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婺城各部門、鄉鎮傳達學習區委八屆七次全會精神,研究貫徹落實舉措。大家紛紛表示,要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銳意進取、勇于擔當,苦干實干、接續奮斗,以釘釘子精神抓好各項任務落實,奮力推動高能級現代化都市核心區建設提速成勢。
區發改局
區發改局召開全體干部會議,傳達學習區委八屆七次全體會議暨區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貫徹落實舉措。
會議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區委八屆七次全會精神,緊扣區委總體要求和“128”工作體系,多搶要素、多上項目、多作貢獻,在“謀”上發力、“速”上用力、“合”上聚力,以項目硬支撐塑造發展新動能。緊盯三大要素,盡最大努力搶最多份額。要厘清省級“8+4”政策及國家層面地方政府專項債、“兩重”“兩新”、中央預算內投資等政策支持要素,搶占核心賽道。要圍繞項目清單,最快速度抓實項目推進,以“項目量質躍升年”強引擎,加快開工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加快續建一批政府和國企投資項目及“千項萬億”項目,加快前期一批民生實事項目和“多年想干而沒有干成的重大項目”。要昂揚“干”的激情,咬定固投增速確保10%以上、力爭15%,并完成年度投資209億元以上等目標,力行“六干”,力爭發改牽頭指標爭先進位,助力婺城高質量發展。
區教育局
區教育局召開全體干部會議,專題傳達區委八屆七次全會精神,研究部署貫徹落實舉措。
會議強調,教育系統要深入學習領會全會精神,緊扣區委中心大局和工作重點,加快建設教育強區步伐,為奮力推動高能級現代化都市核心區建設提速成勢貢獻教育力量。干字當頭促發展,要用好教育大會出臺的優師惠教“十條舉措”,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隊伍高層次人才保有率,推進新城實驗小學、華電學校等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實字為要促均衡,要以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創建和浙江省完善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機制實驗區建設為抓手,加快集團化辦學,提升融合型教育集團比例,推動學前教育優質發展,提升省一級幼兒園比例,力爭“浙江省基礎教育生態監測”和“浙江省教育現代化發展水平監測”雙A。
區科技局
區科技局召開全體干部會議,傳達學習區委八屆七次全體會議暨區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貫徹落實舉措。
會議強調,要學懂悟透,深刻領會區委全會“128”工作體系核心要義與實踐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強化使命擔當、堅定信心決心,不斷增強做好科技創新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奮力沖刺,全面壓實責任,緊抓經濟指標、考核指標,全力沖鋒沖刺,打好“收官戰”。要謀定而后動,聚焦2025年“開門紅”,提早謀劃提早行動,圍繞全市浙中科創走廊“以科創走廊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承載區”試點建設,充分用好高校院所科技創新資源,積極搭建平臺,加強工作對接;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強企業梯度培育,抓細抓實研發投入工作,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系,優化科技創新服務。
區財政局
區財政局召開專題學習會,傳達學習區委八屆七次全體會議暨區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會議強調,新的一年,要狠抓收入組織,加強財政資源和預算統籌,持續拓寬財政資金來源渠道,增強地方財力;全力搶機遇爭要素,深入推進“四攻堅四提升”八大行動,落實更加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著力加強財政科學管理,深化零基預算改革,提升績效管理水平,加大財會監督力度,提升財政治理效能;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深入實施國企改革攻堅深化提升行動,深化國企參與重大項目招引、分類考核分類核算等機制;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促進財政平穩運行、可持續發展。會議要求,全體財政干部要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圍繞“128”工作體系,以抓落實為主線,開拓進取、實干擔當,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奮力推動高能級現代化都市核心區建設提速成勢。
區農業農村局
區農業農村局第一時間召開會議,傳達學習貫徹區委八屆七次全體會議暨區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會議強調,要圍繞奮力推動高能級現代化都市核心區建設提速成勢這一總要求,結合農業農村工作,做好“強城、興村、融合”三篇文章。要著力培育特色產業和產業平臺。大力推進“一村一品”,深化“科技強農、機械強農”,推動“土特產富”全鏈發展;加快平臺建設,打造以雙龍實驗室為核心的農業“雙強”集聚區;做強優勢產業,推動兩頭烏、花卉苗木、蛋鴨、佛手等婺城特色產業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塑造特色品牌,重點打造“婺城拾珍”公用品牌。要打好強村富民組合拳。堅持推動“農民+低收入農戶+村集體”全面增收,完善農村閑置資產提值機制,大力推廣安地鎮三潭村“幸福計劃”模式,持續深化下山安居創富,完成白龍橋安置小區一期項目建設及首輪安置房分房。要推進生態共富產業帶串點成線。聯通“休閑文旅示范環、康養悅動生活環、生態自然探索環”三條環線,打造農創走廊·豬豬牧場、燕語江南·古婺窯光、夢幻白沙·非遺理想、林下經濟·趣野山鄉四大片區,形成“三環四片區”共富格局。
瑯琊鎮
