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汪勝、攝影田雙雙
國有個人住宅12天100%完成評估,20天100%完成簽約……這是一份感動自己感動婺城的高分答卷,這份答卷的背后離不開廣大征遷干部辛勤的汗水。
自6月24日婺城區高鐵新城舊城改造(一期)國有土地上房屋征遷工作正式進入評估階段以來,13個征遷小組全體干部以“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的高昂斗志和工作熱情,用真情贏民心,用汗水換數字,走街串巷深入居民家中開展征遷工作,全力以赴助推高鐵新城開發建設。
連日來,記者走近征遷一線,感受房屋征遷背后的感人故事。
服務群眾建立親密關系
婺城區高鐵新城區塊舊城改造(一期)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紅線范圍面積約2120畝,建筑面積約55萬平方米,涉及被征收住宅1075戶、企事業單位78家,為金華市區有史以來征收改造面積最大、征收投入最高、涉及征收企業最多、征收情況最復雜、征收難度最大的城市有機更新項目。
“堅持一切為了群眾,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房屋征遷工作啟動之初,廣大征遷干部就將這一理念一以貫之。
劉寶蘭是水泥制品廠的被征遷戶,年近八十,腿腳不便,定居杭州已經二十多年,因為房屋征遷手續復雜,入戶評估、簽約、騰空、停水停電等流程全部完成需要跑金華很多趟,老人不愿意來來回回跑,她情緒有些激動,對著征遷干部說:“現在辦事都提倡最多跑一次,怎么征遷就需要這么多程序,我不管,你們給我想辦法,我簽約完就要拿到錢。”
征遷干部方炳祿了解情況后,第一時間安撫其情緒,隨后又和調查公司進行溝通,詢問了全權委托的相關事宜。最終和劉奶奶達成一致協議,相關手續委托小組工作人員盛曉華和楊兆平辦理。走完相關流程后,方炳祿還為老人找了賓館,付了房費,讓她好好休息,等第二天再送她去高鐵站。暖心的服務讓劉寶蘭連連點贊。當工作人員到銀行為劉寶蘭領取第一筆房屋征遷補償款,并第一時間將錢轉到她賬上后,劉寶蘭一再表示感謝。
“本來早就想過來辦理簽約手續了,但因為疫情影響和工作原因拖到了現在。”鐘先生是食品廠區塊的被征遷戶,長期在廣東工作和生活,這套被征遷的房子是他早年購入的。
征遷干部姚曉飛說,考慮鐘先生不在金華,在征遷工作前期,他們就與鐘先生取得了聯系,并在第一時間將此次征遷政策發送給他,耐心細致解讀直至其完全理解。
“我原本以為辦這個事起碼要花上好幾天。沒想到婺城的工作人員效率這么高,這么快就把相關程序都辦完了。”說起拆遷工作人員的暖心服務,鐘先生連連肯定。
對群眾的問題聽得更清、摸得更實,征遷干部的思路就會更寬、解決問題就會更高效,與群眾的心也就越走越近,征遷工作也會快速駛入“快車道”。“把群眾當自家人,群眾也會把你當親人。”征遷干部方炳祿說,看著一戶戶被征遷戶從一開始的不理解到支持配合簽約,一句句溫暖的“謝謝”,讓干部們的干勁更足了。
依靠群眾搭起信任橋梁
為了群眾,才能把準方向。依靠群眾,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在高鐵新城舊城改造(一期)國有土地上房屋征遷工作中,工作組借助群眾的力量架起與被征遷戶的信任橋梁,啃下了一塊塊“硬骨頭”。
