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馬曉芬)日前,全省飼料獸藥行業綠色發展專題培訓班在婺城區開班。來自全省各市、各縣(市、區)的畜牧、獸醫相關部門的負責人,飼料獸藥領域權威專家、優秀企業代表匯聚于此,分享發展新思路,共謀行業新方向,為推動畜牧業綠色發展集智聚力。
全省會議,為何選擇在婺城召開?婺城在推進“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和飼料環保化”行動(以下簡稱“兩化”行動)中,有何亮點做法?記者帶你一探究竟。
畜牧業強區注入綠色動能
婺城區是“中國南方奶牛和乳品之鄉”、浙江省十大畜牧業強區、省級生豬調出大縣、省級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縣、省級農業“機器換人”高質量發展先行縣(畜牧)。在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政策的強力支撐下,當前的婺城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畜牧業強區。
以2023年為例,婺城區全年畜牧業產值7.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7%。2023年年底全區規模養殖場42家,規模化率100%。截至目前,全區已創建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場5家,省級美麗牧場36家,未來牧場1家,數字牧場2家。
獸藥飼料科學使用,是當前畜牧業綠色發展關注的熱點問題。近年來,浙江積極推行“兩化”行動,推動畜牧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在此大背景下,婺城區圍繞創建目標,精心組織,優選優試,高標準推進“兩化”創建工作。截至目前,覆蓋全區67%規模養殖場參加“兩化”行動,建成“兩化”試點場28家,獸用抗菌藥使用量下降25%,省市畜產品質量抽檢合格率連續3年保持在100%。2023年婺城區入選全國首批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效果突出縣(市、區、旗)。
科技支撐繪就綠色底色
“豪華豬舍里冬有地暖夏有空調,豬崽們吃著飼料聽著歌,吃喝拉撒被精細照料”……在位于婺城區長山鄉的熊貓豬豬兩頭烏國際牧場里,管理人員通過監管大屏或手機APP實時查看牧場生產情況、控制設備的運行情況,維持豬群舒適的生長環境。
熊貓豬豬兩頭烏國際牧場通過數字化、智能化設施設備的應用,現代化的管理方式,實現生豬養殖環境、生產過程、疫病防控、糞污處置等環節全程可視可控可追溯。其中,智慧豬場數字化管理系統集成九大功能模塊,將傳感技術、無線通信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技術成功應用在養殖業,實現養殖全過程實時化、可視化與智能化。2022年,牧場被評為全省第一批未來牧場,其產品兩頭烏豬肉雖然價格高出其他豬肉約30%,卻供不應求。
科技支撐是推動畜牧業綠色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婺城區積極引導農業主體在環境調控、精準飼喂、疫病監測、投入品管控等方面使用先進適用技術,提升智能裝備水平。各牧場紛紛在智慧養殖硬件上下功夫,養殖產業提質增效明顯。
同時,婺城區注重應用數字技術,進一步提高數字賦能效應。聚焦動物產品質量監測工作機制,打造全省首個“婺農優牛”數字化平臺,歸集奶制品養殖、上市流通環節部門抽檢和主體自檢數據,推動監管信息終端呈現,實現奶制品質量監測閉環,為奶業插上數字的“翅膀”。
模式創新唱響綠色“牧歌”
在位于乾西鄉的金華金婺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車間內,一枚枚鴨蛋穿行在流水線上,工人們忙著進行清洗、烘干、消毒、分級等,并把處理好的鴨蛋進行裝盒、裝箱、裝車,送往上海光明集團、盒馬鮮生、杭州外婆家等知名企業。
金華金婺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蛋鴨產業育繁推一體化的農業公司,也是目前浙江省單體規模最大的蛋鴨基地。企業積極探索畜禽綠色養殖新模式,從轉變養殖理念入手,建立“場內床養+游泳池戲水”的半旱養模式替代傳統蛋鴨水養模式,并成功研發生物發酵飼料用于蛋鴨養殖。“無抗鴨蛋”憑借“養殖過程不使用任何抗生素”特性,深受消費者的青睞。
截至目前,婺城老鴨、婺城鴨蛋被評為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無抗鴨蛋”被評為“品字標浙江農產”品牌。
獸藥飼料科學使用,關乎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是養殖業綠色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接下來,婺城區將通過采取落實網格化責任人,加大隱患點的抽樣抽查,繼續開展“兩化”監管長效機制建設;強化典型案例提煉總結,以實現“兩化”技術應用規模養殖場全覆蓋為目標,對部分養殖主體好的經驗做法進行提煉總結,并進行全區推廣,為畜牧業綠色發展護航。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