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蘇曉婕、通訊員章超菁
他們勇敢剛毅、無私無畏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人民解放軍
八一建軍節
婺城的孩子們
致敬這些最可愛的人
走訪慰問退役軍人教師
在“八一”建軍節前夕,瑯琊小學、白龍橋小學、青春中學等學校走訪慰問退役軍人教師,校長帶領學校老師給他們送上親切關懷,感謝他們為保衛國家、構建和諧社會以及在教育事業中做出的貢獻,向他們致以節日的問候和誠摯的敬意。
走革命先輩走過的路
仙源湖實驗學校的同學們沿著革命先輩走過的路,來到了武義縣前灣村。在前灣村大禮堂,聆聽著老奶奶講述抗戰故事,體驗滑鐵鎖,攀登瞭望臺,參觀宣平革命歷史展覽館,同學們深深感受到了今天人民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
走紅軍路吃紅軍飯
北苑小學的同學們身著紅軍服來到沙畈鄉銀坑村,踏尋紅軍路,聽紅軍故事,吃紅軍飯,唱紅軍歌,體驗革命情懷。銀坑村是著名的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堅持浙江三年游擊戰爭時期創建的老革命根據地之一,是粟裕將軍戰斗過的地方,也是我省第一批革命老區。
以你之名筑夢火星
隨著“天問一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已經正式起航。7月24日,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在海南文昌啟動了我國第一輛火星車全球征名。金華市環城小學少年科學院發起“我給中國第一輛火星車起名字”倡議,為中國第一輛火星車起名字。為我們偉大的航天事業,加油助威!
做新時代雷鋒精神傳人
在金華市雷鋒館,師大附小師生開展了一場“尋訪紅色印記傳承紅色基因”的暑期研學活動。他們走進“雷鋒講堂”,一同聆聽82歲革命前輩曹榮安爺爺帶來的一堂生動黨課,重溫雷鋒故事,立志做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我是小小解放軍
“立正”、“向右轉”、“報數””、“一二一”……在教官一聲聲響亮而有力的口號聲中,瑯琊鎮第一幼兒園的寶寶們開始了他們的軍訓課程。立正、稍息、報數、列隊,孩子們昂首挺立,標準的站姿,儼然就是一個個軍中神氣的“小小兵”。
北苑小學
知紅史 走紅路 立志氣 筑夢想
8月1日,一群來自北苑小學樂讀中隊向陽花小隊的少先隊員們在爸爸媽媽帶領下開展了一場以“知紅史,走紅路,立志氣,筑夢想”為主題的紅色之旅。一大早,少年隊員們便滿懷著激情來到校園操場集合,一個個朝氣蓬勃,步伐矯健,鮮艷的紅領巾在胸前飄揚,看著真是醒目。
金華革命烈士紀念碑是金華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小隊員們用自己的巧手為先烈們制作一朵朵白色的花來祭奠烈士們英勇的軍魂,為他們送上美麗的花環,希望他們能感受到祖國未來的花朵們正在積極努力的盛開,把他們的紅色精神傳承下去。
雖然炎炎夏日,驕陽似火,但是小隊員仍然遵守紀律,排好隊伍,有序的一個個上前獻花。因為我們要像烈士學習不怕苦,不怕累,遵守紀律,聽從指揮的優良作風。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愛祖國,愛人民,鮮艷的紅領巾飄揚在前胸。不怕困難,不怕敵人,頑強學習,堅決斗爭,向著勝利,勇敢前進……”小隊員們整齊列隊,清脆而響亮的歌聲響徹上空……
“水力發電機長什么樣呀?”
“水力發電的水從哪兒來呢?”
“水力發電機工作的原理是什么呀?”
