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姜景芳
“今年是建黨100周年,我想曬一曬我們老百姓的幸福生活!”近日,婺城83歲老黨員梅錦爐打來電話,邀請筆者一定到村里看看如今農村的新景象,還有老百姓過的好日子。梅錦爐是1972年入黨的老黨員,1994年從浙江省水利水電工程局下屬單位退休后回老家——婺城區竹馬鄉竹馬館村西宅自然村(原西宅行政村)生活。10年前,筆者曾經采訪報道他服務村莊發展的事跡。
趁午后雨水暫停,老梅早早地守在村口迎接。見到筆者后,他爽朗一笑:“我總結過了,現在我們老百姓的生活有‘五美’——黨建引領美、環境變化美、智慧服務美、文體活動豐富美,還有專門針對我們老年人的‘老有所依美’。”
“黨群驛家親”
推動黨建引領美
據梅錦爐介紹,2019年,竹馬鄉東宅、西宅、汪山頭和邵湖頭四村合并為竹馬館村。四村合并后,村黨支部“以干促融”打造了婺城首個以“黨群驛家親”為主題的農村黨建綜合體,將便民服務、矛盾化解、黨群交流等各種功能集于一體,實現服務事項“一站式”受理的同時,推動“最多跑一次”向村級延伸。
另一方面,該村明確“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發展思路,通過黨建引領、項目帶動,致力打造“茶花爭艷,‘驛’路領航”品牌推動產業振興,實現了村莊發展“加速度”。正如村民李承所說:“現在我們村設施、環境都越來越好,不僅自己住著舒心,還吸引了很多城里人前來‘鄉村游’呢。”
當然,更讓村民高度點贊的,還是黨員干部“聯鄰幫戶”制度。這個工作機制在婺城全區推行已超過六年,而其最早源于該村汪山頭自然村的黨員“聯鄰幫戶”活動。作為先行者,該村始終堅持走前列,以“三服務·婺城家服務”的精神和品質,為村民解決實際困難。在梅錦爐的帶領下,筆者見到了東宅自然村的獨居老人李大爺。“黨員‘聯鄰幫戶’好,真當好!”李大爺豎著大拇指說,“聯系我的黨員是徐仁輝,只要我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難,一給他打電話,他就會盡快趕來。有一次,大晚上的,我家又漏水又停水,他也馬上趕來幫我修理,問題全部解決好才走。這樣照顧我們老人,真當沒話說。”
新農村建設
推動環境變化美
黨建引領,黨員干部帶頭,村兩委凝心聚力開展新農村建設……這幾年,竹馬館村的村莊變化之大、環境之美,用梅錦爐的話說“真是想都想不到”。
眼前的村莊,村內外道路平整干凈,兩側茶花嬌艷、綠植青蔥,村莊里屋舍儼然,水渠荷塘清澈秀美、錯落點綴,更有那老宅舊墻“修舊如舊”,搭配特色墻繪、雕塑小景,靜默流淌古驛站的歲月風情……當然,環境美的背后,有全村黨員干部群眾一次次投身“五水共治”、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而灑下的無數汗水。
對此,家住盤溪邊的邵湖頭自然村村民郭建新認為自己“很有發言權”。竹馬館村有盤溪穿村而過。如今的盤溪兩側已經成為村里的濱水景觀帶,兩條綠道蜿蜒,成為村民們茶余飯后休閑散步的好去處。郭建新認為:“當年‘五水共治’提出了‘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我們盤溪做到了!”