家住木材廠宿舍的許國木,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大半輩子。在征遷工作伊始,他就積極配合,不僅帶頭簽約,還時常陪著征遷組上門入戶,他專門拉了一個微信群宣傳房屋征遷政策,很好地架起被征遷戶與政府溝通的“橋梁”。鄰居對政策不理解的,他耐心做好解釋;村民有什么訴求,他如實向指揮部反饋。在他的助力下,不少戶主在征遷協議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征遷干部項亮主要負責區塊內飲服宿舍30戶住戶的征收工作。被征收戶都喜歡叫他小項。
“小項,評估房價什么時候出來?”“小項,我這房子能評估多少錢?”每次進入飲服宿舍,住戶總會把項亮團團圍住,咨詢征遷事項。“別急別急,一個個問,我一個個解答。”項亮每次都耐心地解答。
作為一名參與過二七區塊和洪源、西郊兩個新村等征遷區塊工作的征遷“老兵”,項亮有著豐富的征遷經驗。
在工作初期,項亮就帶著小組成員積極上門解讀政策,日夜摸排各家各戶的共性與個性問題。在評估工作前的入戶調查中,家住5樓的一名80多歲老奶奶就讓小項吃了閉門羹。項亮經過了解得知,原來老奶奶擔心宿舍征收后沒地方住,就想通過這次征遷,為她解決廉租房的問題。
“廉租房的政策不一樣,我幫你先去了解一下。”看著項亮一次次滿頭大汗地為自己跑上跑下,老奶奶和家人都十分感動。房屋簽約第3天,老奶奶就來到指揮部辦公室,簽下了征收協議。
引領群眾贏得“編外”隊伍
在高鐵新城舊城改造(一期)國有土地上房屋征遷工作中,黨員干部不僅依靠群眾,更帶動群眾、引領群眾,讓群眾成為征遷隊伍的一員。
高鐵新城區塊房屋破舊,房屋性質復雜,許多居民舍不得老房,不少群眾有思想顧慮。在征遷初期,不少居民曾情緒激動地將征遷干部拒之門外。“讓群眾從不理解到理解,就是我們要做的工作。”征遷干部柏蘭說,面對不理解的居民,征遷干部擺出好方案、算出“明白賬”、道出真感情,一次不行就兩次,一天不行就連續好幾天……
負責的作風和暖心的態度,融化了被征遷戶心中的“堅冰”,也贏得了被征遷戶的支持。化肥廠宿舍的老趙,是化肥廠的老職工,老趙為人和善,在鄰居中很有影響力,老趙還是一名樓道長,經常義務幫助小區居民做力所能及的事。房屋征遷工作一開始,看著忙碌的征遷干部,老趙深受感動,主動要求參與到征遷工作中,幫助干部們一同向居民解釋政策,做他們的思想工作。
在老趙的影響下,一些老同志也主動參與到房屋征遷工作中。他們帶頭進行房屋評估,之后又帶頭簽約。他們還堅持上門入戶,向鄰居們征詢意見,為他們解答疑問。在他們的帶動下,部分持猶豫和觀望態度的人也逐漸打消了疑慮。
67歲的吳美清和丈夫也是化肥廠退休職工,一直居住在化肥廠宿舍里。因為房屋年久失修,常常出現地漏堵塞、水管破裂、化糞池溢出等問題,這讓年紀漸長的夫妻倆吃盡了生活的苦頭。當工作人員上門,耐心細致宣傳政策,老兩口打心里對他們的工作態度點贊。這次征收,他們不但積極配合,還幫助網格員做好網格內30戶住戶的溝通協調工作。
和吳美清老兩口不同,老顏是較早支持房屋征遷的,但他對房屋評估結果并不滿意。征遷干部王勇前了解情況后,第一時間上門找顏大爺,和他嘮家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相關政策,消除疑慮,最終答應簽約。
考慮到顏大爺年事已高,來辦公室不方便,王勇前主動提出接送顏大爺,讓老人家深受感動。
“這樣的好干部,讓我心里很踏實。”王勇前的暖心服務讓老顏看在眼里。他不僅自己主動簽約,還成了工作組的“小喇叭”,現身說法做鄰居老梅的工作。
為了群眾、依靠群眾、引領群眾,在這樣的暖心征遷下,高鐵新城舊城改造(一期)國有土地上房屋征遷工作得以順利推進。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