀逃出洛陽,召集舊部東山再起,事情泄露被處死!俺嗝架姟钡奈鍌主要將領,謝祿歸降后就被劉恭所殺,楊音因為救過劉秀的叔父,徐宣因為主動投降,都得到善終。獨獨樊崇與逄安被冠于叛逆之名。當然,《后漢書》是站在封建統治者的立場上撰寫,對農民起義軍持污蔑的態度,所記多有不實之處。

          唐代有一位著名的詠史詩人周曇,著有《詠史詩》八卷,《全唐詩》將其編為二卷,共195首,這種形式與規模的組詩在中國文學史上頗為罕見。周曇寫過一首詩《樊崇徐宣》:“庸中佼佼鐵錚錚,百萬長驅入帝京。首事縱隳三善在,歸仁何慮不全生!睂懯且苑缧煨麨槭椎摹俺嗝架姟,按詩中最后一句所寫“歸仁何慮不全生”,意思是樊崇與徐宣最后都能夠保全生命。這與《后漢書》的記錄有矛盾。樊崇在建武三年(公元27年)歸降劉秀,然后被殺,盧文臺在建武三年(公元27年)歸隱婺南山區,或者說為避禍而逃到婺南山區。這應該不是巧合。

          秦朝將中國分三十六郡,婺城歸屬烏傷縣,烏傷縣隸屬于會稽郡。王嘉《拾遺記》卷三載:“越王入吳國,有丹鳥夾王而飛,故勾踐之霸也,起望鳥臺,言丹鳥之異也”。陶元藻、鳧亭撰《廣會稽·風俗賦》亦稱:“越王入吳時,有鳥夾王而飛,以為瑞也,因筑鳥臺”。說明越王勾踐復國曾經得到“丹鳥”之神的幫助。“丹鳥”和“金烏”意思相同,指的都是太陽神鳥。“烏傷”縣名,明顯來源于吳越地區對太陽神鳥的崇拜。作為一種火神崇拜,烏傷縣的太陽神鳥崇拜對于以“城陽景王”火神崇拜起家的樊崇,肯定有著特別的吸引力。

          “瑯琊”這個名字非常古老。“瑯”是指潔白無瑕的美玉,“琊”則是指像玉一樣的象牙,“瑯琊”指代非常貴重的物品或者極其美好的事物。東漢時,瑯琊郡在今天山東省的轄區內。烏傷縣也有一個瑯琊鎮,是“白沙老爺”信仰的核心區塊,古時歸屬于白沙鄉。白沙鄉地處金華城南,地名來源于白沙溪,溪自南山流來,自南往北,入于婺江。白沙溪在歷史上又名南溪、白龍溪,在文學作品中也稱白水、白渠、銀溪。瑯琊鎮的名字來源于白沙溪邊的瑯琊山,沿溪水回溯山里,現在的沙畈鄉,古時叫桃源鄉。李白在《上云樂》上寫的“赤眉立盆子,白水興漢光。”意思是“赤眉軍樊崇立劉盆子為天子,沒有成氣候,光武帝在白水崛起,最終光復漢室。”赤眉軍首領樊崇的故鄉是瑯邪(山東諸城)!鞍姿笔且粭l河,指的是代漢光武帝劉秀的故鄉湖北棗陽。在那個崇尚巫術與迷信的年代,盧文臺所選擇的歸隱地既有“瑯琊”,又有“白沙溪(白水)”,這一定是盧文臺有意為之。

          《說文解字》中說“樊,鷙(騺)不行也”!胺钡谋玖x為“竹木編成的籠子”。這似乎也預示著樊崇有一天要被監禁的命運。“崇”是“高大”的意思。樊崇字“細君”,“細君”在古代是“妻子,妾室”之意,有“低賤”的意思。盧文臺,字高明!氨R”的本義是“竹木編成的飯器”。用現在的理解,就是飯碗!拔呐_”是“華美的高臺”!案呙鳌保小吧咸欤赵拢瑯怯^”等意思。竹木編的籠子,叫“樊”,解開籠子,編成盤子,就叫“盧”。“樊”與“蘆”相反,“高明”與“細君”相反。這決不是巧合,而是一個人對命運的掙扎。通過改名,更改命運,這在東漢時期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行為。劉秀之子,漢明帝劉莊,原名為劉陽,是陰麗華所生。陰麗華生劉陽時,還是個妃子,因為是“庶出”,所以取名為劉陽。后來陰麗華被封為皇后,劉陽就是“嫡子”了,就馬上改名為劉莊。從字義而言,“陽”是鮮明的意思,寓意身處下位,期望出彩!扒f”則有莊重威嚴的意思,非常適合他皇帝繼承者的身份。

