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見習記者 劉琳婕)近日,浙江省公布了第二屆省級鄉村工匠名師名單,婺城區“85后”新農人王海智上榜。
2012年,懷揣著對農業的熱愛,王海智辭去了穩定的工作,轉身回到農村,投身水產養殖領域。這12年來,王海智幾乎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水產品種繁育技術的研究中。“我們致力于收集并孵化本地多種優質魚類品種,如本地青鰍、蛇鮈魚、馬口魚等,為鄉村水產養殖業注入新的活力。”王海智介紹道。此外,他還成功設計出水產類專業孵化桶,榮獲了兩項國家專利。在他開辦的鰍海家庭農場里,有16套專業孵化設備,每批次可生產1800萬水花小魚苗。
在入行之初,王海智也曾面臨過諸多挑戰與困難。為了學習多品種水產的孵化和培育,王海智輾轉安徽、江蘇、湖北、重慶等地,遍訪名師。2013年,王海智籌集資金在婺城區白龍橋鎮辦起了第一家養殖場。然而,實踐與理論有很大差別,各種問題接踵而至。“有一次損失慘重,我們遭遇了大規模的泥鰍卵孵化失敗,一夜之間,200多萬顆泥鰍卵全部損失。那一刻,我的心情跌到了谷底。”王海智回憶起入行之初的艱辛。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他夜以繼日地分析排查,在不懈努力下,終于找出了“水流過大”這一原因。
鰍海家庭農場不僅是繁育研究的重要基地,更是王海智帶動農戶共同致富的橋梁。作為科普示范基地,農場開展水產科普教育工作,讓學生在種苗選育、產卵孵化、培育養殖、魚藥預防、網絡設備監控等實踐中了解水產養殖。此外,王海智主動幫扶農戶,組織多次培訓班,免費傳授種養殖技術,積極帶動農戶和青年創業,并免費教授、推廣多模式套養生態技術。在他的指導下,150多戶農戶參與水產養殖及水生蔬菜套養水產,推廣面積達到4000多畝。
在王海智的帶領下,鰍海家庭農場不僅成為了水產品種繁育的搖籃,更是農戶們學習技術、共同致富的港灣。王海智表示,他將繼續前行,在助力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不斷探索。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