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分鐘生死救援
彰顯婺城溫度
“其實沒有那么夸張,這都是舉手之勞。說實在的,我都快忘了。”冬日的婺城本就氣溫低,連綿的陰雨更是平添了幾分寒氣。然而,上月在白龍橋鎮臨江村發生的一件事,卻將那猝不及防的意外書寫成了人間大愛。近日,記者見到了故事的主人公鄭洪君,與他一起回顧那驚險與溫暖并存的時刻。
上月9日上午7時許,70多歲的臨江村人萬汝中慌慌張張地跑回村里,直直沖進了隔壁村委的家中喊起了人。人不在!這可把老萬著急壞了。他扭頭四顧,正巧撞上了給村里新辦的老年食堂買菜回來的村婦女干部蘇丹飛和杜青青。年邁的老萬急得上氣不接下氣:“白沙溪上有個人!”這一聽,可把蘇丹飛二人急壞了,連忙讓老萬帶路火速趕往溪邊。蘇丹飛一邊跑,一邊給110打了電話,并同時招呼路上的村民喊上村兩委到河邊找人。
“那時候一聽到有人掉水里了,哪敢耽擱。耽擱一會兒就是一條生命!”聽到村民叫嚷著救人,臨江村村委委員鄭洪君連忙從家里跑了出來,開著車子趕往溪邊,并沿溪開始了搜尋:上游沒有,再往下找找;下游有消息嗎?沒有,那就再看看。雨下得越來越大,大家伙的心也揪得越來越緊。“大概找了十多分鐘吧,終于找著了。”據鄭洪君回憶,當時,在白沙溪虹橋下游約200米處,看到了有個人影若隱若現地漂在溪面上,一動不動讓大家心頭一驚。
“萬一還有氣兒呢?”抱著這樣的念頭,鄭洪君連忙上前察看。果然!水里頭的女子眼睛動了一下,忽然睜開,又立馬閉上。在確認落水女子還活著,鄭洪君更是一刻都不敢耽擱,急忙將女子打撈了上來,將她從冰冷的溪水中拖拽到了岸邊。考慮到風雨交加,怕落了水的女子因為淋雨情況加重,鄭洪君顧不得自己濕透了衣裳,站在女子旁邊給她撐起了一方“晴空”。7:50,救護車到達。在幫忙將女子抬上車后,鄭洪君便悄無聲息地離開了。
“冬天的溪水,應該是冷的吧。”當記者問及當天入水救人是否感覺到寒冷時,鄭洪君只是憨厚一笑。他告訴記者,當時的情況十分緊急,根本顧不到冷還是不冷。倒是后面回家以后,才發現手腳都已經凍紅,“不過,這也是我們應該做的,舉手之勞而已。看到人掉水里了,當然不能坐視不理。”
據了解,當天下午,落水女子的兒子專程來到臨江村,告訴大家母親已安好,同時感謝鄭洪君與村民對母親的“救命之恩”。然而,當事人鄭洪君卻絲毫“不當回事”,上午救完了人,下午就抓緊忙起了工作,讓他們撲了個空。對此,鄭洪君只是笑笑。他說,如果有下次,他還是會救。
每一個歲末,嚴冬都會如期問候婺城。然而,每一個嚴冬也總會有一股溫暖的力量,讓婺城的每個冬天溫暖如春。
(記者賈佳)
最美“環抱”演繹出人間大愛
淅淅瀝瀝的小雨潤濕了馬路,城市的路燈下早已沒有了行人的身影,呼嘯的寒風敲打著窗戶發出窸窣的低吟……那是去年十二月份的金華,冬季的寒意早已席卷了整個城市,而也是那個深夜,我們看到了人世間最美好的“環抱”,那是一個花季少女譜下的動人旋律。
2018年12月17日凌晨3時,婺城區城中街道的一間民房內傳來尖叫聲和撞擊聲,手持水果刀的梁某如同發瘋一般將利器揮向女子小芳(化名)。原來,梁某和小芳曾是一對戀人,然而由于種種因素兩人選擇分手,但梁某卻難以釋懷。12月16日,對小芳心存怨恨的梁某從江蘇來到金華,并在小芳一直租住的民房附近找了一間賓館,當天晚上他準備好了水果刀等作案工具。17日凌晨2點50分左右,梁某來到小芳的出租屋門前,用作案工具將門鎖打開悄悄潛入室內,摸黑將水果刀刺向正在入睡的小芳和其男友。二人與梁某拼死抵抗,但由于身受重傷、體力不支,小芳很快臥倒在地,小芳的男友也身中數刀,鮮血直流。
