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張苑)日前,婺城區司法局收到了一封感謝信,信中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內容溫情滿滿,字字情真意切,字里行間透露著婺城區白龍橋鎮筱溪村村民鄭某某對婺城區“老娘舅”調解員張路前的感謝之意。
原來,2019年5月,宗某某帶著鄭某某駕駛正三輪輕便摩托車與對向行駛過來的方某某駕駛的正三輪輕便摩托車發生碰撞,造成乘坐人鄭某某受傷的道路交通事故。經交警認定,宗某某負本次交通事故的主要責任,方某某承擔本次交通事故的次要責任,乘車人鄭某某無責任。后經司法鑒定,鄭某某構成十級傷殘,與當事人因賠償事宜產生糾紛。
雙方的農用三輪摩托車均未購買保險,且雙方責任人年紀都較大,賠款能力非常有限,哪怕通過法律途徑進行訴訟,判決下來后的執行也很困難,且訴訟過程中需支付一定的費用。因此4年間鄭某某輾轉多個部門都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抱著試試的態度,他于2023年6月6日到駐社會治理中心“路前”調解工作室,張路前及其他工作人員通過調查了解案情,歷經多次釋法明理將當事人拉到調解桌前,經過耐心調解,積壓4年之久的矛盾糾紛終于解決,鄭某某如愿獲得賠償款25萬元。出于感謝,鄭某某寫了一封感謝信。
據悉,長久以來,婺城區司法局深耕本土文化特色,自2010年成立首個“老娘舅”調解組織,逐漸發展成為覆蓋全域的知名調解品牌。當下,婺城區“娘舅”調解團隊已入駐區社會治理中心,助力基層社會治理。據統計,全區有專職娘舅調解員75人,其中12人被評為市級優秀調解能手,2人評為全國調解模范,6次登上央視《小區大事》欄目,累計調解各類矛盾糾紛40000余件,在婺城形成了“有矛盾、找娘舅”的好口碑。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