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錢柏清,金華市婺城區塔石鄉美坑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先后榮獲市級優秀共產黨員、婺城區雙強型干部等榮譽。
造橋修路,我為致富“趟路子”
美坑村地處婺城西南山區,村里共有農戶101戶,人口245人,村民們靠山吃山,村內經濟落后,如何能夠把山區農村建設得更好、幫助村民致富成為我每天思考的大事。
前些年,村民依靠出售竹子、山木來維持生計,但大山和道路之間隔著一條一米多寬的溪,這給村民搬運竹子和山木帶來了不少的麻煩,安全問題更是牽動了村兩委的心。作為美坑村的帶頭人,我一直把村民們的期盼銘記在心,把造一座方便村民出行的橋作為年度要完成的重要任務。為了籌措資金,我積極聯系共建單位,與相關部門進行溝通;為了完成政策處理,我不厭其煩到農戶家里做思想工作;為了節省開支,我時常一個人到市里找人設計圖紙;為了便民橋能夠保質保量地完工,我常常要在施工現場負責監工。2014年12月,村里的這座便民橋終于修好了,我心里的石頭總算放下了。我始終認為,鄉親們信得過我才選我當村干部,我如果不為村里的事情肩負起責任,那怎么對得起這一方水土一方人?村民們最后都說,這不僅是一座方便出行便民橋,更是一座用真誠和責任建造的“熱心橋”。
由于我們村地理位置偏僻,出入不便,在村黨員的建議和村民的期盼下,今年,我帶領村里的干部開始修建了一條長1.5公里,寬5米的通山公路。有了這條路,不僅方便山坳里四五十畝農田的耕種,還能很好地解決良田拋荒問題,對于山林資源的外運也有著重要的意義。由于這條通山公路也涉及到其他幾個村的山林土地,我就帶領著村干部一個村一個村地進行協調,一家一戶地上門做思想工作。現如今,這條通山公路已經真正成為了村民的致富路。
勤奮鉆研,我為村民求取“致富經”
造了橋,修了路,接下來我的任務就是怎么樣幫助村里摘掉貧困的帽子,讓村民的腰包都鼓起來。我考慮到村里的實際,村民只能依靠賣竹子、山木增加收入,一來運輸不便,二來村里的勞動力有限,所以這不是致富的最佳選擇。然而,山里的雜木眾多,種植香菇的主要原料就是雜木,我的腦子頓時靈光一現,覺得就地取材、種植香菇才是最適合村里發展經濟的項目。
說干就干,1997年,我前往麗水遂昌等地的香菇種植基地進行考察,刻苦學習香菇種植技術,回到村里后,我通過不斷地摸索,終于掌握了一套適應本村環境氣候的香菇種植方法。在我的帶動下,家家戶戶開始種植香菇,美坑村很快就成了遠近聞名的“香菇村”。2000年左右,全村香菇的年產值300多萬元,人均可增收2.5萬元。經過一段時間的資本積累,村民的生活越過越好,有部分農戶開始轉行,漸漸走出了大山外出經商。一個人富不代表一村人富,有收獲應該讓大家一起分享,如今,看著鄉親們的腰包越來越鼓,我很高興。
美坑村開發鄉村旅游的基礎很好,有百年古樹、清澈溪流、秀美風光等,我覺得不利用好會很可惜。接下來,我要集中精力走好土地整合、規劃、開發、再生“四步路”,穩扎穩打、步步為營,想辦法讓美坑村更美,讓村民們更富。(記者周江徽)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