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國家柔術隊金華訓練基地授牌簽約儀式在婺城區舉行,開啟了金華水上運動中心賽后利用新模式。
第十七屆省運會后,金華水上運動中心成為婺城地標性建筑及省運優質遺產。進入“后省運前亞運”時代,在婺城及相關各方共同努力下,金華水上運動中心華麗轉身,走上一條集體育賽事訓練、體育文化、日常消費、休閑娛樂、商務活動于一體的創新發展之路,為探索場館賽后利用提供了“婺城樣板”。
一
舉辦高規格的大型運動會,對城市形象和功能提升的意義不言而喻。然而,如何在賽后妥善運營和有效利用體育場館,保證場館不被閑置,是所有舉辦過大型體育賽事的城市必須面對的“世界級”難題。
為了讓城市在“后省運”時代不只留下宏偉的體育場館,婺城在多方支持下,充分發揮金華水上運動中心功能效益,向中國國家柔術隊拋出橄欖枝。
柔術是一項新興時尚且充滿活力的運動,在雅加達2018年第18屆亞運會上成為正式比賽項目,也是今年杭州亞運會的正式競賽項目。
此次授牌簽約,“中國國家柔術隊訓練基地”“中國國家柔術隊人才基地”落地金華水上運動中心,意味著今后將有更多的國內優質體育資源向婺城延伸,金華水上運動中心后續利用大有可為。
以國家隊訓練基地落地為契機,婺城區將加大柔術運動推廣和普及,逐步建立和完善體育運動競賽體系,全力爭創省體育現代化區、國家水上國民休閑中心,全面推動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金華水上運動中心的運營方,婺城區城投集團負責人張紹華表示,將定期開展各類活動和培訓,滿足全民健身的需要;借助周邊配套酒店、水系、交通優勢,培育以“體育+”為核心的產業經濟圈,促進體育產業發展。
第十七屆省運會期間,金華水上運動中心承擔了皮劃艇、賽艇、輪滑、小輪車等比賽,獲得了各界一致好評。省運會后,婺城區馬上啟動場館再利用工作,引進國家隊訓練基地,迅速轉換賽道,全力盤活省運留下的優質資產,使其成為推動體育產業發展、城市發展的新動能。
二
作為第十七屆省運會新建場館,金華水上運動中心總投資6億元,規劃總用地面積208畝,場館建設用地面積95畝,其中皮劃艇(賽艇)場館31畝、輪滑場館30畝、小輪車場館34畝。
從空中俯瞰婺城新城區,在悠悠婺水之畔,金華水上運動中心三大場館往婺江防線呈河流入海的姿態集聚擴散,通過平臺、綠化、道路相互串聯,形成獨立的功能島,自然河流的形態肌理充滿生命力及運動的張力。
同時,桐溪入江口濱水公園與水上運動中心實現了完美銜接,形成共融的生態景觀帶,使公園漫步、綠道騎行、運動訓練全環連通,成為市民家門口的“生態景觀長廊”。
與三大場館僅數米之隔的,是一座集會議、商務、住宿、餐飲等于一體的現代酒店,時尚的設計、雅致的裝修,別具一格。往南,榮光國際學校、萬泰奧萊商業綜合體、鉑爾曼酒店……完善的周邊配套,勾畫了便民生活圈、繁華商業圈。
在水上運動中心東南角,婺城區文化藝術中心項目已完成設計招標,在規劃上其與輪滑館、體育大樓構成“品”字型結構,旨在打造出承載地域文脈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間。
一座體育中心造就一座新城。接到省運承辦任務后,婺城區就緊扣賽后利用需求,堅持“規劃先行”思路,將規劃重點放在城市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方面,讓場館在建成時就擁有“面向未來”的資本。金華水上運動中心場館的選址和建設,則以打造婺城區新名片及“城市活動中心”為定位,打造“體育賽事、群眾健身、文化休閑、社會公益”等城市功能于一體的運營模式。
浙江省摔跤柔道協會主席杜春雷認為,此次國家隊訓練基地落地婺城,看中的正是婺城對省運場館的前瞻性規劃。金華水上運動中心的運作模式,有利于走出賽時服務與賽后利用相結合的新路子,對探索社會聯辦創建訓練基地有很大推動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曾特別強調大型賽會場館的賽后利用:“舉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不是一錘子買賣,不能辦過之后就成了‘寂靜的山林’。”
婺城區體育場館再利用啟動迅速,這是精心規劃、傾注心力的結果,可謂開了一個好頭,為其他場館在“后省運前亞運”時代提供了借鑒和參考作用。
三
“婺”字收錄于《說文解字》卷十二,由矛、文、女三字組成。矛代表武,文代表文化,女代表母親,也可理解成是婺城大地。一直以來,婺城是個文武兼備的地方。既是歷史文化名城,又是體育強區。可見,“婺”字淵源與婺城實際極其相符。
事實也的確如此。婺城區競技體育出彩先行,誕生了奧運冠軍葉詩文,新中國首個“亞洲飛人”鄭晨,先后在中日韓田徑賽、全國青年田徑錦標賽、全國田徑大獎賽等賽事上奪冠的“金華小鹿”鄭小倩,“亞洲跳遠一姐”龔璐穎……每一個名字都熠熠生輝,是體育強區婺城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婺城區體育事業蒸蒸日上。在浙江省第十七屆運動會上,婺城區以48.5枚金牌、27枚銀牌、36枚銅牌,總計1283.5分的成績獲得金華大市第一、全省第七的好成績。在閉幕式上,還獲得2018—2021年浙江省競技體育突出貢獻獎,實現了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
尤其是青少年男子足球項目獨樹一幟,在全省各大賽事上屢創佳績。在浙江省第十七屆運動會周期,婺城區積極訓練、全力備戰,于2019年1月組建了新一屆金華市青少年男子足球甲、乙、丙三支球隊備戰省運會,球隊成績逐年提升,幾乎囊括了省冠軍賽、錦標賽的所有冠軍。在第十七屆省運會上更是刷新了金華市青少年男子足球的新紀錄:男足甲組、乙組均獲得亞軍、男足丙組獲得季軍。男子足球項目共獲得7枚金牌,位列全省11個地市榜首。
群眾體育有聲有色。婺城區加強全區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積極打造城市社區“10分鐘健身圈”,目前共有百姓健身房25個、社區多功能運動場13個、籠式足球場6個、村級全民健身廣場4個,1個體育公園,1個婺城區老年人體育活動中心,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87平方米;大眾體育賽事活動常態化,年度舉辦150人以上規模的縣級體育賽事活動50次以上。
賽事品牌不斷擦亮,中國山水四項公開賽、全國釣魚人運動會、全國氣排球邀請賽、全國門球邀請賽、萬人毅行大賽等品牌賽事影響廣泛,成為婺城體育響當當的金名片。
“賽時為省運,賽后為城市”。省運會后,婺城區迅速完成大型體育場館從賽時到賽后的賽道轉換,通過引進國家隊訓練基地,挖掘公共服務價值,完善周邊配套設施,開展文體旅活動,帶動特色旅游等產業。既是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延續,也為體育場館賽后利用提供了可借鑒、可推廣的婺城經驗。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