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五水共治山水美》的順口溜唱起,吸引了臺下觀眾的眼球,表演順口溜的是劉志琴,說起這表演的順口溜,還是自己編的,一直到比賽前天還重新改編了一段,自從報名參加比賽之后,半個月的時間,就以“五水共治”為主題,編了一個順口溜。劉志琴笑著說,每天早上起床,就是念一遍順口溜,走路、干活,都在思考怎么把詞編的更順口,更豐富。在一旁的劉志琴的兒子搶著說:“我媽每天快要睡覺的時候,都還在背詞,編詞。”劉志琴編順口溜可以說是行家了,《塔石好風光》、《改革開放三十年》、《和諧社會大變樣》、《十五的月亮圓又圓》等等都是劉志琴想都沒多想,就一口氣報出十余個自編的順口溜。
在活動現場,除了有很多村民和學生看的很陶醉外,還有五十多位攝影愛好者一早就從金華出發了。精彩的表演,淳樸的民風,讓他們定格下了一幅幅美麗的瞬間。攝影愛好者陳微香說:“大媽呀,小孩呀,都看得很開心的。肯定節目好才看的開心,節目不好也不會愿意看了,你看,這么多人圍在這邊看了。”
這次“山花爛漫·激情婺城”塔石專場文藝活動暨歡樂金華百姓文化節才藝大賽,緊跟快樂這個宗旨,不僅讓臺下觀看表演的村民覺得快樂,更要讓臺上表演節目的參賽者覺得快樂,不僅能豐富各地村民的業余生活,還能帶動鄉村旅游的發展。塔石鄉宣傳委員李海濱說:“我們正在從民間發現一些藝人,一些有特長的人,進行挖掘,打造一村一景點一特色,讓市區的朋友來塔石,周末能夠玩得牢,吃得好,住得下。”
下午,“山花爛漫·激情婺城”重頭戲之一——三月三民俗文化踩街活動正式拉開帷幕,身臨其境真是目不暇接,如癡如醉。
鼓是文化的歌,是精神的魂,塔石鄉的農民,握鋤的雙手擊出了鏗鏘的旋律,扛擔的身軀躍動著青春的激情,組成的威風鑼鼓隊擂出了千軍萬馬的氣勢,表達出塔石農民致富奔小康的豪邁激情。
龍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塔石鄉東店竹木加工村的龍燈神奇變幻迷人眼,一條黃龍騰云駕霧氣勢如虹地飛來了,巨龍騰空而起,龍頭高昂,眼睛炯炯有神,人潮涌動的海洋里,巨龍盡情地飛躍、翻騰、游動。龍珠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巨龍隨著龍珠時而盤旋昂首、破空直上,仿佛要飛上九重云霄;時而輾轉騰挪、翻身俯沖,好像要游向深海“龍宮”。嶺邊村代表隊的雙龍隊也不甘示弱,歡暢淋漓,盡情飛舞,耀武揚威,益顯神彩。
歡樂的腰鼓敲起來,身著鮮艷表演服的演員們,腰間別著輕巧的腰鼓,邊走邊舞,鏗鏘有力的鼓點聲中,她們或跑或跳,隊形不斷變換,時而方形,時而菱形,時而圓形,時而五角形……咚咚的鼓聲,聲聲是祝福。
旱船劃過來了,道路為河,雙腳作槳,一條條裝飾彩色的花船,盛著吉祥如意的祝福,航行著;一根扁擔晃悠悠,兩頭花籃綴滿各色鮮花瑞草,衣著美麗的演員挑著花籃,走著碎步,婀娜多姿;別小看這是農民的節目,可一招一式如同明星出場一般;大頭娃娃來了,表情夸張極致,令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