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蔡君楠)近日,在婺城區沙畈鄉水碓基自然村,婺城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將棘胸蛙幼蛙和蝌蚪緩緩放入小溪中,隨著一尾尾蛙苗在水面上劃過道道漣漪,棘胸蛙慢慢地融入婺城南山自然生態之中。
棘胸蛙,俗名山雞、石雞、石蛙等,是我國特有的大型野生蛙,主要分布在江蘇、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區的丘陵、山區,常喜棲息于深山老林的山澗和溪溝的源流處,捕食多種昆蟲,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這批棘胸蛙是人工飼養的子二代,通過此次放流活動,進一步增加棘胸蛙的野外種群數量,促進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水生生態系統的修復,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辨某悄仙绞〖壸匀槐Wo區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唐韻介紹,此次放流的棘胸蛙分為剛變態出來的幼蛙和未變態的蝌蚪,總共投放數千尾。其中,每只幼蛙重5克左右,可以較好地適應野外環境。
“之所以選擇在金華婺城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放流,是因為棘胸蛙自然生長對環境要求高,而南山省級自然保護的生態環境比較符合棘胸蛙棲息的要求。”婺城區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工作人員任麗瑩說。
據了解,本次放流活動主要集中在水碓基自然村范圍內的12公里流域內,根據變態幼蛙和未變態蝌蚪的區別,對放流地點進行了科學規劃,提高放流棘胸蛙的存活率,逐步恢復棘胸蛙珍稀資源。
這是金華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婺城區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婺城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聯合舉辦的“8·15全國首個生態日”系列主題活動的一項。
活動當天,還放歸了畫眉斑鳩等被救助鳥類十余只,并進行了主題巡邏。
近年來,婺城區通過持續野生動物保護宣傳、加強棲息地建設保護、加大執法力度、舉行增殖放流活動等多項舉措,野生動物資源日益豐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下一步,婺城區將進一步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教育和倡議活動,提高相關部門、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關注和參與。同時繼續加強對野生動物保護相關法律的普及、宣傳教育工作,讓保護野生動物的理念深入人心。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