第二站的紅色之旅,小隊員們來到了毛主席曾經來視察過的雙龍水電站紀念館。小隊員們一個個都問了好多問題,帶著滿滿的學習熱情。水電站模型、地形圖、發展史,其他與水電站有關的物品一一陳列著,一張張真實的照片讓小隊員們深受感動,先輩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讓他們肅然起敬。隊員們認真的聽著導游講解發電的原理和知識,一個個探出可愛的小腦袋認真學習。
本次活動,北苑小學向陽花小隊員用腳步尋訪家鄉革命熱土,用心靈感受家鄉紅色文化,用行動傳承紅色基因,發奮學習,貫徹先輩就給我們的革命精神,就像我們小隊的名字,向陽花,向著陽光努力開放,為理想奮斗。致敬解放軍,小隊員們度過了一個有意義、有意思的建軍節。
尋訪抗戰老兵傳承紅色基因
環城小學
傳承紅色基因,走革命先輩走過的路。在“八一”建軍節的特殊日子,環城小學向陽花中隊小分隊的同學們組織開展了“尋訪老兵足跡,傳承紅色精神”的主題活動。
倪根聚爺爺是婺城區羅店鎮倪西店村人,今年96歲的他看起來精神奕奕。他19歲當兵,曾經用一挺輕機槍打死十幾個日本人。在婺城區羅店鎮倪西店村倪根聚爺爺家,孩子們彎下腰,湊近老兵耳邊說:“爺爺,孩子們想聽您講打仗的故事。”
倪爺爺立馬笑開,眼睛閃亮,十分自豪地聊起了他用一挺輕機槍與敵人作戰的故事。大家聽得好入神啊!還不時地豎起大拇指嘖嘖贊嘆。
抗戰老兵金筠林,今年已101高壽。年輕時就讀黃埔軍校,畢業后入伍,曾在湖北與日交戰。他與諸多抗戰名將打過交道,唐冠英、顧祝同、黃百韜、馮圣法、床士章.………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我們也許只能從影視作品、歷史資料中見到他們;而對于金筠林來說,這些抗戰名將,卻是真真切切存在于他的記憶中,他與眾多高級將領面對面,也許沒有多少老兵,能有這般經歷。
向陽花中隊的同學們在老兵金筠林耳邊說:“爺爺您很了不起,我們向您學習!”聽完故事,同學們向可愛老兵敬了少先隊禮,臨別時拉著老英雄的手久久不愿放開。
八月的火熱點燃了孩子們的激情,老兵的革命故事點亮了孩子們心中的夢想。“此次實踐活動不僅弘揚了老兵愛國奉獻精神,還激發了孩子們對革命老兵的崇敬、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能借此紀念日時刻,通過尋訪最可愛的人,向所有老兵表達深深的敬意!同時也衷心祝愿所有老兵健康長壽,安度幸福晚年。
東市街小學
尋訪抗戰老兵爭當新時代好少年
有這么一群人、戰爭年代,他們歷經沙場、戰功赫赫、和平年代,他們不忘初心、心系他人,他們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革命與人民,他們就是可歌可泣的抗戰老兵。在八一建軍節到來之際,東市街小學大隊部組織十余名少先隊員來到抗美援朝老兵陳志英爺爺的家中,聽陳爺爺講述戰爭年代的故事。
陳爺爺身形硬朗,精神矍鑠,少先隊員代表章哲為陳爺爺送上了鮮花,曹恬靜為爺爺戴上了鮮艷的紅領巾,并獻上隊禮,對陳爺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大家圍坐在陳爺爺身邊,聽爺爺聲情并茂地講述戰場上腥風血雨的故事。陳爺爺當時是一名后勤兵,主要的工作是給戰士們理發。說著,他拿出一個斑駁陳舊的理發箱,里面有長滿鐵銹的手動理發剪、蓖梳、罩布等,他還嫻熟地為隊員們演示了這些的“理發神器”。理發也不是爺爺唯一的工作,他說:當時,由于環境惡劣,基本上是組織需要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哪里需要他,他就到哪里。一心只為大家做好服務。隊員們側著腦袋耐心地傾聽著,時而眉心緊縮,時而神情肅穆,還時不時地向爺爺投去敬佩的目光。
后來,抗戰勝利了,爺爺回金華工作。在他退休后,又操起了放下已久的理發家伙,免費為老年人理發,這一理就是二十多年。隊員們聽后特別感動,紛紛為爺爺送上了大拇指表示欽佩與贊許,他們還為陳爺爺演繹了婺劇《水禽龐德》和自制的剪紙作品《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少先隊員們紛紛表示:“陳爺爺是一部活歷史,向我們展示了戰爭年代催人奮進的故事。”“陳爺爺是一種榜樣,向我們傳遞了為人民服務的正能量。”“我們要繼承優秀革命傳統,努力學習,感恩擁有,做一名新時代的好少年!”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