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蔡君楠)“外婆,我還記得上次來,你給我做的紅糖麻糍、油豆腐,真的很好吃,下次我來,你可以給我做么?”……日前,在塔石鄉塔石村文化禮堂內,82歲的村民張正球和他的妻子林梳蝶,正通過微信和遠在他鄉的女兒張竹仙一家視頻通話,在家長里短的問候聲中,互訴思念之情。
“老頭子,幫我看看我頭發亂不亂!痹陂_始視頻連線之前,林梳蝶內心充滿了忐忑和期待,特意仔細梳理了頭發,生怕出現一點不妥當。張正球和妻子林梳蝶結婚已有59年,并育有一子兩女。如今,老兩口獨自生活在山村,因為不會使用手機,和在外地的女兒已有近2年未見面。眼看著春節來臨,村里家家戶戶都掛燈籠、貼春聯、做美食,老兩口心里難免有些落寞。當聽說在村文化禮堂可以和遠在他鄉的親人進行視頻連線時,張正球第一個就報名了。
當天一大早,張正球就在文化禮堂門口等待活動開始;顒右婚_始,他便急忙從大衣口袋里拿出了一本不知被翻了多少次的自制電話本,塞到工作人員的手里,里面記錄著大女兒張竹仙的電話。經過工作人員的溝通,張正球老兩口終于和大女兒一家在“云端”相聚。長久未見面的一家人心里別提有多高興,并約定在疫情防控形勢好轉時團聚。“真的很感謝區委、區政府,外公不會用智能手機,我們一年也見不到幾次面,希望這樣的活動可以一直持續下去,讓我們可以多‘見見面’!睂O女朱美紅說道。
如此溫情的一幕,同樣發生在莘畈鄉祝村文化禮堂內!盃敔斈棠蹋D銈冃履昕鞓贰⑸眢w健康!”聽到視頻那端傳來孫子和孫女的祝福,76歲的祝村村民王庭綠和他的妻子柯麗蘭不禁落下了激動的淚水。據悉,王庭綠的子女均已成家,并在外地工作生活。去年,遠在山東的兒子王利民一家因為疫情的原因,未能回家過年。本想著今年可以帶著一家人回鄉與父母團聚,又因為疫情防控的需要,選擇就地過年。因為兩位老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也沒有辦法進行線上視頻,平時溝通只能通過電話。這次,在大家的幫助下,老兩口終于在視頻里見到了兒子的一家,解了思念之苦……
“為充分響應‘就地過年’號召,我們在文化禮堂布置視頻連線設備,幫助有需要的人在線上團聚。”區委宣傳部工作人員章銳奇介紹。連日來,婺城區在全區范圍內排查了留婺過年的外地人員和子女在外過年的山區“留守老人”,并積極組織了“云團聚心團圓”活動,充分利用各村文化禮堂的資源,幫助他們和遠在他鄉的親人在網上“面對面”團聚。據悉,婺城區在山區鄉鎮的137個農村文化禮堂內構建了線上“面對面”通道,實現了山區鄉鎮全覆蓋。
近年來,婺城區按照“上水平、高質量、全覆蓋”的建設目標,按照“一村一品牌”“一堂一特色”的建設標準,全區建成農村文化禮堂204家,177個規模以上行政村已實現文化禮堂全覆蓋,農村文化禮堂已成為農村群眾的“精神家園”。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