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劉琳婕)春意漸濃,婺城的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景象。近日,在蔣堂鎮盛桂有家庭農場,旋耕機轟鳴著翻整土地,空中植保無人機穿梭往返,將肥料均勻播撒在剛翻新的土地上。
“今年我們的早稻種植面積接近1000畝,今天計劃完成80畝的施肥任務!毙罗r人盛俊豪手持遙控器,一邊熟練地操控著無人機,一邊向記者介紹。與傳統的人工施肥方式不同,如今農場借助先進的植保無人機技術,只需在電子地圖上圈定作業區域,并設定好相關參數,無人機便能自動規劃飛行路徑,實現精準施肥。
據了解,這款核定載重量120斤的“空中管家”單次作業可覆蓋3畝農田,僅需1分鐘即可完成施肥。按日均作業量估算,無人機每天的施肥能力可達250畝,效率是傳統人工的5倍以上!斑^去需要十多人忙活的工作,現在一架無人機就能輕松搞定!彼锌。
作為返鄉投身農業的“農二代”,盛俊豪感受到鄉村振興帶來的新變化。他坦言,現代農業早已不是人們印象中“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勞作,而是充滿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盡管當前農業領域仍面臨著人才與勞動力雙重短缺的難題,但智能化設備的廣泛應用正成為破局的關鍵。“無人機不僅大幅節省了人力成本,還能實現精準作業!彼f,無人機等智能裝備的普及,不僅讓老一輩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更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身農業生產。
如今,在盛桂有家庭農場,科技賦能貫穿全產業鏈。播種、施肥等環節均已實現無人機作業,配合小麥、油菜等作物的輪作模式,形成高效生態種植體系。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