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邱琪 通訊員 徐思卓)“我以為要花很長時間去打官司,沒想到在新獅市場監管所的調解室就能遠程連線法官,一次法院都不用去就解決了此次糾紛,真是太方便了。”市民徐女士感嘆道。
近日,婺城區一起本已陷入“死局”的消費糾紛,在啟動“共享法庭”后,最終經營者與消費者達成和解,這是2025年新獅市場監督管理所運用“共享法庭”成功調解的第一起消費糾紛案件。
3月初,徐女士在外用餐時,因卡式爐安裝便攜式丁烷氣瓶發生泄漏引發火焰造成臉部手部多處燙傷,遂撥打12315進行投訴,新獅市場監管所執法人員多次組織雙方進行調解,但雙方無法達成一致調解協議,且消費者情緒波動較大,調解進入了死胡同。在征得雙方同意后,新獅市場監管所和區人民法院聯合開啟“共享法庭”,以“一站點一法官一主任”為基礎,綜合采取調解指導、法律咨詢、普法宣傳等方式調解此次糾紛,爭取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調解現場,新獅市場監管所執法人員遠程連線了婺城區人民法院的法官,法官在線提供調解意見,并通過以案釋法、案例分析等形式,詳細解讀相關法律規定,明確了雙方的權利義務。執法人員結合法官意見,與消費者和經營戶分別談話、逐一溝通、認真勸解。最終,在“共享法庭”主持下,雙方達成一致意見,由餐廳一次性賠償消費者兩萬三千元。
記者了解到,“共享法庭”是推進消費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的創新舉措,運用數字化手段跨越時間、空間限制,通過市場監管與人民法院等部門的“職能疊加”“優勢互補”,充分應用訴前消費調解、普法宣傳等手段,為消費者和經營者講法律、說事實、辨理由和明責任,讓當事人解紛“少跑腿”“高效率”,切實降低維權成本。下一步,婺城區市場監管局將與區人民法院深化合作,組織線上線下深度融合、資源共享,為消費糾紛提供更優質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