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里,白龍橋中心小學小朋友們人手一本“打分”手冊,這些手冊成為了孩子們課后必做的一道功課。手冊又名“今天分一分,明天美十分。”顧名思義,就是讓孩子們每一天都根據冊子上的標準,來評價家長有沒有做好垃圾分類工作。翻開冊子,記者看到了如下幾條標準:家里有沒有易腐爛和不易腐爛的分類垃圾桶,今天有沒有按照易腐爛和不易腐爛進行垃圾投放,鄰居有沒有按照分類進行垃圾分類等等。孩子們在放學后,便成了家庭垃圾分類的小監督員,帶著家長們一起參與分類。
對于垃圾分類,小學生并不陌生。記者在該校隨機采訪10名學生發現,他們能說出一些垃圾的分類價值,如紙張回收可再造紙,剩飯剩菜可變成肥料,玻璃瓶也可回收再用。但這些學生中,僅有一人家中使用3個垃圾桶分類處理垃圾,其余家庭均是一個垃圾桶不分類。
就是為了解決家庭垃圾分類問題,該校與白龍橋鎮干部一同探討,決定制作“打分”冊,通過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希望小朋友將相關知識帶給家長,讓家長也能夠一同參與到垃圾分類行動中來。
在該校的黑板報上,貼著許許多多孩子們做的垃圾分類畫報,有逗趣的小黃人垃圾分類解讀、也有孩子們垃圾分類暑期實踐里拍的照片,記錄著點點滴滴。這些都是白龍橋小學近兩年來推行垃圾分類的成果。
為了讓宣傳效果更好,白龍橋小學不斷創新方式,讓孩子們易于理解,在娛樂中踐行垃圾分類,不僅推出了環保兒歌,還推選出了環保小衛士評選,開展了垃圾分類暑期實踐,今年又推出了獨一無二的垃圾分類“打分”手冊,為該工作付出了不少努力和心血。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