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金華市中職類學校首批37名浙甘班幼兒保育專業學生跨越千里,來到金華實驗中學開啟了他們的求學之旅。
按照浙甘班“2+1+2”五年一貫制培養方案,他們高一高二就讀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職業技術學校,高三在金華實驗中學學習。待高中教育結束后,他們將繼續在金華職業技術大學學習兩年,最終獲得全日制專科學歷。
浙江金華和四川甘孜相距2000多公里,因對口支援走在了一起。近日,甘孜藏族自治州職業技術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王剛一行到金華實驗中學參觀交流,雙方面對面共商職業教育,就2022級浙甘班中高職貫通培養調研情況展開交流。
1浙甘班落地婺城兩地職校情誼深
甘孜藏族自治州職業技術學校道孚籍學生其麥拉姆是浙甘班的一員。
“在金華實驗中學學習的兩個多月,我感覺所有人都很熱情,其他班的同學會來關心我們是否適應這里的生活,也會給我們分享他們的家鄉美食。”說起在婺城學習的感受,其麥拉姆一臉笑容,“每逢節假日,學校都會組織開展特色活動,我每次參加活動都很開心。”她說,自己很喜歡婺城,會珍惜學習機會,將來為婺城與道孚交流作出貢獻。
近年來,婺城區牽手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共同孕育出一朵朵“教育之花”。婺城區開展“組團式”教育支援,派出一批批優秀教師來到道孚的幼兒園、小學、初中,為當地教育注入新動能,還設立“婺城護苗助學”關愛救助基金,致力于幫助解決孤兒、單親等家庭子女上學難題。如今,婺城區在道孚縣教育類的援建項目已基本實現了“全年級覆蓋”。
“現在國家對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視,甘孜藏族自治州職業技術學校也順應大勢,不斷提升學校內涵。自浙甘班學生來到金華實驗中學求學后,我們兩校經常溝通交流,可以看到學生們已經融入了大集體,適應了婺城的學習生活。”王剛說。
據了解,甘孜藏族自治州職業技術學校于2009年9月經四川省教育廳和甘孜州人民政府批準成立,是甘孜州教育和體育局直屬的公辦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是全州目前唯一一所集學歷教育、社會培訓、技能鑒定、教師繼續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可容納3000余人開展中職學歷教育,年培訓能力萬余人次。
該校校園占地面積160畝,擁有標準化多媒體教室70余間,建有農、牧、旅、藝、教、建、烹等十余個專業實訓室。近年來,結合甘孜州產業發展思路和鄉村振興目標,學校開設了幼兒保育、音樂表演、民族美術、旅游服務與管理、建筑工程施工、中餐烹飪、電子商務等16個專業,現有學生3200余人,為基層農牧區培養了一大批“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本土實用性技能型人才。學校先后獲得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首批全國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實驗學校”“四川省教育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30余項;師生參加國家、省、州組織的教學能力、微課、藝術等各級各類比賽獲獎達300余次。
“下一步,我們學校想拓展‘2+1+2’聯合辦學的專業規模,繼續創新人才聯合培養模式,進一步加強與婺城學校的互動交流,推動我們少數民族地區職業教育人才的培養,助力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王剛說。
2 “我們在婺城收獲滿滿的幸福”
浙甘班學生布窮今年16歲,以前在甘孜藏族自治州職業技術學校擔任班級體育委員,如今在金華實驗中學,他仍然當體育委員。他很愛打籃球,也因此在球場上結交了許多其他班級的漢族學生。
“剛來婺城的第一周還有點不習慣,后面就慢慢習慣了。金華實驗中學的老師和同學都很熱情,對我們愛護有加。”布窮咧著嘴笑了,露出潔白的牙齒。未來,他想成為一名老師,為更多學生照亮前行的路。
“今年中秋節,我們無法和家人團圓,但金華實驗中學的老師們帶我們一起過節,讓我們減輕了對家鄉的思念。”浙甘班學生益西巴珍說,“那是我第一次做月餅,感覺很有意思。”
自浙甘班學生落戶金華實驗中學以來,金華實驗中學組建了一支經驗豐富的教師團隊,安排實中老師與甘孜學生建立“結對子”關系。浙甘班學生除了需要上高中階段文化課以外,還要學習聲樂、舞蹈、鋼琴等專業課。
