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傅偉炎、通訊員應鍵)近日,在白龍橋鎮倪家村施家自然村,幾名施工人員正在精心砌筑景觀小品?吹巾椖烤涂炜⒐ぃ迕袷┲緩娦睦飿烽_了花:“原先臟亂差的地方,如今建起休閑健身廣場,今后有個地方可以走動走動了!
眼前這座占地2600余平方米的休閑廣場,周圍栽植了樟樹、茶花、紅葉石楠等綠化苗木,為新農村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施家休閑廣場項目能夠如期建成,得益于大調研的開展!痹摯妩h支部書記季小飛說,由于這個民生工程涉及80多戶家庭的政策處理而遲遲不能開工建設,導致項目擱置了多年。前不久,臨江管理處干部來村開展大調研活動,發現問題的癥結后,提出即知即行馬上辦,推動問題限期解決。緊接著,村兩委干部連夜上門做工作,講政策、講道理,終于說服村民支持項目建設,并主動清理地塊上的青苗和水泥磚。至此,困擾項目建設多年的政策處理問題迎刃而解。
自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當好新時代婺城答卷人”大調研活動以來,婺城區把解決問題作為大調研的重中之重,在廣泛收集、梳理、研究問題的基礎上,按照難易、輕重、緩急進行分類辦理、限時辦結,初步探索形成了即知即行馬上辦、定人定責限期辦、集中會商協調辦、出臺政策研究辦、共商難題約請辦“五辦”解決機制,精準靶向解難題,確保大調研問題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前不久,在白龍橋鎮天姆山村,區政協調研組針對一起歷時兩年的經營權承包糾紛,用3個小時就高效厘清了雙方當事人訴求,成功達成和解,簽定調解協議書。在大調研活動中,婺城區建立現場辦件落實機制,結合“走村入戶”二維碼等云平臺的運用,即知即行馬上辦,把現場能解決的問題立即落實到位。
調研中,有調研組接到群眾反映,一些辦事窗口服務時間與企事業單位工作時間基本一致,辦事群眾需要在上班時間請假來辦理,很不方便。通過派單督辦,區市場監管局注冊分局等窗口開始試行延時服務工作制,已在延時服務時間內為群眾辦理業務100多件。百姓實現方便快捷辦事的背后,得益于婺城區推出的定人定責限期辦工作法,實行閉環督辦管理機制,緊盯難以現場解決的難點問題,確定牽頭部門、責任人員和解決時限予以跟蹤督辦。
對于需要多部門協調的重大問題,婺城推行集中會商協調辦工作機制,通過問題會商、聯合辦理,解決一些責任落實的“堵點”“盲點”。近期,婺城區交通運輸局運管所、路政大隊與安監局、交警三大隊等部門單位協同市交通運輸局,就羅澤公路與虹戴公路交叉路口存在安全隱患問題進行多次現場調研,迅速增設交通信號燈予以解決。
與此同時,婺城區還建立了大調研例會制度,區委常委會定期聽取大調研工作進展,深入分析形勢、加強政策研究,提出具體指導意見。
針對一些單靠區級力量無法解決矛盾的問題,婺城區還以約請共商等形式,積極尋求市、區合力解決難題,極力為基層群眾化解難點、解除痛點。截至目前,全區106個調研主體共開展調研2723次,覆蓋對象322家,涉及企業113家、行政村167個、社區27個、社會組織10個、群眾團體5個,召開座談會84次,發放宣傳資料、調查問卷、征求意見表等4900余份,收集梳理問題638個,共解決經濟發展、環境衛生、矛盾糾紛等現實問題596個,形成了以大調研轉作風抓落實促發展的良好氛圍。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