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唐艷霞
作為婺城區探索柔性引才模式,深化校地合作,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的一項創新舉措,“百博入企”以校企產、學研合作方式,積極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對接高校、科研機構,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自2015年“百博入企”啟動實施以來,婺城區每年組織選引一批高校博士到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通過活動,加快高校科研成果在婺城的生產轉化,推動企業技術難題攻關,促進建立更為緊密的校企產學研合作關系和科技成果共享機制。
趕上歐美市場的“開機速度”,授企業以“漁”
掌握“在一張芯片上做切割”的技術,能為企業帶來什么。除了四百多萬元的“技術福利”外,還讓企業“授之以漁”,獲得后續產品升級的能力。
“啟動時間小于3秒,再也不是歐美市場的專屬。”欒慎吉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專業副教授,也是浙江中科正方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的入企博士,他這樣評價異構型MCU芯片技術下的智能汽車儀表產品。作為水平領先于市場幾年的產品,新升級的智能汽車儀表幫助企業掌握了交互式信息顯示中心操作系統核心技術,不僅讓產品開機速度從原先的5秒變成小于3秒,趕上了歐美市場產品的開機速度,更是給了企業長久的“安身立命”的技能。
浙江中科正方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是婺城區一家從事電子產品、軟件產品、汽車配件及科技產品研發的企業。2019年6月,企業迎來了入企博士欒慎吉,同時也迎來了通信工程領域的專業團隊。在感受了這個專業團隊的技術力量后,企業重新啟動“蓄謀已久”的產品升級念頭,將智能汽車儀表的升級納入了企業的技改“清單”中。
“我們跟市場聯系緊密,深知原先的產品已經不能符合市場的變化趨勢,升級勢在必行。”浙江中科正方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相關人員透露,原先儀表系統功能和內容的落后性,讓產品無法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加上要想對系統進行升級,就要對芯片內的軟件進行裁剪處理,但礙于行業領域中電子領域復合型人才缺少,無法支撐企業完成產品的有效升級,讓企業一度陷入產品升級的兩難中。“常規的就是將研發外包,但這個不僅需要支付四百萬多萬元的費用,而且外包存在行業壁壘,對企業而言只是解決了眼前的困境。”現實存在的顧慮,導致浙江中科正方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對此類產品的升級一直停滯不前。
“區里百博入企的政策實施后,我們才有了突破口。”浙江中科正方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相關人員告訴記者,在了解企業困境后,作為入企博士的欒慎吉牽頭組建了杭電-中科正方汽車智能交互式信息顯示中心研發中心,引進杭電嵌入式控制技術專家和企業技術骨干組成一支技術攻關小組,在經過不斷實驗和技術研發后,運用領先設計的異構型MCU芯片技術為企業解決了智能汽車儀表升級的問題,幫企業攻克了技術難關。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新研發的系統不僅能夠豐富系統內容,增加功能,滿足客戶個性化的需求,欒慎吉牽頭的專業團隊還將作為產品升級最重要的“嵌入式軟件裁剪技術”移交給企業,讓企業在后續產品升級中能“自力更生”。“產品升級不是一勞永逸的,有了這個技術,我們企業才能無后顧之憂。”浙江中科正方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對“博士團隊”表示認可,并表示企業有了這支“法寶團隊”,不僅產品能趕上歐美市場的“開機速度”,企業發展也能一往無前。
為培育“訂單式”人才,教授團走企“賺”經驗
相輔才能相成,“百博入企”讓企業充分享受高校資源,企業也為高校團隊培育符合市場人才提供實地經驗和方向,互利互贏,實現“雙豐收”。
日前,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獸醫教授章紅兵團隊與企業制定的《非洲豬瘟防控方案》,獲得農業農村部推廣,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這個在非洲豬瘟爆發時期為企業“保駕護航”的方案,讓企業在嚴峻的大形勢下還能保證種豬的優質培育,也為研發人員增添了研發的自豪感,提升在校人才的自我認知。除此之外,作為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優質人才的邢曉軍,也由于協助企業在《浙江畜牧獸醫》上發表論文《金華市婺城區白龍橋鎮畜牧業綠色發展之路》獲評“金華市生豬養殖技術首席”,實現企業和高校人才的雙贏。在對于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符合企業要求”的人才方面,企業與高校的合作也是“更上一層樓”。
浙江美保龍種豬育種有限公司因為“別墅養豬”“污染零排放”,成為婺城現代畜禽養殖產業轉型升級的樣本和典范。企業培育優質的豬種,在市場中贏得較好的口碑。在“全市生豬存欄約80萬頭,生豬存欄量和能繁母豬數量均居全省第一”的大背景下,企業成為婺城區甚至全市的養殖模范。而當教授團隊成為入企專家后,看到的不僅是企業的產業發展,還有培育人才的方向。
“能用上的人才才是好的人才,我們需要培育的就是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作為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的教授,章紅兵不僅有專業的知識和強大的團隊,還是領域人才的培育者,從1999年參與到教學工作以來,從他課堂上走向市場的人才不計其數。出于生產變化模式的加速,章紅兵深知教科書上的知識緊跟時代步伐的重要性。“市場在哪里?市場就在企業里。”用章紅兵的話說,企業給了他一個范圍,根據企業的需求來培育人才才是正確的方向。浙江美保龍種豬育種有限公司是全省養豬產業的縮影,當他們深入企業,了解企業,也就知道了“課堂上的方向”。
目前,由章紅兵參與的涉及種豬育種課題已于今年7月份作為“金華市農業重點項目”進行立項,項目將以企業需求為準則,給專業團隊的研究提供好的項目和實踐的資源,參與課題研究的領域人才表示,看到自己的研究有了好的成果,才是最值得驕傲的事情。
疏通柔性人才“源頭”,
“最強大腦”輸送源源不斷
今年7月份,婺城區科技局對“百博入企”工作進行年度考核,針對2019年度“百博入企”的21家企業,涉及22名博士,專業涵蓋機械制造、互聯網智能系統研發、新型料產業化等細分領域。
區科技局邀請區人大、區政協相關領導及區委組織部(人才辦)、區經商局、區財政局、區人力社保局等相關部門專業科室負責人組成評審團對入企博士進行考核。評審組通過查閱評審資料、聽取匯報、現場問答的方式進行評審,以入企時間、協助實施項目、開展科技培訓、合作研發中心、協助申報專利等方面作為評審的重要依據,此次考核通過的博士將根據評審結果按30%比例確定為優秀,并給予相應經費補助。這是對“百博入企”工作的回顧,也是對輸送企業人才的考核和把關。
據了解,“百博入企”已成為婺城區柔性引才的一個響亮品牌,在給企業輸送最優質的資源的同時,為企業把好人才關。同時,為確保企業找到對口人才,婺城區科技部門在開展“百博入企”前還會常規性地向企業征集技術難題,并組織企業與博士雙向選擇。大部分博士提前找準了技術突破口,帶著解決方案入企,旨在精準結對解難題。
疏通柔性人才“源頭”,將“最強大腦”源源不斷地輸送進企業。截至目前,婺城區共引進4批次20余所高校的63名博士與50余家企業結對合作。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