          在范世德記徐馨述的《清修昭利廟記》中,是這樣描繪盧文臺神像相貌:“王面貌紅而淡,微類梓潼,端冕秉圭!辫麂翘扑螘r期皇帝私下對皇后的稱呼。這一句講盧文臺神像的臉色微紅,有點像皇后。這與樊崇字“細君”相呼應。很可能樊崇是個相貌俊秀的美男子。

          盧文臺的墓被稱為“隱圣丘”,“圣”在古代有“圣人、神圣、圣上”等意思!半[圣丘”應該是盧文臺的部將們對盧文臺墓的稱呼,這表明在部將心中,盧文臺應該是一個非常杰出的人物,可以與圣人、天子比肩。若他僅僅劉秀的部將,僅僅是修過白沙堰,那還遠遠不能也不敢稱為“圣”。若他是樊崇的部將,他也不敢自稱“曾討赤眉”。若他就是樊崇,赤眉軍的首領,和劉秀爭過天下,確實算得上是個“隱圣”。

          在南山建個根據地

          赤眉軍首領樊崇是一位悲劇式的英雄人物。他殺了一個皇帝(更始帝劉玄),立了一個皇帝(劉盆子),最后給劉秀做了嫁衣。從帶領一百多人在莒城起兵,到擁有數十萬將士,成為可以左右天下局勢的最重要力量之一,樊崇僅用了數年時間。9年間,樊崇與新朝王莽、更始帝劉玄以及光武帝劉秀都交過手,基本上是所向披靡。在歷朝農民起義中,赤眉軍的組織算是最好的之一,樊崇起義時就提出過一條樸實的紀律“殺人者死,傷人者償創”。從開始起義,政權建立到投降招安,樊崇與他的“兄弟”五個人始終沒有發生內訌,更沒有自相殘殺。這一方面因為樊崇心胸寬廣,為人寬厚,領導有方。更重要的是,他們有著共同的信仰與目標。然而在建武三年(公元27年),他被劉秀打敗,赤眉軍全體投降?v觀樊崇的一生,他的失敗之處在于其沒有根據地意識,未能建立起自己的地盤,以至于后來因為缺糧而難以為繼。

          起兵之初,樊崇帶領自己的部眾輾轉于泰山一帶,他們也曾試圖攻打莒城,但未能攻下,于是就在青州、徐州一帶流竄,搶掠。后來歸順更始帝劉玄,被封為列侯,卻沒有采邑。公元24年,樊崇率領赤眉軍進入潁川,也是流竄作戰,沒有一個可靠的根據地。公元25年,樊崇等擁立劉盆子為帝,帶領赤眉軍攻入長安,推翻了更始政權。樊崇又放任將士在長安城中大肆燒殺搶掠。樊崇既沒有根據地意識,又放任將士燒殺搶掠,令其部眾流竄作戰、疲于奔命,也令天下人大失所望,失盡民心。所以,赤眉軍最后在與光武帝劉秀的決戰中,由于將士思歸,又沒有后方支援,糧草不足,終至失敗。

          假如樊崇成功從洛陽脫身,為了穩定民心,劉秀肯定會宣稱他已經把樊崇殺死,同時進行秘密的追殺。在洛陽附近有樊崇的墓,人們稱之為“赤眉冢”,是一座大土墓。劉秀為“謀反的逆賊”樊崇修一座大墓,這顯得欲蓋彌彰、多此一舉。按照唐代詩人周曇的說法,樊崇已經逃生。脫離樊籠之后,他不敢回到故鄉瑯琊郡,那里有天羅地網在等著他。他只能一路向南,從中原逃向南方,越是偏遠,越是安全。此時的會稽郡還不在劉秀手中,當政者是李憲。建武三年(公元27年),李憲自立為帝,設置百官,擁有九城,部眾十余萬,是當時有名的軍閥。建武四年(公元28年)八月,劉秀才派馬成,劉隆等三位將軍攻打會稽、丹陽、九江、六安的統治者李憲。九月在舒縣包圍李憲。建武六年(公元30年),漢軍攻下舒縣,李憲逃走,途中其被軍士帛意追擊斬殺。

          樊崇曾憑借“城陽景王”信仰發展起“赤眉軍”,出逃南方當然也要找一個便于發展民間信仰的地方。會稽地區“多淫祀,好卜筮”的風俗,烏傷縣更是流行火神“太陽鳥”信仰,這讓樊崇如魚得水。他一路尋找,來到一個叫白沙的地方,這里有一條白沙溪,溪邊有一座瑯琊山。這讓他想到了故鄉“瑯琊”,想到劉秀起家的“白水”。他決心留下來,隱姓埋名,把這里建成一個牢固的根據地,待時機成熟,再次逐鹿中原。

