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環境“十佳村”(按得分從高到低排序)
農村環境“十差村”(按得分從低到高排序)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5年來,婺城區沿著綠色發展之路,把"兩山"理論逐漸轉化為鄉村治理的生動實踐。以“花滿婺城·幸福城”建設為目標,以農村環境“十佳村”、“十差村”評選活動為抓手,打造出“崇德向善、鄉風文明、和諧宜居、農民滿意”的美麗鄉村。
綠水青山、藍天白云繪就高顏值的美麗鄉村,婺城好山、好水、好村莊等您來賞!
竹馬鄉竹馬館村
竹馬館始于唐朝,位于北山腳下九泉十潭龍脈尾端,至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據傳唐太宗李世民家族逃難經過本村下街頭(古時錢氏此有騎竹馬者,擇位于此),見有葉氏小孩子用竹竿跨褲作馬騎玩,就此稱“竹馬”,據光緒《金華縣志》載,該村原為宋代衙署的一個公館,宋高宗南渡后,由徽州遷入,又因本村在蘭溪至金華的古驛道上,舊設新塘鋪,俗稱“竹馬館”,至1955年。之后建竹馬鄉分設四村,以“邵氏”為主建在湖泊之上的“邵湖頭村”;以“汪氏”仙祖云游鳳凰山頭定居的“汪山頭村”;主村一分為二東稱“東宅村”西稱“西宅村”。2019年1月,四村因行政村規模調整又合并為一,仍然稱“竹馬館村”。
雅畈鎮雅畈二村
雅畈二村位于雅畈鎮集鎮所在地,距金華市區5公里,全村共有農戶550戶,農業人口1465人,村中有國家文保單位七家廳和36幢古民居,二村也是雅畈歷史文化街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此外還有四面廳、小祠堂等十八處廳堂和眾多古建筑,在小城鎮項目的建設中以及美麗鄉村項目的推進中,二村古街環境優美、人文資源豐富,已被評為AA級旅游景區。
安地鎮外畈新村
外畈新村位于婺城區安地鎮外畈垅,在安地水庫上游。2018年年底,經行政村合并,由原來的外畈村、埠頭村、里吳村三個行政村合并組成。外畈自然村、埠頭自然村、里吳自然村在近幾年先后實施并完成了村莊整治、電網改造、污水處理、飲用水達標、居家養老和四治兩化等工程,進一步改善了村容村貌,美化了村莊環境。近兩年,新建休閑健身廣場、村莊涼亭、環村公路等,豐富村民的休閑文化生活。
蔣堂鎮前源村
前源村由4個自然村合并而成,隸屬婺城區蔣堂鎮。全村共308戶,900人,黨員68人,耕地面積1767畝。前源村地理位置優越,羅干渠、烏引渠及橫路溪順流而下,水利灌溉十分便利;土地肥沃,而且土壤富含“硒”元素,村民種植的水稻、蔬菜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村落總體布局呈三角狀,地勢平坦,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潛力區。前源村在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積極開展“全域美”環境整治、秀美村建設、文明創建等重點工作,村兩委班子精誠團結,黨員干部隊伍堅強可靠,群眾奮發向上。經過近幾年的村莊發展,全村面貌煥然一新,樓房林立,道路整潔,環境優美,基礎設施完善,百姓安居樂業。
竹馬鄉方下店村
竹馬鄉方下店村位于婺城西部,市區二環線穿村而過,距市區3.5公里。全村共有3個自然村,15個生產小組,總戶數364戶,人口1132人,其中兩委干部9人,黨員39名。2019年人均收入2.56萬元,村集體收入215.94萬元,經營性收入50.58萬元。近年來,方下店村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按照區委“五朵金茶花”戰略部署,緊盯壯大村集體經濟目標,努力打造“健康生活花滿驛家”主題村莊,先后投入1000余萬元資金用于開展村莊整治、全村道路白改黑、村莊生活污水改造提升工程、老年公寓等項目,使村莊面貌、村民居住環境得到了改善。同時,通過建設1萬多平方米的二環橋下體育休閑場所、文化禮堂、開辦農家書屋、優化健身場所、提升居家養老照料服務中心,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文化素養。
安地鎮茶山下村
茶山下村位于仙源湖度假區內,距金華市區26公里,全村共有農戶386戶,農業人口932人。全村沿外畈溪而建,溪水清澈,竹林遍布,村容整潔,風景宜人,是天然氧吧,也是世外桃源!村內溪道古樸,溪水潺潺,游魚自得,層巒疊翠,山川秀麗,歷史悠久,人文資源豐富,文旅經濟蒸蒸日上。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熱情和善的古樸民風,鄉土本色的農耕文化,既是市級民主法治村,又創辦金華市鄉土豆腐柴專業合作社,成為浙江工商大學與金華食品研究院共建的觀音樹創新研究開發基地,形成了獨一無二的茶山下。
蔣堂鎮胡家村
走進胡家村,放眼望去,白墻黛瓦錯落有致,青苔石井古韻悠悠,這個寧靜的村子恍若世外桃源,美不勝收的景色讓人流連忘返。近年來胡家村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完成了秀美村、精品村建設、污水零直排等民生工程,全村面貌得到了極大地改善,先后獲得“和美鄉村建設示范單位”“省級高標準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綠化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美麗鄉村建設成效顯著。
羅店鎮放生塘村
放生塘村位于羅店鎮東面,金華市區北郊,全村總人口605人,總戶數238戶,黨員37名,村集體收入1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約1萬元,村內有苗木、盆景、番薯粉絲等特色產品,深受廣大游客的喜愛。放生塘村歷史悠久,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民風淳樸,文化豐富,尊老愛幼,鄰里和睦。村里有口塘就叫放生塘,據說以前經常有智者寺的僧人帶著活魚、活蝦來到這里放生,就把金村改名成為放生塘村,總之在他們祖祖輩輩心目中這就是一口有佛性的福塘。
箬陽鄉琴壇村
琴壇村地處南部山區,距市區38公里,這里山林茂密,風景秀麗,清澈的龍潭溪穿村而過,孕育著一代又一代客家人。獨特的客家文化使遠近游人紛至沓來,是天然的避暑勝地。近年來,在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村莊改造,先后獲得了“浙江省民主法治村”“浙江省善治示范村”“市級文明村”等榮譽。如今以“十佳村”和“美麗庭院”創建為契機,推動飲用水源涵養區的保護,積極探索生態富民的新農村發展模式。
塔石鄉東店村
東店村距金華城區五十多公里,現有189戶,447人。耕地面積452畝,森林面積3683畝,森林覆蓋率達93%。行政村3600平方千米。東店村的獼猴桃基地,是塔石鄉最大的農業基地,域內的塔石冠藍蔬果專業合作社生產的藍莓也享有盛譽。東店村家風濃厚,培養人才尤多,是有名的“狀元村”,在村干部的組織下,“東店一家人”“人文東店”的微信群應運而生,在“人文東店”中更是集結了村中高學歷的能人志士,逐漸孵化成為“村委決策咨詢委員會”的非正式組織,從2017年開始,村里開始種植覆盆子、獼猴桃、藍莓等特色生態農產品,并且村里村外互助互動,打通了產、供、銷環節。建設共享農場、發展鄉村旅游……成為了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