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華傳媒記者 吳彰義)近日,婺城區城北街道北苑社區網格員王罡像往常一樣,穿著紅色工作服穿梭在樓宇之間。這位“90后”基層工作者用實際行動為社區安全寫下生動注腳,讓基層治理透出暖暖民生溫度。
北苑社區轄區內店鋪眾多,如何加強轄區安全防護成了工作重點。作為北苑社區的安全員,王罡將轄區內的消防安全時刻放在心上。在他記錄的巡查日志里,跳動的不僅是827名實有人口、85名流動人員、23家出租房、162家商鋪的動態數據,而且躍動著萬家燈火的民生心跳。每天,他穿梭在街巷排查充電樁、消防通道堵塞等隱患,讓人口流動軌跡與特殊群體需求在他的《網格平安日志》中交織成動態圖譜,實現了基層治理從“被動響應”到“未訴先辦”的轉變。
“小王來檢查消防了。”一看到王罡的身影,店家龔師傅已經提前“預判”。每天巡查店鋪消防安全,成了王罡必不可少的行程。每到一家店鋪,他直奔滅火器,將滅火器拿在手上仔細檢查是否合格。進入餐飲店,廚房成了必檢之地。燃氣安全、用電安全、食品安全,他不放過任何一處隱患。
除了開展消防安全檢查,如何讓居民正確使用滅火設備,增強安全消防意識也在王罡的行程中。1991年出生的王罡是金華本地人,熟練的方言和幽默的話術成了他和居民溝通的重要橋梁,從“嘮家常”到溫馨提示,他做到了“滴水不漏”。“大爺,滅火器的使用口訣‘提、拔、握、壓’一定要牢牢記在心里。”王罡給居民講解滅火器使用技巧,他講得專業,居民也聽得認真。
居民李阿姨告訴記者,王罡經常到小區給大家講解日常隱患排查、火災預防、火場逃生等消防安全知識,將消防安全知識送上門。“他說得特別仔細。有時我沒聽明白,他會再三解釋,還會動手操作給我看。”
“離家關門前要檢查好電器關閉情況;廚房做菜不要中途離開;油鍋起火不能用水撲滅……”為了織密消防安全網,王罡還學會用廣播進行溫馨提示,有居民調侃他成了小區專屬“播音員”。
從引導出租屋主落實房屋安全隱患整治,到為獨居老人調試電視頻道;從化解鄰里家庭矛盾,到暖心陪伴走失兒童尋找家長……王罡始終把群眾的急難愁盼當作“頭等大事”。梅雨季節來臨時,他提前做好防汛演練,做好防汛的應急預案,及時開展相關工作,確保在出現意外情況時能第一時間消除隱患;樓道內有電動自行車時,他第一時間上門與居民溝通,勸說居民將電動車停放在車棚內。
正如居民所言:“小網格里有大愛,鐵腳板下出真情”。王罡說,這不僅是群眾對他的褒獎,而且是激勵他繼續努力的號角。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