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馬曉芬 通訊員 祁雪)盛夏時節,稻浪翻滾,又是一年稻谷飄香豐收時。日前,婺城區拉開早稻收割“第一鐮”的序幕,較去年提前5天,為晚稻種植搶出黃金“窗口期”。
在白龍橋鎮楊桂芳家庭農場的早稻田,映入眼簾的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3臺收割機在廣袤的稻田中來回穿梭,伴隨著陣陣轟鳴聲,稻穗被卷入收割機“腹中”迅速脫粒。
當天,區農業農村局邀請市專家組開展實割測產。農技人員先測出早稻精確種植面積,再通過收割、裝袋、稱重、計算等一系列操作,讓帶著泥土芬芳的數字新鮮出爐——“兩個早熟新品種,平均畝產均在600公斤以上,最高畝產達655.3公斤,比目標產量高25.8%。”當農技人員報出測產結果,種糧大戶楊桂芳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今年我共種植788畝早稻,預計平均畝產比去年增加60公斤左右,這成績我很滿意。”望著奔忙的收割機,楊桂芳說,從收割到烘干、機插,預計“雙搶”將在7月底前全部完成。這幾年,受益于良種、良機、良法、良田,農民種糧質效提高了不少,再加上政策護航,糧食穩產有保障。
據了解,近年來,婺城區高度重視糧食生產,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認真落實各項惠農政策,挖足糧地生產潛力,全力以赴抓好早稻擴面增產工作。
早稻的擴面增產源于多方面支撐。婺城區實施規模糧油補貼、早稻訂單全覆蓋等政策,大大穩定了農戶種植早稻收益預期。尤其是今年,通過政策激勵調整了早稻育秧補貼,由每盤3元提高到每盤5元,農戶機插積極性明顯提高。經統計,今年早稻機插面積2.6萬畝,機插率比2024年提高10.7%。
婺城區還大力推廣機插秧基質育苗和“疊盤出苗”等主推技術,秧苗素質和出苗率明顯提高,同時積極推進省級糧油高產高效行動和規模主體單產提升行動,助力早稻豐產增收。
在早稻生產關鍵期,婺城區組織農技人員,到田間地頭“把脈問診”,落實農技人員聯大戶制度,點對點指導大戶進行田間管理,并組織召開全區水稻生產技術觀摩培訓會,對規模補貼申報審核流程進行培訓,就水稻高產栽培技術進行授課,讓種糧大戶吃透政策同時提高種糧水平。
今年,全區早稻種植面積5.03萬畝,任務完成率129%,比去年增長13.5%。從目前全區早稻整體情況來看,長勢均勻,病害和蟲害發生率低,結實率明顯提高,預計單產較去年將提高10%左右。
下一步,婺城區將總結好早稻高產種植技術經驗,繼續加強技術服務,依托糧食高產高效行動和規模主體單產提升行動,不斷提高水稻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覆蓋率,實現糧食單產整體性提升。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