瑯琊鎮第一時間召開全鎮干部大會,傳達學習區委八屆七次全體會議暨區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會議強調,要在拓展發展平臺上勇爭先、走前列,積極爭取實施工業低效用地再開發項目,提升城鎮開發邊界外土地利用效率,為大項目、好項目入駐瑯琊騰出空間。要在增進民生福祉上勇爭先、走前列,建設國家級“暖心家園”陣地試點,辦好民生實事,增強群眾獲得感。要在產業融合發展上勇爭先、走前列,推動“土特產富”全鏈發展,推出“跟著文脈去旅行”特色文旅研學路線,實施生態共富產業帶提升行動,聚焦特色產業延鏈強鏈,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水資源、特色食品、現代農業、文旅頤養等產業集群,推動鄉村產業提質增效。要在夯實基層基礎上勇爭先、走前列,高質量抓好新一輪村社組織換屆,選優配強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村社干部隊伍,為鄉鎮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蔣堂鎮
蔣堂鎮召開全鎮干部會議,深入傳達學習區委八屆七次全體會議暨區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動員全鎮干部結合工作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全力推動蔣堂鎮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實現新突破。
會議強調,要聚焦全會精神,把握新要求。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深化思想解放、推進作風轉變、加強隊伍建設,不斷激發內生動力,以干字當頭、實字為要,全面完成發展目標任務,奮力推動高能級現代化都市核心區建設提速成勢。要聚焦真抓實干,展示新擔當。以全會精神為引領,緊扣區委“128”工作體系,堅持謀實事、務實功、求實效,開展“平臺能級提升、項目推進提速、美麗鄉村提檔、干部管理提質”四大行動。要聚焦重點任務,激活新動能。探索延鏈補鏈招商模式改革,高質量謀劃5個重大項目,推行“種糧一類事”社會化服務,探索農旅融合產業共富模式,推動經濟爭先進位、農業再譜新篇,奮力交出新一年經濟社會發展高分答卷。
長山鄉
長山鄉第一時間召開全鄉干部大會,傳達學習區委八屆七次全體會議暨區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會議強調,要依循民生為本,把握生態共富產業帶的特色優勢,以“百姓安居樂業、工農文旅百花齊放”為工作主線,全力推進重大民生利好工程建設,抓好鄉村建設,破解要素制約,厚植高質量發展沃土。要依托資源稟賦,堅持“一村一品錯位發展、村村出新聯動共富”,探索初加工、精深加工協同發展,做精做優現有特色產業,推動點位聯動共建,做強農文旅品牌,因地制宜深育新質生產力。要依靠方針政策,持續配合做好政策處理,積極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堅持以情招商、以商招商,積極爭取政策資金引資引智,為企業提供定制化“全鏈條”服務,助力項目落地落實、企業穩產增產,搶抓發展新機遇。要立足長山“婺南旅游新地標”發展定位,上下一心優環境、抓項目、謀共富,為奮力推動高能級現代化都市核心區建設提速成勢貢獻力量。
沙畈鄉
沙畈鄉第一時間召開全鄉干部大會,傳達學習區委八屆七次全體會議暨區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貫徹落實舉措。
會議指出,2024年以來,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沙畈鄉緊緊圍繞“一帶七心”發展戰略和“項目提速提質年”行動部署,攻堅克難,砥礪前行,圍繞“三色沙畈”發展布局,在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生態保護等多方面均取得顯著成效。會議強調,要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區委決策部署上來,把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作為今后一段時期內的重要政治任務來抓,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進一步樹牢實誠實干實績導向,以強村富民為目標,強攻“三大差距”,重點圍繞“133”發展戰略,推動沙畈鄉經濟持續向好發展,為奮力推動高能級現代化都市核心區建設提速成勢貢獻智慧和力量。
塔石鄉
塔石鄉第一時間召開鄉黨委(擴大)會議及全鄉干部大會,傳達學習區委八屆七次全體會議暨區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貫徹落實舉措。
會議強調,要堅持項目為王,產業為先。聚焦百善村研學基地、塔石村西畈新區等項目,以“強基、興業、富民、和美”為主線,奮力譜寫山區鄉村振興新篇章。要聚焦文旅融合,打造特色品牌。認真分析塔石文旅發展痛點,研究落實創新舉措,推動山區文旅煥發新生機。要強村富民,助力共同富裕。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聚焦壯大村集體經濟,發揮優勢資源推進山區經濟發展。要踐行宗旨意識,增進民生福祉。精準落實各項幫扶政策,推進困難群眾“凈居亮居”改造提升項目,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擦亮平安底色,筑牢安全屏障。持續做好除險保安工作,排查安全隱患,健全長效機制,鞏固山區安全穩定大局。要強化黨建引領,堅實提供基礎保障。全面加強鄉村兩級干部隊伍建設,堅持實干至上,樹立干事導向、干成導向。
莘畈鄉
莘畈鄉第一時間召開會議傳達學習區委八屆七次全體會議暨區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研究貫徹落實舉措。
會議指出,鄉村兩級干部要把學習好貫徹好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迅速行動起來,精心組織動員,廣泛宣傳發動,在全鄉掀起學習貫徹的熱潮。
會議強調,要認真貫徹區委“128”工作體系,以“南山·明心谷”和“南山·莘樂源”等項目為引擎,持續驅動外片文體旅共富發展團和里片生態共富發展團。要因地制宜發展富民產業,為招商引資、鄉村振興“騰”出發展空間,喚醒“沉睡”資產,全速推進村集體增收。要立足生態資源稟賦,著力辦好一場賽、做好一塊糕、沏好一杯茶、養好一條魚、種好一味藥,加快莘畈特色產業在規模上“提能級”,在鏈條上“補短板”,在品牌上“擴優勢”,著力拓展“莘畈味兒”之系列農副產品共富禮包,構建“一村一品”特色優勢農產品體系,逐步推動全鄉特色產業由“全而弱”向“專而精”迭代。要切實把灰汁糕、石斑魚、茶葉、黃精等培育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主導產業,逐步形成以“小腳丫”研學營地為核心,東翼沿莘蘭綠道拓展姑蔑人文示范帶,西翼沿莘畈溪綠道串聯生態體旅體驗帶,打造“一核兩翼”農文體旅融合發展新格局。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