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了半個世紀的道路,當了27年的歷史老師,退休后與病魔斗爭……劉重華筆耕不輟,用8年的時間,完成了8部文學作品的創作,筆下流淌的是她的純粹、童真與大愛。
1
人生的三個階段:讀書、教書、寫書
“我這輩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以書為伴。”兒童文學作家劉重華這樣描述自己的人生,讀書、教書、寫書是她前半生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今年67歲的劉重華,生于一個書香氣息濃厚又淳樸善良的家庭,父親是剛毅的軍人,外公、母親兩代人都是教書匠。從小在家庭教育中就有這樣一個詞語深深烙印在劉重華的心里——“知書達理”,這也使她在未來成為了一個有知識、有文化教養的人。
據劉重華回憶,小時候,父母由于工作都十分忙碌,很少有時間關注她們的學習,所以她從小就喜歡和姐姐到衛校圖書館里看書,“我還記得,管理員金阿姨對我們特別友善,允許我們到很大很大的書庫里自由地挑選、閱讀,很多平常看不到的書都能在書庫里找到,也許我心中文學的種子就是從那時萌芽的。”劉重華印象中,《軍隊的女兒》這本書對她頗有意義,書中身體殘疾卻堅毅剛強的小海英曾經給了她很大的力量,讓她的性格變得剛毅、倔強、不畏艱難。
1979年7月,劉重華進入金華四中,從油印工做到圖書管理員,再到教務員,最后成為了一名歷史老師。
劉重華認為,每一位老師都是如父母一般和藹可親的家人。所以,當自己從事教學工作之后,劉重華把每一位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來看待。她的學生們對她這樣評價:“在她眼里,從來沒有好學生和差學生的區別,也沒有成績高低之分,所有學生一視同仁。”這位用心愛著學生、真性情的老師,也收到了學生寫給她的近1000封信,她將它們裝訂成冊,取名為《永久的紀念》。“我擁有絕大多數老師沒有的,一本寶貴的財富。”劉重華感慨道。
27年的教學生涯,劉重華經歷了三版教材的更改,創辦了十幾種教學方法,桃李滿天下,也從學生那里延續了純粹和童心,“教學相長”一詞就是她的真實寫照。“沒有教書的經歷就沒有我的小說。”劉重華感恩自己的前半生,用愛澆灌知識的土壤。
2
人總要給這個世界留下點什么
2012年,劉重華退休的第二年,突發疾病被送進醫院,劫后余生,她心中寫小說的念頭更加強烈,“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能給世人留下點什么,這是人生的價值。”
從2014年到2022年,劉重華用8年的時間編寫了8部文學作品,包括她的首部童話小說《新桃花源記》。“好多孩子看了《新桃花源記》,都說很喜歡,有的孩子還寫了很長的讀后感。”劉重華說自己從小就是孩子王,現在也依然想做高齡的“孩子王”,一提起孩子們,她也變得格外溫柔。
2020年,她和浙師大一位女教授交流時得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患上精神疾病,其中,孩子也不在少數。劉重華對此滿心憂慮,很快《心蕊》的輪廓就逐漸在她腦海中成形。
《心蕊》是一部約12萬字的現實主義童話故事,講述了單純善良卻命途多舛的農村女孩欣欣的故事。欣欣出身貧窮,但她始終懷抱著愛與感恩,她也遇到了不可思議的奇景,院子里的每一顆花蕊居然擁有各自的靈魂,唯一相同的是,她們都愛著欣欣,無條件地聽她傾述,陪伴她走過人生的厄運。書中涉及到抑郁癥、校園暴力等話題,劉重華想要孩子們能在童話中找到相信希望的力量,也能在童話落幕時,回歸現實,在現實中仍有乘風破浪的勇氣。
2021年3月,《心蕊》的創作基本完成,噩耗卻又降臨。那年,劉重華被確診患有乳腺癌,她要再一次與病魔展開殊死搏斗,但她依舊沒有放棄《心蕊》,一邊與病魔斗爭,一邊修改文稿,終于在2023年6月《心蕊》正式出版。
劉重華回想著2個多月前出版的那一天,說道:“雖然我改變不了什么,但作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作家,哪怕只有綿薄之力,哪怕只有億萬分之一的希望,我也希望通過我的書、想法,盡全力為孩子們帶去光亮,這是我的作品存在的意義,也是我的精神留存的證明。”
3
“我的世界很大,愛與被愛相輔相成、并駕齊驅”
總是有人說,世界太小了,走到哪里都能碰到認識的人。劉重華卻有不同的認知,“我的世界很大,大到可以與真實的世界相提并論,愛與被愛相輔相成、并駕齊驅。”不管遇到誰,即使是不認識的人,劉重華也認為是一種獨特的緣分。
2015年,她和同學在羅店鎮愛心院找到了患有小兒麻痹癥的初中同學王義和,從2015年到自己動手術的2021年,每逢過年、五一、國慶、生日等日子,劉重華都會和大家一起去看望他,年復一年,從未間斷。“我希望所有人過的都比我好,”劉重華真摯的情感打動了許多人,也有許多人不理解她,“但是,我還是收到了許多志同道合之人的支持,這已經讓我非常感謝了,人遇知己已經足夠了,無需更多在意他人的看法。”在劉重華的自傳中,“感恩”“萬謝”出現了無數次,她永遠記得那些幫助過她的人,也一直心懷感恩前行。
在居住的小區里,劉重華把自己的書送給了每一位見過面的孩子。去年,受一位家長所托,劉重華與小區內一名初二孩子談心,尚未痊愈的身體,病痛的折磨,劉重華硬生生地扛了下來,平時只能走10分鐘路的她,那天和孩子邊走邊聊了一個多小時……劉重華總是熱心地幫助他人,謙虛地看待自己,她的網名叫“網絡幺幺”,她說,一方面“幺幺”就像報警電話110,她希望成為像人民警察一樣替人排憂解難的人,另一方面“幺幺”也有“最小”的意思,她既是家中的小妹,也是大世界中一顆小水滴,正在為孩子們盡一份力。
2020年12月起,劉重華先后去到金華四中、環城小學等學校演講、捐書,她最大的感受就是“幸福”。兩年前,劉重華第一次去金華四中講座時,孩子們就特別喜歡她,排著隊找她簽名,她也擁抱了每一位代表班級來領書的孩子,像擁抱自己的孩子一樣擁抱他們,“我一邊擁抱一邊對他們說‘我愛你’,有些孩子回復道‘我也愛您’,我當時就流淚了,我太高興了。”孩子們天真的愛意讓劉重華深受觸動,于是她將來自各個年齡段讀者的近30篇讀后感,編入了《心蕊》的附錄部分,“看到這么多孩子喜歡我寫的童話,我宣講起來樂此不疲,即使是不斷的手術,也阻擋不住我向往他們的心。”今年,劉重華又給自己安排了三、四個中小學的贈書、宣講行程,希望把愛傳遞到更多的孩子身邊。
2023年夏天,在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劉重華正在實現自己期盼已久的愿望,將《新桃花源記》搬上舞臺,這位純粹真摯的女老師、女作家,在親手播種的“桃花源”中播撒大愛,也收獲了來自社會各界和孩子們滿滿的愛意回饋。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