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益豐
漫步走過我書房里排列整齊的書架,凝視著一部部厚厚薄薄的書籍,內有家喻戶曉的通俗小說,也有艱澀難明的哲學讀本,有枯燥乏味的歷史記載,也有令人讀來津津有味的來自文友送來的書籍……身處在書叢中的我,驟然間備感到“知識就是力量”的真實。
有一個作家說過:“書是一個多情種子,如果你一不小心沾惹上了‘她’,這輩子就休想擺脫‘她’的糾纏。”因此,你一旦讓傳統文化因素浸潤了內心世界,便會擁有一個讀書人生。
細細想一想,其實讀書人生的形式并不簡單。其真諦在于戀書情結。什么是戀書情結呢?這是不好妄下定義。但是卻不乏很多的例子。像王國維比擬的那樣,“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讀書已達到了忘我的境地;像錢鐘書在“五七”干校無書可讀,就反復閱讀隨身攜帶的字典和筆記本等等。這些大概就是戀書情結的十足表現吧。欣賞讀書人生,不啻為最好的藝術享受,腹有詩書氣自華,則是讀書人生的軌跡和共性。魯迅從少年起就喜愛收集資料,摘抄內容不僅有中外名著,連康熙字典里的怪癖字也在列。錢鐘書乃公認的世界級學者,精通中華典籍,又精通多國文字,對西方古典和各種新興人文學科造詣頗深“以生命的極限去探索人文寫作和人文藝術極致”。
古人云:“道成于學而藏于書,學進于振而廢于窮。”對于這兩句話,讀書人生作了最好的包容、最生動的印證。論及價值,莫過于用陶治和熔鑄為人類文化精華的綿延和發展,創造活的靈魂。
我學歷不高,但從小到大喜愛讀書,參加工作后,換了不少單位,最值錢的寶貝,就是幾箱書。
今日,在繁忙的社會生活里,手拿幾只金華酥餅,一頭載在書房,離開喧嘩,放下雜事,以書為伴,那是快樂無比的日子。讀書人讀的書愈多,則心胸愈開朗,不但能容人,而且能容物。
讀書是精神王國的探險,是靈魂的壯游,是內在靈性不斷成長的源泉。
2000年以來,我先后出版“西窗”系列:評論集《西窗閑文》、散文集《西窗剪影》、報告文學集《西窗凝視》,以及新聞作品集《時間·時空·時速》。尤其是浙江交通文學藝術第一屆、第二屆“梅花獎”,我的作品獲得了三等獎和二等獎,這是一種肯定和鼓勵。這更是我讀書的結果,讀書的回報。讓疲憊的身體變的輕松,讓緊張的心靈變的松弛,給迷茫的人生點亮一盞指路的心燈。書籍更改變了世界,讀書又豐富了人生!
讀書不難,貴在堅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難以成功,持之以恒方見成效。讀書不在年齡大小、學歷高低,全在啟悟、學習致用。關鍵在于毅力、意志。“書讀百遍、其義自明”。努力琢磨、反復體切,書的意味就出來了,人生的情趣就濃厚了;人的意氣就高遠了;人生的才德就更豐富了;人的氣質就升華了;人生的成功率就更高了。
書能讓愚者變智,落后變先進,平凡成偉大。我們這些普普通通的人,果然能讀書,能朝書本指引的光明之路而行之,勢必笨鳥先飛早出林。也一定能在持久深入的讀書人生中提升自己,改變人生,取得成功。這樣不會白來一趟人生世界,讓父母養育我們有所期待,讓親人朋友有所期許。
一切經典的手法,只有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萬般皆不論,唯有讀書高。一切事業必先從讀書起才扎實可靠。古人強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么漫長的人生先走開讀書的第一步吧!向往讀書報效國家,實現中國夢的愿景,讓我們一起用讀書來伴隨我們的美好人生吧。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