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浙江在線-婺城新聞網記者酈莎
1月1日開始,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正式實施,其中專項附加扣除是改革的亮點之一,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可以在申報納稅時按規定標準予以稅前扣除,切實降低稅負,實現精準減稅。
個稅改革關系到每個人的收入,但不少市民對政策還有些摸不著頭腦。“聽說這事了,但需要我自己申報,還是單位自動扣除呢?”“我買了房子還在裝修,現在在租房,租房費用能抵扣嗎?”……為此,記者咨詢了相關部門,為讀者奉上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全攻略”。
專項附加扣除具體怎么扣?
據了解,此次專項附加扣稅包含6個方面: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
1.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每個子女每月1000元。
規定:納稅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相關支出,子女年滿3歲至小學入學前處于學前教育階段的相關支出,按照每個子女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其中,學歷教育包括義務教育(小學、初中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職業、技工教育、高等教育(大學專科、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
注意:父母可以選擇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標準的100%扣除,也可以選擇由雙方分別按扣除標準的50%扣除。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2.繼續教育專項附加扣除:學歷(學位)400元/月,繼續教育3600元/年(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
規定:納稅人在中國境內接受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學歷(學位)教育期間按照每月400元定額扣除。同一學歷繼續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過48個月。納稅人接受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支出,在取得相關證書的當年按照3600元定額扣除。
注意:個人接受本科(含)及以下學歷(學位)繼續教育,可以選擇由其父母扣除,也可以選擇由本人扣除。
3.大病醫療專項附加扣除:限額80000元/年。
規定: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納稅人發生與基本醫保相關的醫藥費用,扣除醫保報銷后個人負擔(是指醫保目錄范圍內的自付部分)累計超過15000元的部分,由納稅人在辦理年度匯算清繳時,在80000元限額內據實扣除。
注意:納稅人發生的醫藥費用支出可以選擇由本人或其配偶一方扣除,未成年子女發生的醫藥費用支出可選擇由其父母一方扣除。納稅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發生的醫藥費用支出,可按規定分別計算扣除額。
4.住房貸款利息專項附加扣除:每月1000元。
規定:納稅人本人或者配偶單獨或者共同使用商業銀行或者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為本人或者其配偶購買中國境內住房,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在實際發生貸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標準定額扣除,扣除期限最長不超過240個月。
注意:納稅人只能享受首套住房貸款的利息扣除。這里說的首套住房貸款是指購買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貸款利率的住房貸款。經夫妻雙方約定,可以選擇由其中一方扣除,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5.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每月1500元。
直轄市、省會(首府)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國務院規定的其他城市每月1500元。除第一項所列城市以外,市轄區戶籍人口>100萬的城市每月1100元;市轄區戶籍人口≤100萬的城市,每月800元。
具體規定:納稅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沒有自有住房而發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上標準定額扣除。納稅人的配偶在納稅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的,視同納稅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納稅人無任職受雇單位的,主要工作城市為受理其綜合所得匯算清繳的稅務機關所在城市。
注意:夫妻雙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住房租金支出。而且,只能由簽訂租賃住房合同的承租人扣除。納稅人及其配偶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同時分別享受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
6.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獨生子女每月2000元,非獨生子女每月不超過1000元,按照每月2000元分攤。
具體規定:納稅人為獨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納稅人為非獨生子女的,由其與兄弟姐妹分攤每月2000元的扣除額度,每人分攤的額度不能超過每月1000元。
注意:被贍養人指年滿60歲(含)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滿60歲(含)祖父母、外祖父母。獨生子女贍養一位及以上被贍養人的贍養支出統一按照每月2000元的定額扣除。非獨生子女可以由贍養人均攤或約定分攤,也可以由被贍養人指定分攤。約定或指定分攤的需簽訂書面分攤協議,指定分攤優先于約定分攤。具體分攤方式和額度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專項附加扣除后,你能拿到多少錢?
增加了這6大專項附加扣除后,工資薪金個稅該怎么算?到底能拿到多少錢?這里有個公式可以參考:
應納稅所得額(稅前收入-三險一金-基本減除費用-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案例1:小張和小胡是夫妻關系,均系獨生子女,雙方父母都已過60歲,目前孩子上初中,家中正在供首套房的房貸。夫妻商定,子女教育、房貸都由丈夫扣除。丈夫小張每月收入16000元,在未增加專項附加扣除后,每月應繳納個稅(16000-5000)×10%-210=890元。增加專項附加扣除后可以扣除2000(贍養)+1000(教育)+1000(房貸)共4000元。每月應繳個稅(16000-5000-4000)×10%-210=490元。每月可少繳400元。
妻子小胡每月收入10000元,在未增加專項附加扣除后,每月應繳納個稅(10000-5000)×10%-210=290元。增加專項附加扣除后可以扣除2000(贍養)元。小胡每月應繳個稅(10000-5000-2000)×3%=90元。每月可少繳200元。全年夫妻倆一共可以少繳7200元。
案例2:小王,單身,在杭州工作,租房,在職讀研究生。獨生子,父母已過60歲,月薪8000元。在未增加專項附加扣除后,每月應繳納個稅(8000-5000)×10%-210=90元。增加專項附加扣除后可以扣除2000(贍養)+1500(租房)+400(繼續教育)共3900元。8000-3900<5000元可以不用交稅了。
享受專項附加扣除,該怎么申報?
記者了解到,首次享受專項附加扣除,應當將相關信息提交扣繳義務人(通常是給本人發薪的單位)或者稅務機關,扣繳義務人應及時將相關信息報送稅務機關,納稅人對所提交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負責。
符合條件的納稅人可以填寫并報送專項附加扣除相關信息。具體填報方式有四種:
一是下載手機APP“個人所得稅”填寫;
二是登錄各省電子稅務局網站填寫;
三是填寫電子表格;
四是填寫紙質信息表。
電子和紙質信息表都可以在稅務局網站下載。其中,選擇在扣繳單位辦理扣除的,可以直接將紙質或者電子表提交給扣繳單位財務或者人力資源部門,也可以通過手機APP或者網頁填寫后選擇推送給扣減單位。
選擇手機客戶端填報的,首先下載并打開“個人所得稅”APP進行實名注冊,大廳注冊碼注冊需要去辦稅大廳取得相應注冊碼,人臉識別認證注冊可直接注冊。注冊完成后登錄APP,以“子女教育”為例,選擇“進入填報”,點擊“下一步”按照提示填寫相關信息。有配偶需要填寫配偶信息,再選擇扣除比例。
如果納稅人忘記申報或者申報晚了也不用著急,晚報也可以補扣。納稅人可以在當前年度內,任意一個月跟自己的財務或者扣繳義務人說明自己的專項扣除信息,客戶端會從享受政策月份起到當前月份都能夠扣回來。
近日,部分納稅人在“個人所得稅”APP注冊填報時,發現自己的任職信息里出現了非當前任職受雇單位,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一是納稅人和該單位有過任職或薪酬關系,該單位以納稅人的身份代扣繳過個稅;二是納稅人確信與出現在“任職受雇信息”中的單位沒有關系,不排除個人信息被冒用的可能。如果發現這種情況,納稅人也不用著急,可以通過APP右上角的申訴按鈕進行申訴。
相關部門也提醒廣大納稅人,手機下載“個人所得稅”APP時,一定通過正規渠道、正規應用商店下載,以免下載下帶有病毒或者木馬的軟件。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