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日報記者季俊磊
“這是我從教14年來最感動的一節音樂課,情不自禁,潸然淚下。”不久前,金華音樂人翁向晴在朋友圈發了一條微信,配圖是幾張大山孩子學音樂的照片。原來,前段時間,她帶著幾個愛音樂的朋友走進貴州省黔東南山區黎平縣雙江鎮平天小學,他們秉持“用音樂傳遞愛與希望”的理念,為當地留守兒童送去關懷和溫暖。
“我一直有個支教夢”
翁向晴是新金華人,與朋友合伙在市區開了一家聲樂藝術培訓學校。如今,她是浙江省音樂家協會成員、金華市流行音樂協會理事、婺城區音樂家協會副主席。
2020年,翁向晴在參加杭州一次音樂教育培訓時,了解到有一個名為“第九世界”的公益組織。“通過微信交流,我得知該組織有一項公益服務是到大山支教,瞬間便有了興趣。”翁向晴在學生時代便有去山區支教的夢想,然而因為各種原因始終無法成行。開辦聲樂藝術培訓學校后,翁向晴一直關注從大山里走出來的孩子。“既然沒辦法去山區支教,那就把愛留給走出大山的孩子。”每當遇到山區來的孩子,翁向晴總會自費給他們買學習用品、生活用品,并耗費大量時間教他們音樂。翁向晴說,她總覺得音樂能帶給人愛和希望。
今年20歲的樂樂(化名)來自四川大涼山,在翁向晴這里學習音樂已有一年多。“我是幸運的,還有很多小伙伴沒辦法離開大山,他們接觸不了外面的世界。”樂樂說,他很感謝翁向晴一絲不茍地教他,讓他對未來有了更美好的憧憬。
這幾年,翁向晴一直關注該公益組織有關山區支教的情況。“每次看他們發朋友圈,心里就有一種感動,總想著如果自己也能去山區為孩子們做點事就好了。”今年年初,“第九世界”再一次募集志愿者前往山區,其中包含音樂教師志愿者,翁向晴立即報了名。
報名前,翁向晴詢問兩名合伙人祝江豪和邱國松:“山區支教,你們有興趣嗎?”原本,她想和兩位合伙人打聲招呼,沒想到他們聽了以后也報了名。祝江豪笑著說:“這么有意義的事,怎么能少了我們?”
“希望音樂帶給孩子們勇氣”
出發前,翁向晴和兩名合伙人通過網購平臺為孩子們購買了書包、筆記本、紙筆、鉛筆盒等學習用品,還有幾十件適合十一二歲孩子穿的短袖。“出發當天,我們每人拖了一只超大行李箱,除了生活必需品,其他都是給孩子們的禮物。”祝江豪說,他們難得去一趟,總想給大山里的孩子多一些關愛。
當天,翁向晴一行人經過彎彎繞繞的盤山公路,輾轉兩天后終于到達平天小學。那天,村民們齊聚學校門口,男孩子們敲鑼打鼓,女孩子們盛裝打扮,在當地特色“侗族大歌”清脆的歌聲中,孩子們手拉手把支教老師迎進學校。邱國松說:“我從來沒見過這么盛大的場面,從孩子們的歌聲中可以發現,他們都熱愛音樂,只不過缺乏專業訓練。”
“這是我夢寐以求的支教,在那里我才發現,七八歲的孩子每天要5點起床,獨自走五六公里山路上學。”音樂課上,翁向晴教孩子們唱了一首《帶我到山頂》。她說,這是一首飽含家鄉情感的歌曲,觸及很多孩子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同時她也被孩子們的純真打動。
翁向晴也會帶著孩子們去山間尋找音樂靈感。“在抬頭便能看見藍天白云的山澗里,孩子們的歌聲回蕩在大山深處,越發顯得干凈和純粹。”翁向晴觀察到,孩子們每次唱歌都會一改往日怯懦自卑的形象,變得勇敢而自信。在她看來,這便是音樂的魅力所在。
支教臨近結束時,翁向晴、祝江豪和邱國松聯合其他支教志愿者,特意為孩子們編排了一場文藝晚會。“他們需要展示的舞臺,從而得到更多成長的機會。”在翁向晴看來,她在本次支教過程中并沒有將自己看成是一名普通志愿者,她更希望用音樂向孩子們傳達勇氣、堅韌、奮斗等正能量。
“翁老師,你們以后還能再來教我們唱歌嗎?”離開當天,一名10歲男孩拉著她的衣角輕聲問道。翁向晴蹲了下來,在他的掌心寫下自己的手機號碼,并告訴他:“如果你以后離開大山,來到金華,一定要打電話聯系我。”
翁向晴說,希望能有更多支教志愿者去大山,成就更美好的生活。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