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蘇曉婕、 航拍 張易
“風吹稻浪鄉愁系,云上塔石桃源居”,這是每個塔石人引以為傲的無限景致,也是游子魂牽夢縈的永恒記憶。
春天吃春筍看山花,夏天汲清泉游瀑布,秋天聽梵鐘望稻田,冬天嘗小吃賞雪景。一波一波流連忘返、催人回味……
近年來,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下,塔石鄉通過發展鄉村游,讓產業成為村民致富的“金鑰匙”,實現了全面小康。
藏在山水間的美麗村莊
8月的塔石,滿目蔥蘢、綠意盎然。正是這片鄉村一年中最涼爽的時節,也是最吸引游客前來納涼的日子。
“塔石太美了,沒想到山水間還藏著這么一個寶地呢,我要多拍一些好看的照片回去,好好宣傳婺城。”在塔石鄉塔石村,記者看到一位老人背著相機正“咔咔”地按著快門,把塔石的山水用鏡頭記錄下來,還時不時地贊美幾句。這位老人名叫葉帆,來自建德,今年80歲,他是被老年大學攝友拍下的塔石風景照吸引而來,來了以后覺得“果然實物更美。”“以后肯定經常來,還要帶些朋友家人過來玩。”葉帆說。
和葉帆老人一樣,每個周末,來自市區及省內各地的游客都會絡繹不絕來這里游玩。從永康過來的小戴就是通過朋友介紹來到這里度假的,他告訴記者,“以前就聽說塔石的梯田油菜花,放暑假了湊上幾個同學一起過來玩,感覺挺好的”。
塔石村由上塔石自然村、下塔石自然村、壁下自然村、東嶺自然村、岱后自然村、下淤自然村組成,共有人口1780人,聯村干部莊錫軍告訴記者,塔石村優美的自然景觀一直就有,整潔干凈的村容村貌卻是這幾年的事。
隨著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和文明創建的開展,整個塔石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巨大的變化。看著來來往往的游客,村黨支部書記唐建明不由得回想起這些年村子的變化,“以前塔石村就是山溝溝,村民們都出去打工賺錢,只留下些老人,最近這些年,村里環境變好了,來游玩的人越來越多,愿意回家創業的村民們也多了起來,大家的日子都越過越紅火了。”
文旅之路越走越寬
走在塔石的桃源古街上,原本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和老街有了大變樣。一幢幢木架板樓、檐下廊枋、牛腿雕刻精美,大開間的排門,仿佛讓游客走進了古詩詞里的意境,古樸典雅、一種悠久濃厚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古街改造后還引進了傳統糕點、農家菜、副食品零售等多種商業業態入駐,成為環境優美、業態豐富、文化多元的全新“文旅街區”。
“麻糍要幾個呀?”在鳳溪街的廊橋麻糍店,村民葉娟正在給游客打包麻糍,她告訴記者,麻糍是塔石鄉的傳統小吃,市區很多人都會專門跑過來購買,尤其是周末,一天能賣五六千個,生意很好。回憶起這幾年的變化,葉娟言語間帶著笑意:“以前誰能想到山溝溝里還有這么多人過來玩呢。現在環境好了,水也清了,來玩的人也越來越多,我們當然更高興了。”
“我們村子基本暢通了各條通往村里的路,還建了停車場、游客接待中心和土特產超市,每年來這里游玩的旅客都很多。”塔石村的村民們談論起近年來村子里發生的變化,總是喜笑顏開。“希望大家都來塔石玩,有山有水有美食。”
在塔石古街逛累了,附近還有老街、廊橋、東嶺古道、非遺館等游點,特色小吃一條街則是全鄉農特產品集散地,在這里,你能買到筍干、梅干菜、菜籽油等土特產品,晚上休息在塔石民宿,第二天在附近的東嶺古道、余倉飛瀑游玩,還可以帶著小朋友去四季水果采摘游,不亦樂乎。
在如斯山水中挖掘“生態金礦”
這幾年,塔石鄉按照農業產業化、花旅、文旅發展思路,以各村資源資產整合為切入點,精準聚力“移民村用地的閑置、自然村集體用房的閑置、外出農戶的土地和農房閑置”的“三閑”資源,積極盤活“健康美、文化美、生態美”的“三美”經濟,鄉創勢頭向好。
香榧樹,喜光而好涼爽濕潤。塔石村的山頭,最高海拔800余米,空氣清新、土質純凈,山間常有霧氣繚繞,正適合香榧樹種植。來到塔石香榧基地,隨處可見飽滿剔透的青青果實掛滿枝頭,“我在這片深山里一共種了500多畝的香榧樹,現在有上萬株已經掛果,一株香榧樹最多能摘20斤的青果,一畝地產值可達1萬元,這是我未來最大的一筆財富。”云中東籬香榧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章祝軍臉上掛著豐收的喜悅。
章祝軍告訴記者,在香榧產量逐年穩步上升的情況下,拓寬銷售渠道,打造塔石香榧特色品牌是接下來的工作重點,未來將打通線上線下的銷售渠道,并借力塔石旅游經濟打造家庭農場,為打造塔石“香榧之鄉”引流造勢。眼下,為了方便游客觀賞、客戶實地考察,節省香榧采摘、運輸勞力成本,塔石鄉政府和區扶貧辦大力扶持的香榧基地道路硬化項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屆時,萬事俱備的塔石香榧產業及生態旅游經濟借勢起航,將帶動塔石鄉民共享致富果實。
近年來,圍繞林下經濟新形態,開發農耕體驗、果蔬采摘等現代觀光農業,塔石鄉通過“鄉創行動”搭建“塔石農業產業紅盟”平臺,逐漸培育“稻茶、果蔬、干貨、中藥材”四大類18個品種的農產品。2019年以來,流轉土地2000余畝;2019年全年完成2個農業招商項目投資500萬元,農業總產值10075.7萬元,同比增長1.3%;農產紅盟全年幫助農產大戶和群眾解決生產問題20余次,帶動農產品銷售600余萬元。2020年上半年,新招引了井上碧根果等2個農業開發項目,各鄉創項目擴產擴種有序推進。
銀嶺“聞香踏水”旅游開發項目、百善百草園項目、高山現代農業開發項目……塔石鄉因地制宜,依托自身的優勢發展鄉村旅游,把資源變資產,拓寬增收渠道,帶動創業就業,一波又一波的政策紅利,讓這個曾經的小山溝煥發出了新的生機,也讓村民身邊的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記者手記
對于山區鄉鎮,“美好生活”就是做到“農民創收,村集體創富,農村創美”。如今,“鄉創村品”也正在成為塔石產業發展的“金鑰匙”,群眾脫貧致富的“金飯碗”,塔石“農業產業化、花旅、文旅”之路正越走越穩、越走越寬,“雙富”工程的大門徐徐打開,塔石鄉村游漸漸照亮了村民們的小康路。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