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汪勝、攝影田雙雙
這就是高鐵新城,承載著老金華的城市繁華和工業文明。
從市區婺州公園出發,沿著婺江東路西行,約莫步行半小時,高鐵新城區塊便出現在眼前。佇立在一排排老舊廠房的廢墟前,仿佛看到了當年的繁華,聽到了當年的熱血青年們追夢的匆匆腳步聲······
今天,在高鐵新城,曾經的追夢青年已經慢慢老去,但他們的故事依然感動你我。
1 、初識許國木
此行記者要拜訪一位年逾六旬的老黨員,他叫許國木。在征遷指揮部,幾位征遷干部電話邀約了他,不一會兒,他就騎著電瓶車來了。瘦長方臉、寬額朗目、聲音洪亮,渾身散發著一股硬朗的豪氣,這是記者對他的第一印象。當天,他穿著白色短袖、樸素不失大方,簡單的寒暄過后,我們便聊開了。
“許師傅,今年幾歲了?”
“我今年65歲了,從17歲開始就在這里,當年的生活苦!”許國木說。
許國木很健談,從參加工作時的工種到企業如何改制再到城市發展,娓娓道來,給人印象深刻。
許國木微笑著說:“在這里住了將近半個世紀,新房準備就在附近看看。目前還沒找到合適的。”這就是所謂的故土難離吧!
“走,我帶你們去走走!”聊了一會,許國木起身帶我們走訪他居住的老小區。
“這就是我們木材廠宿舍。前面那棟是公房,當時我們一戶人家一間,廚衛都共用,后來廠里造了新房,我們就分到了兩室一廳,一直居住到現在!
“現在住在這的老鄰居都是以前的同事嗎?”
“大部分都是,也有一些新鄰居!
“這些路都是前幾年改造的,以前是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苦不堪言!
許國木一邊介紹一邊回答提問。
期間,記者在小區里見到了76歲的張玉芝奶奶,她正在準備中飯。聽她口音不是金華人,記者有些疑惑,就問道:“奶奶,你是哪里人?”“我是河南的,在金華30多年了,子女在金華買了房,我們老兩口住這。”張玉芝老人說,她和老伴都喜歡金華,以前日子苦,現在日子過得很舒心。
許國木詳細介紹了張玉芝一家的情況。
我們邊走邊聊。近兩個小時的時間里,許國木回憶著、訴說著,時而凝重,時而微笑,數十年來的汗水、淚水,仿佛都已融在他的言語中······
2 、配合房屋征遷
許國木是最早支持房屋征遷工作的被征遷戶之一。他說:“我是黨員,有三四十年黨齡,又是樓道長,我必須帶頭!睒銓嵉恼Z言詮釋著一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早在去年六月,高鐵新城西郊區塊房屋征遷時,城西街道河盤橋社區黨委書記陳偉君找到許國木。
“許師傅,您是黨員,群眾基礎好,西郊征遷,社區想請您幫幫忙,協助征遷干部做點工作!痹S國木早有這個想法,城市建設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參與,況且自己是黨員,理應做點力所能及的事。許國木連連點頭:“請陳書記放心,只要我能用上力,一定全力以赴!
許國木說到做到,征遷工作一啟動,他就和征遷干部一起走街串戶,宣講政策,很多征遷干部進不去的戶,因為有了許國木,問題都迎刃而解。
今年,高鐵新城區塊房屋征遷工作伊始,許國木就積極配合,不僅帶頭簽約,還經常陪著征遷組工作人員上門入戶。
許國木的木材廠宿舍屬于食品廠區塊,靠近九號碼頭,算得上是這次房屋征遷中位置最好的地段之一,一開始,一些被征遷戶持觀望態度,身為樓道長的許國木先是建了一個微信群,架起被征遷戶與政府之間的“橋梁”。
從這以后,許國木成了政策宣講員,房屋相關政策他都第一時間在群里公布。因為居住的居民大多是原來木材廠的職工,許國木情況熟悉,大家有不明白的都喜歡找他。
就這樣,許國木一邊宣傳,一邊和鄰居們暢談房屋征遷后的幸福生活。
許國木說:“當時,大家的條件都不好,整個木材廠宿舍的房子,裝修都簡單,大家分到新房后,都是簡單裝修就住下了!
房屋裝修評估價達不到心理預期,這是大家共同反映的問題。許國木就大家關心的問題一一記錄,針對疑問較大的戶,許國木就請工作組再次入戶評估。一趟趟跑前跑后,不少被征遷戶都如期簽約。有的鄰居家里有實際困難,許國木又跑指揮部反映,請求有關部門給予關懷。在他的助力下,整個木材廠宿舍的簽約工作順利推進。
“這樣的付出值得嗎?”“當然值得!”許國木堅定地回答。正是有了許國木這樣的熱心黨員充當房屋征遷工作的“小喇叭”,房屋征遷工作才充滿溫情,充滿感動。
3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這個補償價大家滿意嗎?”這些天,許國木異常忙碌,每天,他都能接到很多鄰居的電話,大家都喜歡約他一起看房。許國木笑著告訴記者,補償價他們很滿意。
許國木算了一筆賬,他的房子面積五十多個平方米,領到手的補償款有一百多萬元。
“憑良心講,這個價格是好的!痹S國木反復說這句話!叭绻脕碣u的話,絕對賣不起這個價格!痹S國木又補充道。
“大家拿到補償款后新家都安置在哪里?”
“我們木材廠宿舍只有兩戶選擇安置房,其他都是選擇貨幣安置,拿到補償款后,大多選擇購置新房,也有選擇在老小區購買二手房的,比如北苑、青春、通園小區,這些小區生活方便,周邊醫院、菜場、公園都有,很適合老年人!痹S國木娓娓道來。
“我們見證了城市的發展,也享受到了城市發展帶來的紅利,感謝黨的好政策!痹S國木說。他的老同事們也紛紛表示,單位房子年代久了,面積小還十分潮濕,地漏堵塞、水管破裂等問題也經常發生,這讓上了年紀的他們吃盡了苦頭。
走訪中,記者了解到,高鐵新城區塊的老舊房屋大多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住房面積普遍都是40—60平方米,甚至更小。數十年過去,房子大多年久失修,基礎設施落后,居住環境差。這里的居民普遍都盼望能早點改造搬遷,希望換一個好的居住環境。被征遷戶盧衛中的一句話說出了大家的心聲:“我們的美好生活就要開始了!
根據規劃,高鐵新城將深度挖掘并利用既有鐵路、工業建筑等遺存的特色,對其進行功能置換和全新的業態策劃,把高鐵新城打造成“城市新客廳、產業新平臺、文化新地標、未來新社區”,使其成為城市轉型發展和提升發展競爭力的新引擎,成為金華城市有機更新和都市能級提升的典范和標桿。
我們期盼著!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