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堂村離蔣堂鎮就隔了條隧道,近年來這個村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們都說,這些變化離不開一個人,那就是蔣堂村的黨支部書記陳紀林。當了15年的村支書,陳紀林不光是讓村子變了樣,還讓村民們的生活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有魄力:集資辦起綜合菜市場
“洗菜呢。”“陳書記,來家里坐坐。”每天,沒事的時候,陳紀林都會到村子里去轉一圈,村民們碰到他,總會熱情地打招呼。看著村里的變化,陳紀林的心里滿是安慰。
“剛來村里當村干部的時候,村里哪有現在這么好。”提起過往,陳紀林感慨頗多。2001年,陳紀林被推舉為村主任。那時候,村集體的收入少得可憐,只能依靠幾畝薄田以及一個馬路市場維持村里簡單的開支,“村里一年的收入不過才8萬元左右。”
村集體收入微薄,村民怎么可能致富?陳紀林把這個問題記在心里,也在想各種對策。之后,他當選為黨支部書記。為了提高村民的收入,陳紀林提出要在村里建一個綜合市場,為此召開了村民代表大會,在會上,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沒想到卻遭到了大家質疑:“你說說容易,要辦綜合市場,資金從哪里來?”“只要你們同意,資金我來想辦法解決。”陳紀林拍拍胸脯說。
為了盡快把綜合市場辦起來,陳紀林帶頭拿出10萬元。為了取得村民們的信任,他制定出了詳細的集資方案。在他的努力下,共集資了180萬元用于市場的前期建造。但是光靠這些錢哪里夠?建一個市場至少要花三四百萬元。陳紀林是做工程出身的,于是,他便想到了一個辦法,先把這180萬元給工程隊,早日投入建設,再將剩下的工程款分三年結清。
在他的堅持下,綜合市場總算是辦起來了。
有擔當:為村民辦實事
很快,綜合市場便投入了使用,“靠著這個綜合市場,村里每年的收入從原先的8萬元一下子增加到了120萬元。”陳紀林說。
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陳紀林把每年在綜合市場上賺得的錢用在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上。據了解,每逢重陽節等節日,村里都會給老人們發些油、面等慰問品;每年過年前,村里會給60周歲以上的老人發放600元的慰問金;2011年,村里設立了大病慰問金制度,對村里因患病住院醫藥費在5000元以上的村民發放慰問金;全村750位村民每年150元的合作醫療費全部由村集體出資……這些實實在在的福利,讓村民們有了滿滿的幸福感。
如今的蔣堂村,不僅村民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了,村環境也好了很多。道路硬化、污水管網鋪,村里的每條小道上都裝上了路燈,村民們在村里蓋起了一幢幢小洋房……去年,村里出資20多萬元建起了居家養老中心。每到飯點,老人們就會來居家養老中心吃飯。
村民們都說這些變化得感謝陳紀林,要是沒有他帶著大伙兒干,村子哪里會變得這么好。但是,剛開始準備建綜合市場的時候,陳紀林卻是在大家的一片質疑聲和反對聲中開始的。
原先的馬路市場就辦在幾位村民的門口,靠著這個馬路市場,這幾位村民可以把自家的房子拿來出租賺點小錢,可綜合市場離這幾戶人家遠了,他們擔心市場建起來以后,自己的房子就沒人租了。于是,這幾位村民天天鬧到陳紀林家,給他的車子潑上油漆,把他家的玻璃砸掉……“村民們天天來鬧,我都吃不好一頓飯,睡不好一個覺。”陳紀林說。
面對村民們的無理取鬧,陳紀林只有苦口婆心地勸,“馬路菜場只有幾戶人家得利,但我這么做是為了整個村的利益。你們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們是村支書,你們總不可能光想著自己,不為村民們著想吧?”說得通的自然就不鬧騰了,但說不通的還是繼續鬧。“等綜合市場建好以后,家里的車子也都變了色,玻璃也都被砸破了……”如今談起這些,陳紀林仍是記憶猶新,但他說自己不后悔,“要是沒有當初的堅持,村民們的生活水平還停留在以前。”
有善心:自掏腰包改善村民生活
在蔣堂村,陳紀林是一個“名人”,不僅僅是因為他是村支書,還因為他的那份善心。
52歲的陳紀林業算是吃過苦的人。陳紀林出生時,家里的條件還算可以。在他18歲那年,做泥水工的父親因為意外不幸過世,從此,他和12歲的弟弟便由母親一人拉扯大。很早的時候,陳紀林便出門闖蕩,做過各種工作。37歲那年,陳紀林辭去了工作,回到村里開始自己做工程。經過幾年的打拼,事業有了起色,也賺了不少錢。
自己創業致富的同時,他也不忘幫助村里生活困難的人。從2006年開始,他就自掏腰包去慰問村上70歲以上的老人,一人一百元,至今已經是第9個年頭了。知道村里哪家有困難,陳紀林也會伸出手去幫助。問他這么做是為什么,他只是說:“看他們可憐,想盡自己所能去幫助他們。”
八年前,陳維寶生了場病,從此便臥床不起。知道情況后,陳紀林二話不說便伸出援手。逢年過節,總是會往他家拿些東西,塞些錢給躺在床上的陳維寶。來到陳維寶的家中,見到記者,他一個勁地說:“你可得好好夸夸我們的書記,真是好人。”他告訴記者,自己和陳紀林是發小,從小一起上學,“對于陳紀林的為人我是再清楚不過了,熱于助人是他最大的特點,誰有困難他都會去幫助。”
走在村里,隨便問一下,沒有人不豎起大拇指夸贊陳紀林的。86歲的陳志林正在池塘邊釣魚,老人直夸:“現在啊,村里的環境好多了,以前池塘里的水可臟了,你看現在多干凈。這啊,多虧了陳書記,在他的規劃下,村建設得越來越美了。你知不知道我們村里還有一個公園呢!”陳志林手指著離自己不足百米的一處地方,“那里就是我們村的公園,里面啥都有,夏天有很多人都喜歡到那里乘涼的。”
在村民們的眼里,陳紀林是一位平易近人的村干部,有啥困難,村民們也都會找他幫忙。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