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全區上下圍繞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對標“九學九新”要求,多措并舉開展學習教育,各項工作開局良好、進展順利。我們將刊載各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區直屬各單位黨委(黨組)書記關于黨史學習教育的認識體會和工作思路,以供學習交流。
學黨史強文化辦實事力攻堅
安地鎮黨委書記 洪一政
百年黨史是黨員干部的必修課,通過黨史學習,我們可以更全面了解百年奮斗歷程,更近距離接觸和感知革命先輩的崇高信仰和為民情懷,更全面認識到歷史發展的主流,從而開闊眼界,從全人類的角度出發看問題,掌握歷史發展規律,將實際工作與大局和發展相關聯,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激發黨員為民辦實事的熱情、攻堅爭先的決心。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最根本是深刻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一是學史明理,提高政治站位。與夜學等日常學習教育工作相結合,加入黨史理論、黨史故事學習,加強鎮干部黨史知識的日常積累,樹立正確的黨史觀。將黨史學習教育工作與支部創優立規、凝聚向心力等工作相結合,開展微黨課學習教育工作,引導黨員將黨史學習教育工作與自身的工作經驗相聯系,充分發揮紅色基地、文化禮堂等教育陣地堡壘作用,重溫入黨誓詞,堅定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信念,激發黨員奮勇爭先的創業熱情。
二是學史增信,深化紅色文旅發展。做好蔣寶賢烈士紅色教育基地提檔升級工作,加強陣地建設,不斷厚植紅色文化的深度,強化紅色根基,打響紅色文化品牌。深化紅色文旅產業發展,挖掘類似南山“英雄古道”的紅色研學路線,重走抗日古道,緬懷英雄先烈,增強儀式感,潛移默化中強化群眾黨史學習教育、提升黨史知識素養,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增強文化自信,讓紅色文化走更深、走更實、走更遠。
三是學史崇德,加強基層黨建隊伍建設。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在“除‘四不’、轉作風、強能力、樹形象”實踐活動中,增強黨員干部服務群眾意識和本領。常學黨史、抓好糾四風建設、加強隊伍建設,始終保持我黨先進性,保證我黨始終站在時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堅克難最前沿、站在最廣大人民群眾之中。
四是學史力行,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以“一天不耽擱、一刻不耽誤”的工作態度,將學習成果轉化為辦實事、開新局的強大動能和成效。結合數字化建設8890便民服務平臺,把握群眾需求,圍繞民生事項,發揚“五辦”作風,深化“三服務”,做好精準服務,切實為群眾消除難點痛點。
五是黨史學習教育同攻堅爭先兩手抓、互促進。以黨史學習教育為支撐,激發黨員干部“我是黨員我先行”的奮斗精神,圍繞“觀云小鎮”等重點項目建設工作,加快推進酒園區塊征遷,凝心聚力、攻堅爭先,助力仙源湖旅游風景區全面發展,縱深推進“雙城”戰略迭代升級,奮力建設“五大名城”,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從黨史學習中汲取力量致力瑯琊高質量發展
瑯琊鎮黨委書記吳祝芳
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就是一部偉大精神發展史、傳承史。近期,我認真研讀了《論中國共產黨歷史》,習近平總書記全面系統地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精神譜系,為我們學習把握偉大精神提供了基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作為基層領導干部,我深感學好黨史教科書、修好黨史必修課、用好黨史營養劑的重要性,致力將學習教育與推動工作互相促進、學以致用,更好地推動瑯琊高質量發展。
一、高站位強化黨建引領,鍛造堅強戰斗堡壘。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瑯琊鎮將把黨史學習教育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通過上微黨課、初心回顧、認領微心愿等形式激發黨員責任感、使命感。著力推出“瑯鋒精英”大講堂2.0加強版,將黨史學習與打造全科型、主動型干部相結合。注重建設黨性教育現場教學“集群”,以滕勤男陳列館、“白沙溪三十六堰”工程展陳館、瑯峰山紅色革命文化等為脈絡,擴大鎮村黨員干部現場教學基地功能性與實用性,促進黨員干部學而信、學而思、學而行,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深化“第一書記”管理,采取“三九五”工作法,讓黨員干部扎根一線,有作為有收獲。
二、高品質打造產業項目,著力探索富民之路。堅持新發展理念,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推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施“空間換地”“騰籠換鳥”,盤活閑置低效用地,推進南山、泉口區塊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和上盛土地征收工作。推廣“樂游瑯琊”“三十六堰優選”等品牌,注重打造“一派好山水孕育一園瓜果香”理念,以精品果蔬、生態山茶油、特色養殖為載體,開發推廣“樂游瑯琊”果蔬采摘模式;依托世界非遺品牌,開發雙曲酒、富硒米等“白沙溪三十六堰”系列農副產品;設立白沙學堂、初心工坊、瑯峰義倉等16個板塊,打造白沙文化創意園文旅綜合體。繼續舉辦中國·山水四項公開賽、全國氣排球邀請賽、“盧文臺治水”文化節、“農民豐收節”、畬族民俗風情文化節等一系列節慶活動,做大做強“集市經濟”“周末經濟”和“賽事經濟”,著力挖掘特色資源,壯大文化旅游產業,打造具有辨識度的文旅品牌,實現農民創富增收。
三、高標準提升服務品牌,著力改善民生福祉。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是我們黨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要持續做好就業創業服務、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工作,推進區級示范型居家養老照料服務中心改造,不斷提升農村公共服務能力。把“學史力行·實事我來辦”專題實踐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抓手和關鍵落腳點,深化“三服務”,聚焦“四大訪”,充分發揮“瑯鋒青年突擊隊”作用,完善駐企服務“1+1+N”聯企制度。要發揚“微笑辦、暖心辦、我來辦、馬上辦、數智辦”的“五辦”作風,解決群眾和企業的急難愁盼,不斷提高工作服務率、問題解決率、群眾滿意率,以“一天不耽擱、一刻不耽誤”的工作態度,將學習成果轉化為辦實事、開新局的強大動力。
喚醒紅色基因 堅定理想信念
蔣堂鎮黨委書記 張秋富
