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苑、張曉君、張紅星文、 黃詩媛攝
又是一輪團圓月,又是一年元宵節(jié)。伴著段段喜慶的樂章,我們告別了庚子鼠年,終于迎來了辛丑牛年的開始。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這個元宵,婺城沒有閃耀星空的煙花,卻讓婺城人感受到了佳節(jié)的喜慶;這個元宵,許多人沒有回鄉(xiāng),卻在這座幸福城里感受到了團圓的溫馨;這個元宵,婺城的腳步?jīng)]有停歇,而在聲聲祝福里開啟了新的征程。
一碗湯圓
歡喜甜蜜,好日子
一個湯圓,一口甜蜜,千百年來,在神州大地,圓圓的湯圓煮出亙古的聯(lián)結。在婺城,鬧元宵也少不了湯圓。
婺城的湯圓有咸、甜兩種。咸的以新筍、鮮肉、小蔥等拌勻切末為餡兒,鮮咸可口,還長著條蝌蚪尾巴。甜的以炒得噴香的黑芝麻粉和白糖為餡料,清甜多汁,圓滾滾滑溜溜得玲瓏精巧。大年初一吃咸,元宵里吃甜。
每一年的秋收時,婺州鄉(xiāng)村的小街巷里總是彌漫著一股濃濃的糯米香。定是鄉(xiāng)人在攢糯米,入水泡發(fā),出水下蒸籠,而后曬干磨粉,存著以備正月里做湯圓用。
甜蜜的湯圓啟迪著甜蜜的歲月。在婺城,每到元宵佳節(jié),各村鎮(zhèn)、社區(qū)都會組織志愿者慰問活動。大伙兒一道,張羅食材,搓起湯圓,架起大鍋,好不熱鬧,一個個玲瓏可愛的湯圓在沸水里翻滾,好似起起伏伏的百態(tài)人生,卻終有浮出水面,笑傲江湖的時刻。湯圓軟糯香甜,恰似美好生活的味道。
(記者張苑)
一脈鄉(xiāng)俗
吉祥喜慶,鬧元宵
炎黃子孫是龍的傳人。舞龍習俗經(jīng)過千年的演化,融合各地自然與人文特色,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的文化生態(tài)。在婺城,一條板凳龍流傳千載,這份喜慶的鄉(xiāng)俗也在鄉(xiāng)鄰的互動中傳遞著濃濃的鄉(xiāng)情。
甜甜的湯圓吃完了,在臉上開出甜美的花兒來。出門一瞧,萬家燈火,一尾巨龍走上街來,該出門看花燈了。
板凳龍由一條母龍和三條子龍組成。三個人舉龍頭,一人掌一節(jié)板凳。后面一人吊一條子龍。一隊人伴著神龍母子四個,于黃昏時啟程,挨街挨巷走過各家各戶,浩浩蕩蕩,一派喜慶氛圍。
只見子龍時而頻頻頷首,時而歡騰雀躍,搖擺出各種逗趣的吉祥姿態(tài),引得眾人捧腹大笑。孝老愛親是中華傳統(tǒng),在迎龍燈儀式上就有體現(xiàn)。三條子龍不能光顧著調(diào)皮嬉戲,主要任務還是為母龍保駕護航,還要輪流在轉(zhuǎn)彎處給母龍在前路開道,恭恭敬敬地待母龍穩(wěn)穩(wěn)地通過,方才尾隨其后疾步跟上。子龍護母龍如斯,于潛移默化中教化村民當敬母亦如是。
過往歲月,十里八鄉(xiāng)各村里的各家各戶也都有一節(jié)代代相傳的迎龍燈特制板凳。村人的生計全靠農(nóng)耕,自給自足。村人盼著來年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這全部企盼都寄托在這神明般的龍族一家子身上。許多少愿就得在母龍后面接幾個板凳。一個勞動力要兩個板凳,一個豬圈、一個羊圈、一個牛圈等都各算一個。每家每戶都不肯落下一份子。于是,母龍后面得接上長長的板凳,通常能圍上村子一整圈。
一份思念
想你,“李煥英”
“打我有記憶起,媽媽就是個中年婦女的樣子。所以我總忘記,媽媽曾經(jīng)也是個花季少女。”這是近期熱映的電影《你好,李煥英》里的一句臺詞,卻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
小時候我們在父母的羽翼下成長,長大了我們張開翅膀去社會上闖蕩。時光流逝之間,我們何曾停下來想過,父母要的是什么?