數字化賦能
推動智慧服務美
“我記得,我家水電費扣款存折前不久才存過錢,怎么通知說沒錢扣款了?這個該到哪里查詢呀?”走進竹馬館黨群服務中心,正聽見83歲的李希芳大著嗓門,向值班的村文化宣傳員邵有娟求助。
“你別急。”邵有娟立即將老李帶到大廳西側的“綜合政務”一體機旁,“這臺機器上可以查詢。呶,你把身份證放這里,然后點這個‘自來水相關業務’,再點……”查看了自家水電費清單,又核對了賬戶扣款信息,老李發現是自己記錯了存款時間,這才放心地走了。
看著老李離開的背影,邵有娟滿是感慨地說:“這幾年,我們農村的數字化發展也非常迅速。比如:村里的文化禮堂已經打造了數字禮堂;我們黨員干部入戶走訪,門口二維碼‘掃一掃’就能知民情、留‘足跡’……像這臺‘綜合政務’一體機,就是考慮很多農村老人不會上網、不會操作智能手機而安裝的。這里我們有值班人員,隨時可以指導他們操作,社保、醫保、市場監管、住房公積金……各種業務查詢、網上申辦,觸幕點一點就行,真的太方便了。”
打造精神家園
推動文體活動豐富美
當然,身為竹馬館村文化宣傳員,帶給邵有娟最強幸福感的還是——“現在,村里文體隊伍多、場地好、活動豐富,想唱想跳想健身,隨時都能‘嗨’起來。”
據邵有娟介紹,如今的竹馬館村,農村文化禮堂就是大家的“精神坐標”。這里有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可以傾聽黨的聲音;有農家書屋,可以閱讀學習;有健身場地和大舞臺,可以開展各類文體活動……有良好的設施,加上濃厚的氛圍營造,竹馬館村主動參與文體活動的村民越來越多。“我們有坐唱班、舞蹈隊、山歌隊,還有氣排球隊,每天都自發組織訓練,下雨在文化禮堂內、天晴在村民廣場上,大家唱唱跳跳,非常開心。”邵有娟說。
更難得的是,大家還“練”出了成績:每年傳統節慶,村里的文體愛好者會組織文藝匯演,給村民們帶來精神享受;她們還積極參加城鄉文化交流,或者市、區、鄉級各類賽事,拿下一個又一個獎項,為村里贏得了榮譽。單單今年,村里的文體隊伍就參加了區、鄉級多場“慶祝建黨百年”相關活動。清廉宣傳快板《格姐唱廉》、歌曲大比拼……贏得了不少好評。
“慶祝建黨百年是大事,我們村里也組織了活動呢!”一旁的梅錦爐補充說,“活動就在晚上,是一場送給全村老人的‘不忘黨恩關愛老人送溫暖’文藝晚會。””
做優居家養老
推動老有所依美
在竹馬館村居家養老照料中心,筆者見到了該村長壽老人姜桂仙,她今年已經98歲,依然精神矍鑠。一說起現在的生活,老人臉上樂開了花:“有味,真當有味。以前做夢都沒想過,人老了還能過這么好的日子。你看看,從村里辦老年食堂開始,五六年了,一直讓我免費吃,又新鮮又營養。”
該村黨支部書記李慶豐告訴筆者,目前全村有130多名75歲以上的老人在居家養老照料中心的老年食堂就餐。其中,90歲以上老人免費就餐,90歲以下老人每餐也僅需支付1元。“我們考慮老年人行動不便,就在每個自然村都設了居家養老照料點。中餐晚餐,在主村的中心食堂統一燒好,再定時送到點上,讓他們可以準時開飯。每個點都有活動室、有休息室,也有電視等設施,老人們可以就近聚會聊天、看電視聽戲,或者做些其他娛樂活動。”李慶豐表示。
現場,看著一張張老人的笑臉,梅錦爐又一次舒心地笑。他充滿感情地說:“‘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我從報紙上看到了這句話,非常感動。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靠得就是百年不變的初心、百年奮進的努力。我希望通過‘曬一曬’我們老百姓的幸福,向我們黨傳遞一份感恩,以獻禮建黨百年。我也相信,隨著不斷推進的‘鄉村振興’戰略、迭代升級的‘雙城’戰略,我們的黨委政府還將帶給我們更甜蜜的幸福。”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