          兩漢之際的社會動蕩,對會稽郡影響較小。東漢初年,它保持著以往緩慢發展的節奏,也出現了一些有利于發展的因素。一是中原民眾為避戰亂,遷徙會稽郡者眾多,帶來了一些先進的思想和技術,使其開發速度加快。二是東漢初年的會稽官吏治理有方,政績突出。會稽郡地處江南,西漢時期有“楚越之地,地廣人稀”“人跡所絕,車道不通”之說,呈現出一片荒涼景象。實際上,隨著社會的發展,江南地區的人口亦在緩慢增長。除自然增殖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口遷徙。兩漢之際,戰亂頻仍,中原民眾往往“避亂江南”,一時“會稽頗稱多士”。

          現在看來,樊崇的根據地建得非常成功。近2000年來,朝代不斷更替,但“白沙老爺”的信仰卻從未中斷過。隨著白沙溪三十六堰入圍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候選名單,“白沙老爺”盧文臺將被更多的人知曉。可以說,樊崇(盧文臺)這一次是把“根據地”建在老百姓的心里面。

          火中來向水中去

          堰,就是在溪流上筑起一道堰壩,起到調節水位、分配水量的作用。從修建這個層面來說,只是一種低技術含量、施工較簡單的水利設施。白沙三十六堰為什么能歷經近2000年仍能發揮作用?關鍵在于管理。在清光緒三十四年重修的《萬壇堰帖——金華白龍橋三十六堰》刻本中,記錄了康熙、雍正、光緒年間,當地政府調解村民用水糾紛、合理分配三十六堰運作的協議書。正因為管理規范、責權明確,白沙堰這簡單的水利設施雖然在近2000年的風風雨雨中屢次被洪水沖毀,但都能及時重建。

          在清朝,白沙三十六堰由政府來管理,這比較容易做到。然而當年,盧文臺(樊崇)帶著三十六位部將來到沙畈,既非當地官員,又非本地鄉紳,也沒有萬貫家財,他如何修堰,如何管堰?到銀行貸款?眾籌?或是找天使投資?如果你身在西漢末年,馬上就能找到一個更加優秀的解決方案:建廟造神。

          西漢末年社會動亂,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統治階級轉向利用讖緯迷信來維護自己的統治。當時人們的迷信程度是我們現在無法理解的。據《后漢書·光武帝紀》說,因為漢朝以火德為主,劉秀起兵時制造了一條《赤伏符》:“劉秀起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龍斗野,四七之際火為主!边@是說代表火德的劉秀在西漢建國280年之際要做皇帝。樊崇起義,也是以匡扶漢室為名義,所以樊崇也讓起義軍把眉毛染紅,因此被稱為“赤眉軍”,也代表火德。赤眉軍起義時,也是一窮二白,所依仗是流傳在瑯琊郡的“城陽景王”崇拜。城陽景王劉章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齊悼惠王劉肥的次子。呂后稱制期間被封為朱虛侯,后來由于在誅滅呂氏的過程中有功而被加封為城陽王!俺顷柧巴酢背绨蓦S著赤眉軍的攻城略地,迅速四處傳播,成為東漢齊國轄地最顯赫的信仰。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漢末濟南國下轄的每縣平均有城陽景王祠幾近六十座。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

          當時,盧文臺(樊崇)是戴罪之身,不能將“城陽景王”信仰完全照搬。在他與劉秀的對抗中,作為劉氏宗親的“城陽景王”并沒有護佑他這個外人。這樣,盧文臺(樊崇)就在白沙開始了他的改造,將原來的“火神”城陽景王,改造成為“水神”白沙老爺。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城陽景王神的祭祀活動頗似后世的迎神賽會,屬于一種全民性的祭神娛樂神活動,景王神出巡,擺列儀仗,鼓樂歌舞。民眾烹羊殺牛,飲酒狂歡。因為過度泛濫,引發社會性問題,以至于曹操當上濟南國相國后“止絕官吏民不得祠祀”。千百年來,“白沙老爺盧文臺”信仰同樣也有盛大的祭祀活動。據記載,古時每當白沙廟重修開光,盧文臺九月十三誕辰或三月十六祭日,各村都會舉行朝拜活動,紀念盧文臺的豐功偉績。各村都有儀仗隊,出行時鋼叉隊清道,大銅鑼“十三響”開路,火藥銃助威,高迎大幅旌旗,吹鑼打鼓,抬香案,擺祭品。正是因為“白沙老爺”的信仰最初是對“城陽景王”信仰的改造,而盧文臺(樊崇)又是一個具備豐富經驗的運作者,所以“白沙老爺”才能在不到兩百年時間里成為一種成熟的信仰。盧文臺(樊崇)去世后,他就與“白沙老爺”合二為一了。

