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接到大學生小熊的電話,講述了他和家人遇到的騙局。原來,小熊母親霍女士接到了以小熊的名義發來的手機短信,稱學校有交換生項目,需要費用86000元。幸虧小熊的家人警醒,最終識破了騙局。
據了解,小熊是金華人,在云南某師范院校上大學,路途遙遠,極少回家,平日與家人通過手機、微信等方式聯系。前幾天,霍女士收到手機號“15147121558”發來的短信,對方自稱是小熊。他說:“剛接到老師打來的電話,突然失手將手機掉到地上摔壞了。現在,同學幫忙拿去相熟的店家那兒,看看能不能修。”因為自己有件學習上的急事要跟家里人說一下,所以借用了同學電話。
在接下來的短信交流過程中,對方告訴霍女士,學校和當地市教育局合作,拿到了與國外某名牌大學學習交流的項目,有少量名額可以以交換生身份出國學習。每位參加這個項目的學生須交8.6萬元人民幣,其中包含培訓、學習及書本費,但不包含來回機票及生活費。對方還表示,這個項目的名單在當天下午兩點就要確定下來,讓霍女士馬上向“教導主任吳老師”咨詢一下,向老師爭取把名額留給自己,同時一再強調,這個項目對自己未來的學習和工作幫助很大。面對“兒子”的懇求,霍女士一時心急沒了主意,便給小熊的表姐李女士打了電話,把“兒子的緊急情況”轉述給李女士,并表示自己對大學生的學習項目不了解,請她幫忙和老師溝通一下。
隨后,李女士撥通了“教導主任吳老師”的電話,發現對方帶有明顯的閩南口音。電話交流后,李女士覺得不放心,便根據對方說法,按其手機號搜尋微信,結果發現“用戶不存在”。為此,她又撥打了“小熊的同學”的號碼。沒想到,對方一直拒接電話。短信聯系后,對方回復稱“不方便(接電話),在上課”。李女士注意到,當時已過中午12點。如此不合常理的情況,讓李女士感到不安,遂嘗試撥打了小熊電話。
小熊的電話一打就通了。如此,騙局得以曝光。了解到家人差點被騙后,小熊報了警。同時,他希望通過“婺城新聞”,提醒廣大家長,千萬小心甄別此類騙局,避免上當受騙。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