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浙江婺劇團)在義烏佛堂演出現(xiàn)代婺劇《清澈的夢想》,該劇講述的是上世紀80年代初期,一個山清水秀的美麗村莊在追求富裕過程中付出了生態(tài)代價。為改善自己的生存環(huán)境,村民們通過“五水共治”收獲了青山綠水。該劇聚焦“五水共治”,通過一個小村莊30年的變遷來反映“五水共治”帶來的環(huán)境改善和精神洗滌。
演出現(xiàn)場,除了現(xiàn)代婺劇《清澈的夢想》外,還安排了《鬧花臺》等群眾喜愛、接地氣的節(jié)目。在演出后臺,記者見到了司鼓周招良。
干一行愛一行
周招良今年38歲,是麗水遂昌人,俗話說“干一行愛一行”,周招良的爺爺和父親都從事戲曲樂隊工作,所以周招良從小就被這大鑼大鼓、高亢動聽的婺劇所感染。因為從小接觸婺劇,周招良也積累了不少舞臺經(jīng)驗。周家是婺劇世家,農閑時一家人就會搭個草臺班出門唱戲補貼生活,農忙時便回家種地。改革開放后,周招良的父親周法川自己組建劇團、招聘演職員,帶著妻子、演員一大幫人常年在外演出,小時候的周招良和姐姐周俊彩便跟著父親走南闖北,去過不少地方,而他們家也被稱為“文化示范戶”。
姐姐周俊彩一放寒暑假,就跟著父親跑碼頭,13歲時登臺跑龍?zhí)祝恢苷辛?歲時,父親充當啟蒙老師,教他拉二胡……1992年,周招良畢業(yè)后就跟著父親參加遂昌婺劇一團,擔任二胡演奏員。1995年,周招良又從二胡演奏改成打擊樂(鼓板)。在周招良的記憶里,剛學習婺劇演奏的日子是比較難熬的,“有時候先生罵我拉得不好,雖然想哭,但還是死要面子,堅持熬下去”。與同齡人相比,周招良和姐姐早早地走上了婺劇的道路。
回憶起小時候跟著劇團走南闖北的生活,周招良現(xiàn)在還記憶猶新:“當時出去演出,不管下雨、下雪,一家人都沒有放棄過,三五天就一個點,大部分時候我們都是天亮才能睡覺。”直到2006年上半年,父親周法川的劇團才正式停辦。父親說,20多年來,錢沒有賺到多少,倒是把子女培養(yǎng)成了婺劇人才。
劇團停辦后的那年,浙江省婺劇團招聘器樂演奏人才,周招良順利過關成為了浙江省婺劇團的一員。剛進劇團的一年里,原本擅長打擊樂的周招良改為拉二胡。“剛進團也不是你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要看劇團需要哪方面的人才,我們就得學著上。其實,大部分的演奏人員總都不可能只會一樣樂器。”周招良說。
身在婺劇界,接觸到的、結交的朋友基本上是婺劇圈子里的人,就連結婚的對象也是如此。周招良的妻子和姐姐周俊彩一樣在民營婺劇團工作,兩人分別是當家花旦和小生,姐姐的丈夫也是國家二級演員,婺劇團的大花臉。在浙江婺劇團,每年下鄉(xiāng)演出的場次就有400多場,周招良和妻子大部分時間也是聚少離多,但偶爾能一起休息的時候他們總會格外珍惜。
學會更好地為劇情服務
如今,周招良已經(jīng)成為劇團的司鼓,負責旋律演奏。說起兩者的不同,周招良坦言前者更具有單獨性,后者則更強調要帶動別人,需要自己很好的掌握節(jié)奏和情感。戲曲打擊樂中鼓板是樂隊的指揮,又稱之為司鼓、鼓師、打鼓佬。人們常說“一臺鑼鼓半臺戲”,作為指揮演奏整體,特別是打擊樂演奏的“總指揮”,鼓板的藝術水準常常決定一場演出的精彩和成功與否。
周招良告訴記者,在實際演奏中負責打鼓板的人必須多動腦筋,多出點子,充分結合劇情需要,吃透劇情和劇中人物的個性和轉折,真正領悟編劇、導演和作曲者的意圖。要熟悉劇本情節(jié),抓住人物的感情,從而達到輕重緩急,抑揚頓挫,更好地為劇情服務。周招良坦言:“有時候壓力也是有的,時間緊湊的話深夜還得回家看資料,睡前腦海里像放電影一樣一遍遍地重復回想。”
每年,周招良都積極參加團里的各項大小演出400多場,包括下農村下基層的劇目演出、大型的文藝晚會演出、精品劇目的匯演和三農流動舞臺車的演出。在浙江省婺劇團,因為工作積極,周招良還連續(xù)4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2010年,《夢斷婺江》在第九屆中國藝術節(jié)演出中榮獲第十三屆文華獎優(yōu)秀劇目;2010年,《拷打、提牢》榮獲第五屆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最佳傳承獎;2011年,《白蛇前傳》榮獲浙江省文化藝術節(jié)優(yōu)秀展演劇目;2013年,《鐵血紅顏》榮獲浙江省第十二屆戲劇節(jié)新劇目大獎……這些獲獎作品中,周招良不僅擔任過打擊樂,還擔任過不少曲目中的中胡演奏、二胡演奏。獲得這些獎項后,周招良在欣喜之余不忘繼續(xù)學習、取長補短。
平時不在外演出時,周招良也會看其他劇團表演,學習別人的可取之處。沒有演出就在家琢磨樂器,生活過得平淡卻充實。“在工作之余要努力提高專業(yè)和自身素養(yǎng)。做到不懂就問、不會就學,學習更多婺劇傳統(tǒng)的理論知識以及演奏技巧,使自己的業(yè)務水平更上一層樓。”周招良坦言,“只有去學習研究,通過舞臺實踐,使演奏技藝在不斷實踐的基礎上得以全面提高,才能真正達到‘打戲打人’,打出劇情,打出人物。”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