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婺城區塔石鄉的上南坑村,蔥郁的山林環抱著一處靜謐的居所——八斗山居。山居的打造者王邦臣是義烏人,他七年前被這里的山水深深吸引。“一走進來人就神清氣爽,有種隱居的感覺,好像就不想出去了。”王邦臣動情地回憶起初見時的情景。
正是這份對山水的熱愛,讓王邦臣決定在南坑小學舊址上,傾注心血打造自己的“心靈棲息地”。他坦言,最早是把這里當成自己的一個度假場所,后來受朋友影響改造成了民宿,由此從私享的桃源,變成了與更多人分享山水之美的窗口。
面對地理位置相對偏遠帶來的客流挑戰,他積極擁抱線上渠道。同時,面對散客單間訂單可能帶來的短期成本壓力,他也選擇堅持接待。“接一個房間的話,電費就要一百多了,肯定虧錢。”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但客人來了,體驗好了,發抖音、朋友圈,這就是無形的宣傳。”王邦臣的話語里透露出他引流拓客的堅定決心和對這片山水價值的信心。
走進八斗山居,一個擺滿當地特色農產品的角落格外引人注目。“這些都是村民放在這里賣的。”王邦臣指著貨架介紹,“蜂蜜、茶葉、筍干……特別是筍干,賣得特別好,現在都沒貨了,就剩空罐子了。”這些村民手中的山珍,通過八斗山居這個窗口,走向了更廣闊的市場,實實在在地增加了村民們的收入。這初步實踐了他“帶動周邊”的想法,讓民宿成為連接鄉村與城市的紐帶。
王邦臣對八斗山居和上南坑村的未來,有著清晰的構想。“不能光靠民宿,要把其他業態一起做起來。”王邦臣計劃深度挖掘本地風味,打造特色餐飲體驗,同時積極籌劃引入燒烤、咖啡、茶飲等休閑項目,他解釋道,“未來就是要把住宿、餐飲、農產品、休閑娛樂整合起來,做一條龍服務。”
王邦臣告訴記者,他已注冊成立農業觀光旅游公司,目標是將八斗山居打造成一個微型的鄉村度假目的地。
支撐王邦臣在這條路上堅定前行的,是他內心深處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和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感。“我現在的目的就是想辦法帶動整個村子做一些文旅相關的產業,大家一起干就有奔頭。”在上南坑村的6個年頭,王邦臣早已與這片土地長在了一起,“每次客人多的時候我就睡到村上的辦公樓里,村里的每個人我都認得。”八斗山居早已成為他疲憊心靈的港灣。“壓力大了,我就躲到這來,進來就不想出去。”這份源于山水的寧靜與滿足,是他最珍視的回報。
從為自己打造的山水別墅,到面向公眾開放的民宿驛站,再到謀劃帶動鄉村發展的平臺,王邦臣在八斗山居傾注的,遠不止是資金和精力,更是一位“新村民”對這片土地的深厚情誼。王邦臣和他的八斗山居,正努力與村民們一道,描繪上南坑村充滿生機的未來畫卷。
(記者 毛晨凱)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