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浙江日報記者 陸欣 朱柳霖 通訊員 何飛)近日,24名來自駐浙73132部隊的“軍娃”們,參加了金華市第十一屆青少年暑期公益托管營閉營儀式,給自己的暑期托管畫上了一個開心的句號。
“自從營區內成立了‘黃泥嶺’雙擁社區,孩子暑期托管班、家屬扎染課和手工課……部隊大院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了。”談及雙擁社區成立后帶來的新變化,軍嫂馬麗妹難掩心中喜悅。
今年初成立的“黃泥嶺”雙擁社區,是一個設在軍營里的特殊社區:由部隊提供場地,地方政府提供編制,將社區服務功能引入軍營。
“黃泥嶺”這個名字,背后還有一段故事。上世紀60年代,毛主席曾到該旅營區和黃泥嶺調研視察,他盛贊官兵擁政愛民精神,鼓勵大家要好好學習、艱苦樸素。
如今以“黃泥嶺”命名的這個雙擁社區,就是當年毛主席視察的所在地,是東部戰區首個專門為官兵及家屬服務的基層社區,也是浙江省首個專屬雙擁社區。“雙擁社區充分拓展了軍地共建的渠道,有效聯通了部隊與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溝通聯系的‘最后一公里’。”該部有關負責人介紹。
走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可以看到,這里設有軍屬文化娛樂活動場所、圖書室、觀影室等,各類設施一應俱全。官兵家屬不出部隊大院,就能享受到便民服務、法律援助、就業指導、心理咨詢等10多項服務,基本實現小事不出社區、大事有處問計。
“目前,社區內5名專職社工皆為軍嫂,可以為軍屬提供更周到貼心的保障服務。”社區黨支部書記李夢婕介紹,社區積極幫助軍屬解決招聘就業、矛盾調解、家庭教育、物業保障等后顧之憂,努力打造一個服務優、效率高、特色亮、品牌響的雙擁示范社區,真正做到讓部隊放心、軍屬安心。
社區成立后,工作人員全面梳理所有隨軍家屬的專業特長、工作經歷和就業安置意向,幫助家屬解決就業難題,還主動邀請人社部門走進社區,為軍屬提供“個性化”“定制化”就業指導。雙擁社區成立以來,已幫助12名軍屬解決了就業問題。
軍屬丁璐就是其中一名受益者。她辦理隨軍后,一直沒找到合適工作。得知她處于待業狀態后,社區工作人員主動上門了解工作意向,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幫她如愿找到了滿意工作。
“雙擁社區真是把服務工作做到了我們心坎上。”一級軍士長程富軍對社區充滿感激。由于部隊長期在外駐訓,他常因對孩子關心不夠而感到愧疚。雙擁社區成立后,在社工陪伴下,孩子們利用放學時間,參加手工、繪畫等課外活動,解決了軍娃無人看管的后顧之憂。
截至目前,社區已舉辦“鵲橋會”“不負好春光,軍屬踏青趣”“愛上婺城巧手女紅繡”等20余場活動,解決軍人軍屬在子女托育、就業安置、糾紛化解、感情調和等方面的現實難題,受到官兵和軍屬歡迎。
金華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將積極探索部隊、地方、家屬委員會三方共建共育模式,通過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高質量服務,建設服務型、智慧型、創新型雙擁社區。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