這時,睡在隔壁臥室的小陳聽到動靜,匆忙跑了出來。滿地的鮮血、倒在血泊中的小芳、梁某喪失理性的咆哮以及隨意揮舞的刀,讓小陳驚恐萬分,畢竟對于一個出生于94年的女生來說,這樣的場面還是第一次見到。然而,面對這一切,小陳收起了內心的恐懼,不顧自身安危沖上前,緊緊地環抱住了情緒失控的梁某,并大喊“冷靜!你冷靜一點!把刀先放下,有什么事慢慢說。”在小陳的安撫下,梁某的情緒逐漸得到恢復,并主動報警。看著局面得到了控制,小陳這才松了一口氣。隨后,她又幫助民警將受傷的小芳送到了醫院。當民警提醒小陳去接受一下治療時,小陳才意識到原來在和梁某搏斗掙扎的時候,自己的手掌和小腿也被水果刀劃傷了好幾道。
“我覺得這沒什么,不光光是我,我想任何一個人遇到這樣的事都會這么做的。”提及自己的英雄壯舉,小陳有些不好意思,“我就是做了一件普通人都會做的事,稱不上什么英雄壯舉。”她輕描淡寫地說道,隨后默默離開,只留下一個背影在記者的視野里。
“善行無疆,知險而上。”這個90后的女孩,不畏流血犧牲,義無反顧地用自己的行動演繹出人間大愛,溫暖著婺城大地,將見義勇為的精神深深烙印在人們心中。
(記者包恒益)
愛的接力譜寫感人肺腑的正氣之歌
“如果又遇到類似事情,我還是會義無反顧地站出來。”提到去年的救人事件,如今已是瑯琊鎮中心小學校長的朱海峰如是說,平安婺城是大家的共同愿望,只要人人奉獻一點光與熱,社會就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這個救人事件是一場讓婺城人引以為豪的愛的接力,至今議論起來仍讓人贊嘆不已。時間回溯到2018年5月23日下午4:35,“快來快來,這邊有小孩溺水了!”一聲急促的呼叫聲打破了安地集鎮的寧靜。當時,仙源湖實驗學校正在放學,960名學生陸續走出校門回家,突然,在白竹畈橋附近水域,一位10歲小男孩不慎跌入水中。
聽到呼救,正在進行文明出行勸導工作的學校老師朱海峰和程超連衣服都沒來得及脫,就跳入梅溪中營救溺水學生。隨后,路過此地的群眾劉向陽、王全信也跳入梅溪中加入救援的隊伍。在眾人合力下,短短幾分鐘,溺水學生就被救上了岸。在進行必要的急救措施后,孩子終于轉危為安。
程超是第一個跳入水中的救人者,“我當時腦子里只有一個念頭,救人!”程超說,第一次入水時,剛好處于河段的梯段河流中間,跳入水后無法控制身體平衡,加上沒來得及脫掉衣褲,兩腿特別的沉重。游出十多米后,非但沒追上,反而離孩子更遠了。于是他果斷返回上岸,飛奔到橋頭,想在橋頭將孩子截住。再次入水的時候,王全信和朱海峰已經靠近孩子了。
“一定要攔住孩子!”朱海峰回憶著說,當時心里只想著,一定要把孩子抓住,不能讓他沖到橋下。橋下能見度低,水況復雜,孩子一旦沖到橋下就更危險了……幸運的是,王全信最先抓住了孩子的衣服,穩住了。之后三個人體力也快耗盡了,緊急關頭劉向陽也跳下來。
“當時水流湍急,孩子已經被沖出30多米遠。”劉向陽向記者回憶起救人情景時,仍然抑制不住內心的緊張,當時水里的人好像快沒力氣了,而且營救的姿勢也不大對,情況萬分危急。于是,他衣服一脫從臺階上跳了下去。“接到孩子后,我一手從背后伸到孩子的腋下,把他夾住,一手往岸邊劃水。另外三個人在邊上幫忙護著。救上來后,交警及時抱走了孩子。”
劉向陽是安地鎮黃桑園村人,當時他正給家里買了裝修材料,開車經過紅綠燈口。先于劉向陽跳入水中的王全信是安徽阜陽人,在婺城打工。“連外地人遇到這種事都不會坐視不管,我們身為婺城人更應該挺身而出。”劉向陽說,雖然現在想起來還有些后怕,但是作為父母,都心疼孩子,挽救孩子生命是第一位的。
在危難時刻,他們不顧個人安危,敢于挺身而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更難能可貴的是兩位老師的謙虛低調……這些大義善舉、優質品質就是城市最美的底色。他們用實際行動助推了平安婺城的建設步伐,譜寫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正氣之歌!
(記者馬曉芬)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