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蘇曉婕 、張曉君)日前,婺城舉辦《白沙溪》首發儀式。這部由中共金華市婺城區委、婺城區人民政府和金華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攝制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獻禮片、電視散文系列片歷經8個多月打造驚艷亮相。區委書記蔡艷強調,站在世界級金名片的新起點,希望《白沙溪》能讓婺城“文化名城”建設邁上新征程,為婺城“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增加更多文化動能、貢獻更多文化力量。
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守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程建金,市水利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張新有,金華市文化廣電旅游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樓存記,金華廣播電視總臺副臺長陳建飛,《白沙溪》電視散文導演、國家一級導演陳建平,區領導胡小榮、杜建明參加儀式。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趙燕華主持儀式。
看江山如畫,聽歲月如歌,品鄉情如酒。去年5月20日,由知名音樂人、婺城鄉賢陳越先生任編劇,國家一級導演陳建平先生任導演的大型電視散文《白沙溪》開機拍攝,以藝術的鏡頭展現婺城母親河兩岸繁衍生息的農耕文化、治水文化、非遺文化等地方文化的起承轉合,用人文的視角解讀綠水青山下的幸福密碼。
隨著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婺城增添了一張具有國際辨識度的“金名片”,拍攝《白沙溪》大型電視散文,就是為了將散落的白沙文化資源串成線、連成面,讓白沙故事有內容可說,讓婺城文化有脈可尋,讓深藏在南山中的美麗自然風景和深厚文化底蘊得到復興,助力奮力建設“文化名城”。
儀式上,導演陳建平表示,電視散文《白沙溪》形成歷經8個月,拍攝長達六個月之久,后期制作費時40余天,全篇共8集,時長70分鐘,既有MV美感,又有電視劇的連貫情節,更有電影諸多敘事手法。其中拍攝前期準備工作繁雜,光電視散文分鏡頭就有70多頁,場景資料40多頁,服裝道具多達上千件,300多名沿岸群眾參與拍攝。作品從小題材、小切口、小人物以及百姓內心深處的需求出發,凝聚了沿岸百姓之間的深厚情感,希望這部作品能為白沙溪注入新的活力,讓白沙溪水撥動觀眾的心弦、流進人們的心河。
蔡艷代表區委、區政府向一直關心支持婺城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為電視散文拍攝提供大力支持的部門單位表示衷心的感謝,向《白沙溪》的創作者、知名音樂人陳越先生和導演陳建平先生表示誠摯的敬意。她說,《白沙溪》不僅是為全區人民送上的一份新春文化大禮,也是助力“奮進‘十四五’、圖強新婺城”、推進“文化名城”建設的一大力作。
蔡艷表示,白沙溪是我們最美的母親河,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為金華增添了一張閃亮的世界級“金名片”,白沙溪不僅是婺城最有活力的文化力量,也是婺城發展的力量、進步的源泉,文化引領成為了婺城的成功秘訣和幸福密碼;我們都是白沙溪的孩子,《白沙溪》成為了老百姓聽得見、看得到、摸得著的文化力量,成為了婺城心連心、共圖強的文化引領;婺文化是我們圖強的力量、幸福的源泉,“親愛的婺城,親愛的你”的城市主題文化,“聞著花香回故鄉”的鄉賢文化,“婺城一家親”的家文化為婺城文化振興和文化自信作出了重要貢獻,成為推動婺城新時代婺文化建設的磅礴力量。
蔡艷強調,婺城提出“雙城”戰略迭代升級、奮力建設“五大名城”,爭當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的排頭兵的奮斗目標,希望白沙溪這條文化之河、幸福之河能成為婺城新的文化地標,為婺城文化建設賦予新的文化動能,讓全區人民感受到滿滿的獲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據悉,《白沙溪》電視散文系列片將于年初一(2月12日)至初八(2月19日)在省、市、區主流新媒體平臺陸續推出,敬請關注!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