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一場喚醒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的精神磨礪,是一場督促黨員干部強化宗旨意識、自覺擔當作為、永葆清正廉潔的思想洗禮,是黨內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黨一項系統性的重大政治任務。作為黨政“一把手”切實擔負起“第一責任人”職責,激勵全鎮黨員干部以此次學習教育為引領,全面提升自身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牢牢把握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總要求,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深切感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真諦情懷,立足自身本職工作,將黨史學深悟透,并轉化成為辦實事、開新局的工作效能。
一是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經常。組織全鎮黨員干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采取舉辦“夜間課堂”“黨日活動”“專題黨課”“讀書沙龍”,組織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等多種形式開展黨史學習;充分利用學習強國、“蔣堂頭條”“最蔣堂新媒體”微信公眾號等線上資源,打造“線上微黨課”;通過開展“青年說”“英雄說”“頭雁說”等系列活動,不斷深化認識,提高學習效果;充分發揮蔣堂鎮“硒望紅盟”志愿隊,深入探索黨史學習教育融合“1+N+X”聯田包戶制度,形成班子帶干部、干部帶黨員、黨員帶群眾的學習氛圍。堅持個人自學和集體學習、線下學習和線上教育、系統學習和專題研討相結合,構建“嵌入式”學習模式,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
二是讓黨史學習教育走進群眾、深入基層。既要扎扎實實做好“規定動作”,又要因地制宜探索“自選動作”。通過打造特色黨建品牌,挖掘紅色資源等實際工作,不斷豐富學習教育載體,突出黨性教育特色。緊盯社會基層治理中的“短板”,解決好重點、難點民生問題;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善于觀察、善于發現,不斷提高觀察全局、謀劃全局的能力,找準為民服務的方向。通過踐行我們黨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和初心使命,切實把黨史知識送到田間地頭,送到群眾身邊。
三是從黨史學習教育汲取智慧、匯聚力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不僅要在思想上受洗禮,更要在行動上見真章。蔣堂鎮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農業大鎮,特色農業是蔣堂主要發展方向,我鎮堅持把求實效、辦實事貫穿于學習教育全過程,搶抓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發展機遇,督促黨員干部把學到的新理論、總結的新經驗、掌握的新知識,轉化為提升工作的新本領。持續抓好糧食生產,深化“富硒”農業品牌,加快推進“富硒花園小鎮”項目建設,調優完善農業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產業體系,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農業從量到質、從有到優的全面轉型升級,有效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用實際工作成效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果。
感悟百年黨史汲取奮進力量
長山鄉黨委書記 孔令劍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在學習黨史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精神力量,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從百年黨史這個巨大精神財富中獲得的啟迪、汲取的力量,投入到實際工作、投入到為人民服務中去,展現助推“雙城”戰略迭代升級、奮力建設“五大名城”應有的擔當和姿態。
一、學有所思,賡續血脈強黨性。看歷史是為了看未來。歷史中有信仰之根、精神之魂,也有燭照未來的光亮、辨明方位的指針。作為黨員干部,必須不斷增強旗幟鮮明講政治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真正從靈魂深處深化對講政治的認識,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秉持著“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境界,把“小我”融入“大我”,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建設美麗長山事業高質量發展中,把“初心”和“使命”融入努力實現“兩個一百年”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斗目標中。
二、學有所悟,轉變作風聚民心。在黨的光輝歷程中,延安整風運動開創了用整風方式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成功范例,形成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成為中國共產黨作風建設的源頭活水,塑造了中國共產黨人獨特的人格力量。風清則氣正,氣正則理公,理公則事成,借鑒延安整風經驗,扎實開展“除‘四不’、轉作風、強能力、樹形象”作風建設,少一些急于求成的浮躁,多一些久久為功的實干,從做好每天、每周、每月工作開始,一點一滴積累、一步一印夯實,與民同心,與民共情,多謀民生之利,多解群眾之憂,永葆為民本色。
三、學有所為,攻堅爭先促發展。學好黨史,就是要汲取精神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踏著前人的步伐繼續創新、繼續革命、繼續趕超,走好黨的新時代征程。下一步,我將帶領長山鄉深入開展“攻堅爭先,比學趕超”行動,以“高質量、走前列、答高分”的奮進姿態,借助項目輻射帶動的作用,做好引“流量”變“流水”的文章,挖掘整合有效資源,抓業態轉型升級,推進“雙富”工程有效開展,內強管理,外抓治理,通過一系列的“變”和“改”,打好鄉村振興的組合拳。
我們必須修好黨史這堂“必修課”,從黨史中找尋勝利的源頭,汲取前行的力量,并運用好這份彌足珍貴的力量,把一代代共產黨人奮斗創造出來的寶貴財富傳承下去,在知史愛黨、知史愛國中守初心踐使命,迸發“起跑就是沖刺,開局就是決戰”的拼搏之力,實干篤行、奮發向上,匯聚起助推鄉村振興的浩蕩能量,為“奮進‘十四五’ 、圖強新婺城”貢獻長山力量。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