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村有面“會說話的墻”
在羅埠鎮陳家村,一條延續百米的墻體文化長廊十分搶眼。墻上,成語、典故圖文并茂,標語、格言朗朗上口,內容豐富多彩,涉及新農村建設、環境保護、鄰里和睦等,村民們形象地稱之為一面“會說話的墻”。
陳家村是一個養殖大村,養鱉是村里的特色產業,由于沒有合理處理垃圾和污水,原先村里的衛生環境很差。自去年開展村莊整治以來,村里的面貌有了較大改善,道路平整了,村莊美化了,村口一堵繞了半個村的外墻,更是被粉刷得干干凈凈。“何不好好利用這堵外墻,用來宣傳文化科學知識?”在鎮文化站工作人員、鎮中心小學老師和熱心村民的共同倡議下,大家說干就干,積極為陳家村打造一張“文化名片”。為了讓村民們看得懂、喜歡看,文化公德、科學知識都成了“插圖版”,大家你畫漫畫,我寫標語,很快,一條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長廊誕生了,惹得村民爭相觀看。
陳家村文化喜上墻,讓墻壁“文明說話”,在潛移默化中教育了村民,也在無形中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質。村民汪雪有說:“每天下地或出門,看看‘文化墻’,能給大伙提個醒,新農村整治得這么好,我們都要好好保持。這些句子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好理解,記得牢。”而陳家村的孩子們,也從這面“會說話的墻壁”上學習知識,“老者安之,是說要讓年老的人都得到奉養而感到安樂,朋友信之,是指朋友之間要相互信任,少者懷之,是指要讓年少的人都得到關懷!”墻上的文化知識成了陳家村孩子們學習的一本“大書”。
出門即受熏陶,抬頭就受教育,陳家村的百米文化長廊讓村民授意匪淺,羅埠鎮于是更進一步,在2008年度全部完成村莊整治的15個村中大力開展文化上墻活動。元旦前夕,最后一個文化上墻的湖田村也完成該項工作。“‘湖田是我家、衛生靠大家’。新年有新氣象,看著這些標語,整個村的感覺大有不同,大家的自覺性也高了起來!”該村村支書陳曉明說。
同時,羅埠鎮還斥資在集鎮主要路口設立了4塊大幅廣告,宣傳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新農村建設等內容。對此,羅埠鎮黨委書記陳凱進說:“羅埠鎮是千年文化古鎮,文化底蘊深厚,現在村莊整治好了,文化建設也要跟上去。有了文化支撐,新農村里的生活才能更加充實。”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