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垃圾分類工作,他們長山有‘八老太’,我們嶺上有‘五金花’!”日前,記者走進嶺上鄉九峰村,看到幾名婦女正在四個分別寫著“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餐廚垃圾”字樣的垃圾箱前分揀垃圾。得知記者前來采訪該鄉“垃圾分類”工作后,這幾名婦女頓時說起了“五金花”。
“五金花”有哪五朵?她們與垃圾分類又有著怎樣的聯系?帶著疑問,記者展開了采訪。
“五金花”其實是五位家庭婦女
在一名胡姓婦女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九峰村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你看,那個燒飯大姐就是‘五金花’中的‘大姐大’。”胡阿姨一邊說,一邊指了指廚房。
“燒飯阿姨”名叫章桂花,她愉快地答應了采訪。同時,為了讓記者更了解“五金花”的故事,她又叫來了其他四朵“金花”,分別是蘇魯芬、胡梅玉、豐素蘭和豐雙球。原來,“五金花”就是嶺上鄉九峰移民新村的五名普通婦女,她們的平均年齡已超過50歲。
“說她們是普通的家庭婦女,其實做的事一點都不簡單。她們不僅個個都是賢妻良母,還身兼多職,能力超群,為鄉里和村里開展工作作出了不少貢獻。”嶺上鄉一鄉干部如是說。據該鄉干部介紹,章桂花是九峰村的婦女主任,每天都要給村里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的40多位老人做菜燒飯。作為“五金花”的“大姐大”,她還要經常帶領其她四名婦女排練垃圾分類宣傳節目。此外,蘇魯芬是村里的計生服務員,也是村委委員;胡梅玉是村里的垃圾分類文明督導員;豐素蘭和豐雙球是兩姐妹,前者和章桂花一樣在養老中心服務老人,后者則和胡梅玉一樣是文明督導員。
“五金花”都有一個建設美麗家園的夢
今年8月,嶺上鄉正式啟動垃圾分類工作。九峰村因人口多、村子大、村民素質參差不齊,給此項工作帶來了一定困難。結合實際,該鄉加大了宣傳引導等前期工作。其中,“五金花”積極發揮宣傳大使的作用。今年9月底和10月初,她們自編自導自演的快板節目《垃圾分類就是好》在該鄉九峰、桃源兩個移民村輪番上演,獲得了村民和居住在此的外來務工人員一致好評。
舞臺上,“五金花”身著不同顏色的衣服邊唱邊演。據說,除領唱外,其他四人的衣服顏色正代表了四色垃圾桶,以此讓觀眾更加直觀了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須性。“事實上,我們都是生平第一次登臺表演。一開始面對這么多熟人,我們覺得很緊張,很不好意思。想不到,所有人都為我們鼓掌,心里頓時充滿了信心。”章桂花說。“五金花”還紛紛表示,她們和所有村民一樣,都有一個建設美麗家園的夢想。正因為這個夢想,五個人才凝聚在一起,助力垃圾分類工作得到更好的落實。
“四類垃圾需了解,精分細別要記牢。垃圾利用就是寶,利國利民作用大。男女老少齊上陣,綠色家園共創造,共創造……”記者發現,《垃圾分類就是好》這個快板詞很接地氣。詢問得知,那是章桂花的丈夫寫的。“我丈夫做過鄉鎮文化員,他說,這個快板就應該讓老百姓一聽就能明白。”章桂花自豪地說。
記者還了解到,除了宣傳,“五金花”還經常入戶指導村民正確分類垃圾。尤其胡梅玉和豐雙球,積極履行文明督導員職責,每天都要挨家挨戶檢查垃圾分類情況。據鄉干部介紹,在“五金花”的宣傳和督導下,如今嶺上鄉的村民包括外來務工人員都對垃圾分類有了一定的認識,已經能夠自覺把垃圾分類投放。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