          原始道教肇興于東漢中后期的海岱之間,就時間和地域上看,理應與城陽景王崇拜有一定的淵源關系。前面已經提到,信奉城陽景王神的赤眉,其組織形式以及大小頭目的稱呼,與后來的原始道教頗多相似之處。此外,在宗教活動形式上,兩者也大體相同。比如,假借神靈附體,代傳神諭,以及“譴問禍福立應”,齊巫之所為,與后來的太平道、天師道別無二致。在東漢時期,會稽郡還是原始道教的影響范圍。等到兩晉時期,北方佛教南下和海路佛教傳入時,佛教才開始在會稽郡興起。這樣看來,“白沙老爺”信仰與城陽景王崇拜一脈相承,有著明顯的原始道教痕跡。

          道教成熟于東漢末年,張道陵(公元34年—公元156年)最早創立道教“正一道”。200年后,黃初平(公元328年-386年)創立了“黃大仙”教派,以金華地區為中心,輻射港澳及東南亞。“白沙老爺”信仰形成的時間要遠遠早于“黃大仙”教派。從盧文臺的事跡看來,他麾下的三十六位將領,和道教的三十六天罡對應,三十六堰與三十六重天對應。在佛教中,三十六并非是一個有特別意義的數字。三國吳赤烏二年(公元239年),信徒在白沙興建白沙昭利廟。此時,“白沙老爺”信仰已經從道教信仰轉變為佛教信仰。

          東漢初年的會稽郡官吏治理有方,政績突出,特別遏制了民間信仰對老百姓日常生產生活的影響。建武年間,第五倫出任會稽太守。在任上,他為人峭直,為官清廉,樂善好施,“雖為二千石,躬自斬芻養馬,妻執炊爨。受俸裁留一月糧,余皆賤貿與民之貧羸者”。到任之后,他留意當地百姓以牛祭神,勞民傷財,但因為迷信,當地官民都不敢不這樣做。所以,第五倫新官到任第一把火就是針對此事的,據載:“倫到官,移書屬縣,曉告百姓。其巫祝有依托鬼神詐怖愚民,皆案論之!睍琅<漓胫L自此得以禁絕。直到東漢末年,中央政府的統治力變弱后,“白沙老爺”信仰才能出山,得到更廣泛的傳播。

          修建白沙溪三十六堰的過程,也就是“白沙老爺”深入人心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地方勢力的形成過程。盧文臺(樊崇)的前半生是一場大火,在中原縱橫馳騁,留下赫赫戰功;他的后半生是一條溪流,潛移默化滋養百姓,鑄就一種清水精神,流芳百世。

          盧文臺(樊崇)從此再也沒有離開過白沙。對于后人來說,“盧文臺到底是誰?”或許還是一個千古之謎,但是對于他帶來的三十六位部將來說,盧文臺就是那個創立赤眉軍,給王莽致命一擊的,和漢光武帝劉秀爭過天下的大男人。難怪唐碑中記載“侯誅王莽”。至于唐碑和宋碑都提到的“漢時討赤眉有功”,這既是盧文臺(樊崇)為自己設計的假履歷,也是種自我解嘲:這個驕傲的男人認為能戰勝他的人,只能是他自己。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學術觀點,歡迎相關專家交流探討)

        責任編輯:施川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

        相關閱讀
        分享到:
        婺城新聞網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聞網官方微信
        批準文號:浙新辦2008[ 15 ]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備09057527號
        金華市婺城區新聞傳媒中心主辦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加盟單位
        美女制服一二三区,国产永久免费爽视频在线,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翘臀,992tv国产精品福利在线
      • <nav id="ecicy"><acronym id="ecicy"></acronym></nav>
      • <pre id="ecicy"><cite id="ecicy"></cite></pre>
        <center id="ecicy"></center><s id="ecicy"><kbd id="ecicy"></kbd></s>
        <s id="ecicy"><em id="ecicy"></em></s>
        • <sup id="ecicy"></sup>
            <option id="ecicy"><small id="ecicy"></small></option>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级毛片人与动免费观看| 国产婷婷成人久久av免费高清|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片搜| 亚洲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三级精品在线观看| 高潮videossex潮喷另类| 波多野结衣mxgs-983| 成人18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女人毛片视频在线| 亚洲欧美激情精品一区二区| xxxxx做受大片视频| 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高清无专砖区2021| 免费又黄又硬又爽大片| 中文字幕日产无码| 48沈阳熟女高潮嗷嗷叫| 男人让女人桶爽30分钟|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插| 午夜网站免费版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无码高潮| 五月天婷五月天综合网站|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天天综合天天做| 亚洲综合久久综合激情久久| xarthunter| 爱情岛亚洲论坛福利站| 天天做天天摸天天爽天天爱| 亚洲码欧美码一区二区三区 |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码黄网站在线观看| WWW国产精品内射熟女| 真实的国产乱xxxx在线| 妞干网在线免费视频| 八戒八戒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两个人看的www免费高清| 男女肉粗暴进来动态图| 国产精品成年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2019天天干天天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