“每年元宵節(jié),我的女兒們都來我家一起過元宵。”正月十四,記者來到羅店鎮(zhèn)羅店村的詹素娟家里,她正在為女兒們回到娘家而高興的合不攏嘴。據(jù)了解,詹素娟今年61歲,有三個女兒,分別是大女兒方笑穎、二女兒方笑蘭和小女兒方笑惠。他們都已各自成家并生育了子女,過年都在夫家過,只有元宵才會來到娘家過。
“小時候不懂得媽媽的辛苦,長大了,自己生兒育女了才懂得,原來媽媽的愛都在細節(jié)里。”小女兒方笑惠告訴記者。她說,在她的記憶里,媽媽總是有很多不愛吃的東西,有很多不愛玩的東西,有很多不喜歡買的東西。直到自己當了媽媽,她才明白,原來不是不喜歡,只是想把最好的東西都留給她們。
大女兒方笑穎則認為媽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就如同電影里那樣,不舍得花車票錢,上了車又把車票退了,真的就是我們那一代父母會做的事情,為了孩子付出所有。”方笑穎說。“在我心里,媽媽永遠都是少女,她永遠都是那么美。我希望我跟媽媽永遠像姐妹。”她希望,媽媽在成為一個母親之前,首先要做自己,在為家庭付出的同時,別忘了要始終讓自己幸福。
有一句話說,老母九十九,常憂七十兒。父母與子女這兩種身份,從一開始就決定了,這輩子,在愛這件事上,子女必將會輸給父母。你以為你已經(jīng)很愛媽媽了,但媽媽永遠比你想象中更愛更愛你。
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樹欲靜而風不止。行至此時,父母最大的期待就是我們的陪伴。在這元宵佳節(jié),萬家歡慶之時,你和你最美的“李煥英”團圓了嗎?
一場晚會
別出心裁,“云晚會”
元宵佳節(jié)來臨之際,為了積極營造節(jié)慶氛圍,同時在疫情大背景下讓婺城人民享受“婺文化”,婺城區(qū)文化館組織并制作了一場以“慶建黨百年輝煌享花滿婺城美好生活”為主題的歡樂元宵“云晚會”。
“本來按計劃從元旦開始準備“文化大過年”,其中就有一場元宵晚會,但是后來接到區(qū)里疫情防控的通知后,就取消了。”晚會負責人章曉華說。雖然原本的計劃被打亂了,但是他們卻不想停止腳步,依然想讓這場晚會進行。為了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他們決定換一種方式進行,吸收央視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云錄制的特點,制作一場不在舞臺上演出的“云晚會”。
據(jù)了解,這場“云晚會”共有11個節(jié)目,節(jié)目短而精,時長約40分鐘。晚會內(nèi)容是由舞蹈、歌唱、朗誦等充滿婺州文化的節(jié)目組成。
“還好區(qū)里有許多文藝愛好者,在聽到我們的想法之后,都自行錄制節(jié)目發(fā)給我們挑選。”章曉華開心的告訴記者。她說,很多文藝愛好者自行組織團隊或者家人,在自己的家里、路邊、公園或者停車場等地方進行表演的錄制。“這樣的話能夠讓觀眾有參與感,看到熟悉的公園、小區(qū),仿佛自己或鄰居或家人就是‘表演者’”。雖然沒有專業(yè)的指導,沒有特定的燈光,但“云晚會”的錄制卻是十分順利。
其中,《婺花蝶韻》是融合婺劇特色的一支舞蹈。“在整個作品的編創(chuàng)中,我們運用了扇子的道具元素貫穿始終,把扇子化為一只只蝴蝶的翅膀。”《婺花蝶韻》的編舞老師柳毅告訴記者。他說,整個舞蹈作品從最初的音樂構思制作,到后期的舞蹈動作編排,隊形轉(zhuǎn)換都蘊含著金華戲婺劇的精髓。同時,他也希望這支舞蹈能帶給觀眾美的感受,并加深觀眾對于金華地方戲曲的了解。
“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搞好群眾文化是文化館的工作。在滿載團圓開心的元宵佳節(jié),我們希望,不論是就地過年的“新婺城人”還是土生土長“老婺城人,都可以享受文化,感受婺城的溫暖。”章曉華說。
一次團圓
見屏如面,“云團圓”
2月25日,正月十四,元宵前夕。晚上7點,金華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分局江北中隊指導員王洪偉下班回到家中,第一時間打開了手機視頻,隔著屏幕,和吉林長嶺的父親開起了“線上茶話會”。
