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曾經作詩贈于滕珦,詩名“送滕庶子致仕歸婺州”,詩曰:“春風秋月攜歌酒,八十年來玩物華。已見曾孫騎竹馬,猶聽侍女唱梅花。入鄉不杖歸時健,出郭乘軺到處夸。兒著繡衣身衣錦,東陽門外數滕家。”當年滕珦年高致仕,正是有京城好友白居易與另幾位詩兄摯友劉禹錫、賀知章、朱慶馀等把酒相送,并當場作詩相贈。
滕珦(753—840),唐太常博士、詩人,原居蘭溪紫巖南住山,晚年舉家遷移南山白沙溪口(今金蘭水庫壩下)。唐建中元年(780),得中進士,先任績溪縣令,后遷太常博士、禮部侍郎、侍御史、太子庶子、正議大夫等職銜,滕珦為官皆以政績聞,為人超逸,常鼓琴瑟,陶冶舒心。滕珦平生甚羨陶淵明居隱灑脫、輕意世塵,常賦詩與陶潛自比,為此,得唐德宗所喜,遂命其與眾臣制《群臣慶會譜》,時有眾名流僚友前往賦詩敘會,并作《思陶佳趣》詩卷一部,滕珦自然有詩入選,此為佳趣傳承。唐太和二年(828),滕珦致仕,文宗恩準,并賜戶部尚書,上柱國、左仆射等職銜,又賜金紫緋,朝庭給券致仕還鄉,滕珦與同僚臨別時,朝貴傾餞,其中不乏有白居易,劉禹錫等諸多名流贈詩送行。滕珦榮歸故里后,古婺州司于宅西五里迎公歸,居鄉日,甚為榮光。
滕珦天生明敏,博學多才,著書《梅花集》十八卷,《周易道義》三十卷等,滕珦生平及著作可參看《中國名人大辭典》、《全唐詩》等有關史料。
滕珦育有三子,均登進士第,明經科,可謂“父子四進士,兒孫滿船官”。長子滕遂,明經及第,任官御史,賜緋。三子滕邈,元和八年進士及第,官至殿中御史。次子滕邁更勝一籌,為唐中有名詩人、文學家,官至大中大夫,曾先后為六州刺史,勛至上柱國,賜金紫、贈太尉。滕邁著作豐厚,尤以《蒞政箴》《厲行箴》風行。滕邁也承父風,雅善作詩,散馥流芳,并與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劉禹錫、杜牧、趙嘏等名流頡頏。后《全唐詩》選入當年他考進士時題為《楊柳枝詞》詩一首,詩曰:
陶令門前罩接罹,亞夫營內拂旌旗。
居然憶得將軍樹,手插金城第一枚。
“群鼠報恩”與“蘇武牧羊”第二人
史載唐尚書、白沙里人滕珦生育三個兒子,長子滕遂,于唐貞元21年,明經科舉及第,后擢官侍御史;次子滕邁,元和十年,進士科及第,也曾仕官侍御史,系唐中有名詩人;三子滕邈也同二個哥哥一樣,自小聰敏好學,善詩習文,學成后也同樣入京赴考,但其試卷推薦主考官以后,被主考不經意地壓牢一旁不閱不點,夜深了,突來一群家鼠,聯合將試卷用嘴叼于主考的案格之中,次日,主考疏理案卷,發現昨日被棄的那份試卷怎么會被轉移到案前格中呢?看桌上老鼠的腳印星星點點,頓感奇異,不禁重拾考卷,細細批閱,才覺文理深長,果然是篇好文章,先前差點錯過一個好人才,于是便將滕邈擢于高第。事后,主考問過滕邈事關緣由,滕邈答道:“我家世代不養貓。”考官頓悟,原來此為“群鼠報恩”所致。
話說白沙滕氏又一先祖,姓名滕裸,宋政和八年(1118)進士及第,宋徽宗見其貌容端正,文才突出,憐愛有之,遂改其名為茂實。茂實初以從事郎遣使高麗,歸后改秩賜緋,遷武學博士、太學正。靖康元年(1126),以工部員外郎職隨樞密院事奉使金國,共同商議割據太原、中山、河間三鎮,尋奉密詔,據城不下,金人議談不成功,怨茂實從中作梗,牽怒于茂實,遂將其囚于云中地方。期間,多次勸誘滕裸,均被滕以死相拒,無奈,金人最終將滕茂實棄之于北蒙荒郊。
有一天,滕茂實聽說金兵所擄宋徽宗、宋欽宗二圣途經北上,滕茂實忠君心切,即徒步迎于路間,待二圣押解至前時,滕茂實跪于道中,請求讓自己隨圣前往,愿終身侍候二圣,遭金兵拒絕,無奈,滕痛不欲生,決心以死報國,遂寫下“宋使節東陽滕茂實之墓”九字,吩咐隨從待他死后,立于墳前,葬于此間,未幾而卒。金人崇尚他的忠誠,也不免為其筑墓建祠,以示祀之。再后有屬友董洗自拔南歸宋室,上表其事,皇庭下詔敕賜滕使節為龍圖閣學士,并遣人三資恩澤,原恤其家,淳熙四年(1177)追謚滕公“忠節”封號,世人皆稱滕裸為“蘇武牧羊”第二人。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