“一方面,金華實驗中學專門為浙甘班學生在食堂開設了甘孜風味的美食窗口,讓學生盡快適應婺城的生活環境。另一方面,實中針對浙甘班學生的舞蹈特色,專門開設了藏族舞蹈的課程。”金華實驗中學校長王志偉說,這兩個月的時間里,甘孜學生已經融入實中的大環境,也在這里收獲了幸福感與成就感。
利用休息時間,浙甘班學生澤仁曲錯和同學前往金華古子城游玩,領略獨具特色的婺州文化,她說,“古城的風景很漂亮,一走進去就能感受到濃濃的煙火氣。”
3雙向奔赴努力打造一流的職業院校
今年3月,金華實驗中學掛牌成為金華職業技術大學附屬中學,實現金華市中職、高職兩所優秀學校的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為金華實驗中學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此次金華實驗中學承擔著浙甘班的培訓任務,是雙方的一份信任,也是一次機遇。
近年來,該校以“金華領先、省內一流、全國知名、世界水準”為辦學愿景,堅持“德技融通·情智并重”的育人理念,踐行“美好”教育,積極塑造學生“心有陽光,向善向美”的人格,致力于把學生培養成“品德優良、技能精湛、人文扎實、身心健康”的新時代良工。
該校現有教師294人,其中高級講師74人,講師105人,雙師型教師113人,金華市職業教育教學創新團隊1個。現有招生專業15個,其中學前教育和藥劑兩個專業為浙江省“雙高”項目建設專業,共94個班級、學生3700人。先后榮獲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浙江省現代化學校、浙江省清廉學校建設示范校等省級以上榮譽近40項。
四年來,在堅持“黨建統領學校高質量發展“的辦學思路推動下,學校在教學科研、職業能力大賽、高職升學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績。
今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教師教學設計與展示活動中,白牧云、鄭琳穎、莊何莉三位老師分別獲得歷史、語文、化學學科一等獎;李子夢同學接連斬獲2024年全國動力沖浪板公開賽冠軍及電動沖浪板錦標賽雙金,同時,余浩南同學也在青年組團體競速賽中奪冠;王一博同學榮獲第七屆全國青少年無人機大賽一等獎等。
實中在教學科研方面也不斷取得新突破。課題《中職學校雙循環集體備課模式的構建與實施》獲2022年省職成教優秀教科研成果一等獎;典型案例《高質量發展幼保專業為鄉村振興賦能增效》入選2022年浙江省職業教育改革典型案例;課題《“雙高”背景下中職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路徑研究》獲2023年省職成教優秀教科研成果二等獎。今年,實中163名學生考取本科,位居全市第一,其中高職考本科上線122人,位居全省第11名。
記者手記
唱好“教育雙城記”
今年9月初,金華市中職類學校的首批37名浙甘班幼兒保育專業學生來到婺城,正式在金華實驗中學開啟求學之旅,他們將在婺城完成為期一年的課程學習,隨后“直升”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深造兩年,畢業后獲得全日制專科學歷。
如今,時間過去2個多月,他們在婺城的學習生活充實而多彩。中秋節,他們和老師一起制作婺式月餅,了解婺城深厚的文化底蘊;重陽節,他們走進白龍橋鎮讓長村,用歌舞為村里的老人們展現獨特的民族文化魅力。
近年來,婺城區委區政府一直高度關心、大力支持與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展開的一系列教育合作,派出一批批優秀教師到道孚的幼兒園、小學、初中,在教育資源配置、教學質量提升、學生成長成才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援,為當地教育改革注入了強勁動能。
但我們可以發現,一直以來,我們更多的是“走出去”,而此次浙甘班落地婺城,我們把甘孜學生“請進來”,既是源于兩地教育合作基礎深厚、友誼漫長,又是婺城推動教育對口支援走深走實的創新實踐。
此舉也是兩地教育合作的新起點,既可以為探索兩地職業教育共享機制,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供新思路,還可以進一步深化交流,增進兩地的文化認同、民族團結。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婺城和甘孜攜手共進、開拓創新,唱好“教育雙城記”,兩地教育協同發展、高質量教育深度合作必將跑出“加速度”,打造出“量身定制”的教育共享“生態圈”,新時代區域合作新樣板。
我們期待,這條路能夠越走越遠。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