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4月以來,婺城區交通運輸局積極響應“整治環境、靚化金華”號召,大力開展“兩路兩側”專項整治行動,轄區縣道以上171公里道路共排查出400余處環境“黑點”,現已全部完成整改,進度、力度、廣度前所未有。在這段日子里,“老陳”這個稱呼始終伴隨著“兩路兩側”行動,他甚至還被人尊稱為公路上的“老娘舅”。他就是陳衛東,婺城區交通運輸局湯溪路政中隊的中隊長。
善工作,吃苦耐勞是根本
8月15日,早上7點還不到,老陳已經出門,天氣越來越熱,他整個人黑了一大截。和往常一樣,老陳今天要同鄉鎮政府、城管等部門工作人員到公路邊的商戶、農戶去做思想工作。為了能盡早清除公路兩側的違法建房、馬路市場、垃圾堆等,老陳的日子忙得不可開交。
可以說,從今年4月份婺城區開展“兩路兩側”環境整治行動以來,老陳就成了婺城轄區公路沿線環境整治的“主角兒”,負責起171公里縣道以上道路的環境污點整治工作。因為能力強,辦事認真負責、熱忱真摯,他還被部分同事和百姓戲稱為“公路上的老娘舅”。
由于對轄區公路的每個轉彎、節點、交叉口都了如指掌,婺城區公路部門“排兵布陣”后,決定讓天天在路上跑的老陳負責環境污點整治。因為熟悉情況,以老陳為代表的婺城路政部門在前期排摸中,很快就找出了幾百處需要整治的問題。
有了問題就要整改。令人豎起大拇指的是,對于哪里好改、哪里難改,老陳心里都能估摸得八九不離十。
在湯井線石羊村,性格一向隨和的老陳差點被鐵鍬劈中頭部。原來,那次拆除違法建房時,一家經營房屋漏水的邢姓業主在用地使用權限過期、房屋違法擴建的情況下,拒不配合整治,溝通中還拿起鐵鍬掄向老陳和執法人員,就差幾公分,就要挨到老陳腦袋上。但老陳和執法隊員們沒有失去耐心,三番五次上門,晚上下班后還到業主家做思想工作,最終成功拆除了違建。
有高招,聯合執法是關鍵
為人正派、說話在理,在部門干部間、村民眼中,老陳是一位有威信的“金牌調解老娘舅”。“兩路兩側”行動中,不理解、不支持的現象屢見不鮮,除了“有理有據”,老陳和同事們還堅持柔性執法,逐個打開“釘子戶”的心門,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他們出動了上千人次,查處違法案件200多件,清理堆積物2000多立方米,給公路及路兩側好好地“洗了一把臉”。
同事們夸老陳“有一套”,這是事實,因為他的確有著自己的一套妙招。近兩年,他帶領的湯溪路政中隊和轄區沿線鄉鎮政府“打得火熱”。在日常的公路隱患排查治理、馬路市場整治、路產損壞處理等工作中,逐漸形成了一套鄉鎮政府主導,路政、養護、交警、運管等多部門共同參與的“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信息共享”機制,正是老陳的這套方法,讓“兩路兩側”行動勢如破竹。
截至目前,除了部分綠化還在完善實施,婺城公路轄區的環境污點都已整治完畢。看著公路兩側環境越來越漂亮,老陳就像欣賞自家的院子一樣滿足。
愛思考,長效管理是基礎
這些日子,老陳又在琢磨一件事兒,如何能夠讓剛剛整治好的路與環境不再“舊病復發”?茶余飯后,他琢磨了幾個法子:一是繼續強化組織,讓政府主導、部門聯合形成長效機制;二是把動態巡查作為補充;三是能夠建立起國土規劃、行政執法、交通執法的信息共享制度;四是建立考核獎懲制度,實施月評、季審、年考,以此來保證常態化。
記者告別老陳的時間約是午后13時左右,路上驕陽似火。而此時的老陳已經趕往虹戴公路,這個季節,虹戴公路的路邊水果攤很多,他和同事帶著宣傳資料前往那里一一對攤主們進行教育和勸離。看著他幫忙推著攤車的背影和身上閃閃發光的反光背心,身邊人仿佛更加理解了“公路上的老娘舅”這一稱號。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