“身體都還好吧,沒什么事,盡量不要出門。”“陽陽在嗎?過來給爺爺拜年。”“明天我要值班,提前跟你說一聲元宵快樂。”……雖然見不到本人,但是一句句關懷的話語通過手機視頻傳遞出來的濃濃親情絲毫不減。
王洪偉已經(jīng)記不清,這是第幾次通過視頻與父親“云團圓”,自從2006年來到婺城成為交警隊伍中的一員,無數(shù)次逢年過節(jié)的值班任務,都讓他不得不放下回家團聚的念想。去年春節(jié),王洪偉也是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給父親送去新春的祝福。
“年前也想過請個探親假回去看看老父親,后來政府、單位都號召就地過年,便打消了念頭。”王洪偉說,疫情原因,他和老婆孩子都留在了婺城過年,雖然會有難以團聚的遺憾,但是對他來說,家人的健康,遠比回家過年的形式來得重要。
如何拜年,形式并不重要,家人更在意的是那一份相互惦念的真情。“見屏如面”,亦是團圓。元宵前夕,在武義江大橋的施工現(xiàn)場,建筑工人陳健華同樣收到了遠方妻子寄來的濃濃相思。
陳健華來自河南,是武義江大橋的一名路緣石安裝工人。為了確保大橋如期完工、順利通車,這個春節(jié),陳健華僅僅休息了4天便復工了。接到妻子打來的視頻電話時,陳健華正在將所有路緣石刷上道路漆,手上沾滿了油污,好心的施工經(jīng)理幫他接通了電話。
“明天就是元宵了,我不能親手為你煮湯圓,一定要記得去店里吃一碗。還有,一個人在外面要小心身體,我和孩子都很想你。”妻子一句句情真意切的囑托,沖破了鋼筋水泥的阻隔,讓身在異鄉(xiāng)的陳健華感受到了家的溫暖。陳健華說,家人是他最堅強的后盾,同時也是肩上最重的責任,現(xiàn)在的短暫離別,是為了下次更好的團聚。
一聲祝福
春滿人間,幸福城
人們常說,“年,得等到元宵節(jié),才算是過圓滿了”。這一天,家家戶戶會煮上一鍋熱騰騰的湯圓,一碗下肚,煩惱煙消云散。完成新年的最后一道儀式,外出者踏上了新旅程,學生們迎來了新學期,農(nóng)民們有了新打算,萬千崗位的追夢人開啟了新一年的奮斗。
“新的一年,我希望警情越來越少,兄弟們每次出警都能平安歸來,更希望婺城百姓平安順遂。”闔家團圓的日子,婺城區(qū)消防救援大隊值班室燈火通明,消防員吳彬航用最樸素的語言道出了全體消防員的心聲,新的一年,他們將繼續(xù)用實際行動,守護婺城人民的平安。
為了讓全區(qū)人民過上亮堂開心年,婺城電力人披星戴月,蹲守在各個鎮(zhèn)、村供電臺區(qū),在張燈結彩的節(jié)日里,為用戶解決各種故障,守護著全區(qū)人民的光明。“新年的一年祝大家牛氣沖天,電力十足,我們電力人會繼續(xù)加油干,守護光明,送去溫暖。”電力人楊鎮(zhèn)達說。
“新的一年,我希望能夠一如既往帶領村民把產(chǎn)業(yè)發(fā)展好,把家園建設好,多引導村民增收。”春風送暖,萬物復蘇,農(nóng)忙時節(jié)已到,塔石東店村黨支部副書記傅曉平走進村內(nèi)的共享農(nóng)場,通風、澆水、拔草,看著長勢喜人的藍莓、獼猴桃果苗,眼里充滿了綠色希望。
牛安琪,是東市街小學的一名美術老師,元宵過后她將重新回到課堂。為了迎接新學期的到來,牛安琪制作了一盞元宵花燈,她說:“新年第一課,我想讓學生們借這盞小小花燈,畫出美好的新年祝福,祝愿學生們在新的一年里新年新氣象,生活好,學習好,一切都好。”
元宵前夕,廣州市金華婺城商會的會員們齊聚一堂,大家一起做湯圓,將家鄉(xiāng)的味道帶到千里之外。月到元宵分外明,人在他鄉(xiāng)念故鄉(xiāng)。“看著家鄉(xiāng)婺城一年比一年好,我們都十分開心,在這里祝福家鄉(xiāng)父老幸福安康,祝福家鄉(xiāng)建設越來越輝煌。”商會代表馬勇群說。
婺城春潮涌,金牛奮蹄急。新的一年來到,大家都會有新氣象,新愿望。祝愿每一位奮斗者、追夢人工作順利,闔家團圓,元宵節(jié)快樂!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