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彭麗莎、見習記者鄭睿、黃詩媛
文明的種子催生出巨大的力量,我們每個人都在見證并享受著婺城創建文明城市過程中帶來的可喜變化。在時下的婺城區內,活躍著這樣一群人,他們走街串巷、深入“臟亂差”的角落,以貼心的服務和暖心的笑臉,成為了婺城文明的“代言人”,讓更多人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溫度。
“微網格”激發文明創建新活力
早上迎著朝霞到,傍晚伴著晚霞歸,這是柳湖花園居民蔡芝英最近的工作狀態。作為一名微網格長志愿者,她不僅肩負著小區25棟樓的大小生活事,還自愿分擔起小區黨員志愿站的工作。
平日里,不論是鄰里糾紛調解、樓道亂拉電線管理,還是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資料的宣傳、整理等都是她的工作內容。從幾戶鄰居到全小區住戶,只要居民們有什么煩惱問題,她都積極聽取,幫助群眾解決難題。
“微網格長真的太貼心了,有了他們,我們小區更干凈整潔了,有了矛盾也能及時解決,幸福指數真是蹭蹭上漲,這才是‘文明城市’該有的樣子!绷▓@的居民們,你一言我一語,頻頻點贊“微網格”為文明城市創建發揮的“大功效”。
柳湖花園有8千多位居民,如何有序和諧地管理起柳湖社區29個小區一萬多人日常生活,對于社區黨委書記陳琦來說著實是個挑戰。自婺城區在全區推行“微網格”后,通過吸納熱心微網格長、劃分管理片區、建立微網格微信等,巧妙地把管轄區域化整為零,同時又以點帶面織起一張基層治理大網,切實解決了困擾小區文明創建的多年頑疾。
在微網格的助力下,小區面貌、文明程度均有了大改善。據悉,婺城區現已建立村社微網格6632個,配備微網格長6456名,微網格員1.3萬余名。微網格員其中一項重要“使命”,就是深入其所在社區,開展文明巡查、勸導和宣傳!叭嗽诟裰凶、事在網中辦”,微網格員們,就像一個個流動的文明服務站,讓這個城市越來越美。
樓道長助力文明創建新征程
“來,我也來搭一把手!苯,記者走進新獅街道玫瑰園社區,身穿紅色志愿者馬甲的吳劍清正在將違規停放的電動車搬到指定區域內,一旁的邱小清則拿起掃帚,掃除路面積水。他們都是原電機廠宿舍的樓道長,負責保持周邊環境整潔、協調鄰里糾紛、勸導不文明行為等各項工作。
據了解,整個玫瑰園社區共有60余名樓道長,負責保持生活區域的整潔!拔覀儧]有固定的上班時間,就是看到哪里臟了就馬上清理,遇到問題及時上報給社區。”曹麗萍說“我們和自己負責的樓道內的住戶都很熟悉,也比較了解他們的問題,能夠及時督促他們進行改正。”今年五月份,曹麗萍所負責的樓道,更是作為試點樓道,完成了關于文明創建的創意墻繪工作!皹堑赖恼w顏值提升了,我們在這里生活的也更舒適了!睒堑纼鹊木用穸紝L贊不絕口,自覺維護著這里整潔的環境,對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他們的做法也觸動了小區內更多的居民,讓更多的人能夠主動參與到創建文明城市的工作中來。
“我們社區的情況可以用‘三多一高’來概括,老舊小區多、老年人口多、低保戶多、居住率很高,開展文明創建工作有著不小的難度!闭劶懊倒鍒@社區的文明創建工作,黨委書記諸葛寶成的話語里滿是對樓道長的贊許和感謝,“好在有這些樓道長幫我們分擔了大量的工作,才有了現在整潔漂亮的社區環境!
小區居民和周邊的商戶都對樓道長群體頗有贊譽,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非常支持他們的工作。在樓道長卸任之后,社區里還會為他們準備一個小型退休儀式,送上慰問品和證書以感謝他們對社區作出的重要貢獻,在一任任樓道長的不懈努力下,社區的文明創建工作才能走得更好更遠。
志愿者賦予文明創建新動能
“騎電動車一定要戴頭盔”“香蕉皮是可腐爛垃圾,同志你扔錯了”“綠燈還沒有亮,不要著急走過去。”要是你住在城中街道楊思嶺社區附近,就時常能遇見一位身穿紅色馬甲、頭戴紅色帽子、手提塑料袋、鼻上架著一副老花眼鏡的老人,他叫黃江土。
今年75歲的黃江土,成為一名社區志愿者已經17年了。17年前他拿起掃把,將其居住地后面一幢原副食品公司宿舍車庫平臺上衛生搞得干干凈凈,這一干就堅持了17年。
如今,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這一全民熱潮之中,當然少不了他的身影。從2018年8月開始,他經常拿著小廣播在社區范圍內宣傳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同時還主動承擔了拔草、撿煙頭、清理垃圾的工作。毫不夸張地說,他一個月拔的草、清理的垃圾重量可以達到100斤。
“文明創建,人人有責。這是我應該做的事,大家齊心協力城市才會變得越來越美麗。”黃江土說。社區居民都親切地稱他為熱心公益的“黃大爺”,還夸贊他說:“只要是他擦過的凳子,往往是一塵不染;他掃過的馬路,不見一個煙頭!蓖瑫r,黃江土對工作的熱情也帶動了更多居民參與到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工作中來。
據了解,楊思嶺社區有居民5千余人,多為老舊小區。而僅僅周末一天時間,就有一百多名熱心志愿者加入了創建活動,熱心盡心。樓道亂堆亂放、停車秩序亂等一系列難題,在大眾力量匯聚之下,不攻而破。不僅如此,社區還出現了一批特色景觀小品和特色街巷,為城市的顏值內涵提檔加分。
走在婺城的大街小巷,志愿者們的身影無處不在。在文昌巷,一位老人拿著掃把簸箕,清理角角落落的雜物;在青情匯學雷鋒志愿服務站,市民朋友驚喜地接過丟失的錢包;在十字路口,交警有序地指導著行人和車輛出行;在公益廣告牌旁,清潔工人認真地擦拭著廣告牌的塵土……
文明,在婺城成為了一種習慣和新風尚,人人參與,人人稱贊。文明城市創建的道路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它不斷增強市民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讓城市更文明、讓生活更美好。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