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區交通運輸人“戰高溫、守一線”工作紀實
8月酷暑,驕陽烈日,熱浪滾滾,婺城大地久久“高燒”不退。接連幾周近40攝氏度的高溫天氣讓不少人“閉關”在空調房里。但在婺城有一群人卻耐著高溫,每天頂著烈日堅守在一線崗位,他們有的在公路邊、橋梁上、邊溝里埋頭苦干,為的只是保障轄區道路的安全暢通;有的在項目建設工地上默默耕耘,為的只是讓交通更便捷,讓城市更美麗;有的在轄區為各家危化企業、校園周邊排查站崗,為的只是讓更多群眾享受到平安出行……他們就是甘當婺城交通運輸事業發展的鋪路石,為共建金華毫無保留地貢獻自己的力量,可愛而又可敬的婺城交通運輸人。
連日來,記者深入婺城區交通運輸局各公路養護、運管、路政等基層單位,以及衢江婺城段航運、330國道等工程項目指揮部,親身感受婺城交通運輸人“火熱”的工作環境和職業態度。
公路養護工:用汗水澆筑美麗公路
炎炎夏日,空氣是“熱情”的,馬路也是“熱情”的。連續的高溫天氣讓人們想方設法去避暑,去尋找清涼所在,但在一條條連接山鄉農家民宿的公路上,養路工們卻每天揮汗如雨,在烈日下默默忙碌,利用高溫天氣鋪設柏油、修補坑洞,并精心養護公路邊的綠化帶,用自己的“汗水”為人們鋪設一條舒適、通暢的出行道路。
養護工“烤火式”修路
室外像個蒸籠,公路上卻機械聲作響,前不久,婺城公路上有一群身穿橘紅色工作服的養護工們正在二環西路攤鋪瀝青。瀝青攤鋪機緩緩前進,養護工緊隨其后,用鐵鍬平整,壓路機隨即將滾燙的瀝青壓平,20余名養護工默契配合,快速前行,不放松一刻。此時,天氣預報顯示溫度為39℃,公路上體感近50℃,攤鋪機的駕駛室溫度達60℃,路上瀝青的溫度卻高達140℃。養護工身上的衣服不知道濕了幾次、干了幾次,臉上的汗水汩汩而下,手握機械的他們卻不能及時抹去,任憑汗水流進眼里和嘴里。
“為了快點把路修好,我們每天清晨6:30就開工了,下午6:30左右收工,馬路上又沒啥遮陽的地方,除了吃飯還有中間稍事休息的時間,大家要在毒太陽下暴曬12個小時左右。”施工負責人介紹道,溫度越高瀝青粘性越強,鋪的路也越牢固。下雨天涼快了,反而不能鋪設瀝青了,我們得抓住目前的高溫晴好天氣,盡快把二環西路鋪設好,讓大家早日享受便捷的交通。但我們也會盡量避開高溫時段,做好防暑降溫工作,保障施工人員的健康安全。
精心呵護公路每一片綠
連日的炙烤,持續的高溫,人吃不消,婺城的綠化植物也吃不消了。路邊植物的葉子出現了卷葉、枯黃、掉葉的現象,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就有枯死的危險。
晚上6點鐘,當大家紛紛踏上歸途的時候,這樣一批人就上崗了,那就是婺城區公路管理段夜間澆水的養護工。
“最近大半個月都沒下雨了,白天陽光又強烈,地表溫度很高,植物大多存在缺水現象。但是高溫時段澆水會傷害植物根系,尤其是公路上土淺帶窄的地方,保濕能力就更弱了,所以我們要趁夜間,溫度降下來些,再給植物澆水。”有關負責人表示。
“我們養護工下午6點鐘開始澆水,要澆到凌晨1點鐘,早上5點開始澆,再澆到9點光景,再遲就不能澆了。”白龍橋養護站站長黎國軍講道,“每次澆水都必須澆透,否則就白澆了。我們是停人不停車,換班之后再開始澆。”
據了解,白龍橋養護站有2輛灑水車,每輛車要用掉7車水,卻只能澆9公里長。
高溫天氣,剛栽種的樹、有病害的樹、還有一些不耐高溫的樹都特別容易枯死,公路上紅花檵木、銀杏、紫薇樹木都已出現樹葉卷曲、蔫頭蔫腦的現象。婺城區公路管理段已經要求白龍橋、蘇孟、竹馬、湯溪4個養護站從6月底開始,從早到晚,9輛灑水車兩班作業人馬,分別在330國道、313省道、虹戴公路等共計500多公里線路上給公路綠化澆水,只要高溫干旱不緩解就要一直操作下去,盡可能降低公路綠化死亡率。
公路“保姆”給公路美容
除了集中修路和夜間澆水,養護工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修剪綠植、修補坑洞、防治病蟲害、清理塌方、清洗公路橋梁隧道……烈日當空,但是每一件工作都不能停滯。
正在公路上清除雜草的李阿姨頭戴草帽,草帽里還搭了一條毛巾,毛巾垂下,形成兩個狹小的光蔭。身邊一大瓶的水,已經喝的只剩底了。“雜草長得快啊,綠化帶里還有好多司機隨手扔的垃圾,我們都得清除。每天早上5、6點鐘就出來了,一干就是一整天。這么熱的天,還得穿著長袖長褲,否則就要被太陽曬傷,另外蚊子咬起來也特別難忍。”
在李阿姨旁邊的是修剪綠化的張師傅,拿著大剪刀的張師傅早就已經汗如雨下,但手里嫻熟的動作卻一點都沒停下。
婺城區公路段養護負責人介紹:“我們先在沒有地面植物的樹下開始噴灑除草劑,但是對于沒有殺死的雜草和大面積的草坪、各種花草組成的景觀帶我們就得投入大量的人工進行除草清垃圾。特別請廣大司機乘客不要隨手扔垃圾,這么熱的天,清除垃圾的養護工們是非常辛苦的。”
修剪綠化只是婺城區養護工日常養護的一個縮影,還有更多的養護人員在酷暑下進行各種各樣的道路維護工作,用汗水澆筑美麗的公路,用毅力維護交通的安全。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